襄樊
首页
襄樊简介
襄樊地点
襄樊市场
襄樊要闻
襄樊发展
襄樊天气
襄樊旅游
襄樊信息

荆门民间文化你不知道的ldquo

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前两天政协搞调研,走访基层单位,其实哪个不是来自基层呢,每天也都穿衣吃饭,睁开眼睛为一摊子事犯愁。

走访到军马场社区的时候,遇上社区的毛永红书记,正在家里等我们。

说起这个社区,办公条件实在是局促。堂堂的一个社会治理基层单元,就窝在深圳大道旁边一个毫不起眼的居民楼子里,第一次去的时候,就因为太不起眼,我就走错过了。小小的院子,和居民共用,总共也停不下几张汽车。

进了院子里,一楼一套民房,朝院子里开了一扇小门,走进去就是居民办事大厅,就是民房的一个客厅,差不多20多平,办公室和活动场所在2楼的另一套民房理,客厅兼备着会客室、市民课堂、道德讲堂、党建阵地等诸多功能。因为楼宇间的距离太近,大白天的也不得不开灯,即使这样,光线也不是很好,让跟着拍照的小同事很是麻烦。

了解情况(聊天)的时候,毛书记说办公场所终于可以改善了,这可是盼了很多年的一件大事。“估计就在8月吧,就可以拿钥匙了。”说起来不无兴奋。“可是也有犯愁的事啊,装修差钱。”接着毛书记就倒了一通苦水,鉴于太苦,就不再赘诉了,总之国家还在全面脱贫的攻坚阶段,到处差钱。

知道我对文化历史方面的事情感兴趣,毛书记拜托我一件事,“委员同志,请你帮我们好好想一想,我们这个军马场,到底有什么文化?”

遇到这样的事情,我这个人有点胆子大,三两的酒量敢喝半斤;二来我这个人脸皮薄,嗯,其实就是有点小虚荣,人家“专家、文化人”的帽子一通乱盖,反正脑袋就发热,当时就满口应承下来了。

晚上照镜子的时候,望着日益稀疏的头发,“以后这样的事情要少搞呢。”我对镜中的老孙说。

史海沉钩——荆门军马场简史

军马场曾为我军发展,立下过“汗马功劳”。说到军马场的历史,不得不提到我国军队军马场的发展变革。

荆门军马场建设的起始年份大约是在年,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国家农垦局,是部队编制有正规番号的兵种。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兵马局武汉军区军马场部队荆门分场。

掇刀军马场在荆门存在的时期并不长,差不多是年—97年的样子,7年后,军马场整体迁移到钟祥地区,这和我军军马事业沿革以及荆门当时的城市建设吻合,短短十来年,历史一瞬,却在荆门意外的留下了“掇刀军马场”这么个地名。

由此看来,地名不仅承载着历史人物和行政区域变革的考证,还记录了历史事件起源的真实,记录着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兴衰过程。

在冷兵器时代,一个骑兵可以战胜五个步兵,一百个骑兵可以打败一千个步兵,马的强弱决定了国家的强弱,有好马,骑兵强,骑兵强,则军队强,军队强,则国家就强。

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军牧场初期,正值抗日战争取得全面胜利、解放战争全面展开的时期。军马、军骡作为当时部队后勤保障最重要的运输工具与作战工具,其性能和数量对部队来说非常重要。军马快速、灵活、威猛的优势,帮助骑兵、炮兵屡建奇功,使党中央、中央军委认识到选育军马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我国军马事业从筹建到完善,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其中有五个比较重要的历史节点:

一)初创期,解放战争。解放军的第一个军马场成立于黑龙江,由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学校依据伪满洲时期日军撤退后遗留下的一些马政基础,率先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地区建立起我军第一个军马场—牡丹江军马场。牡丹江军马场等一批军马场的建成,为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

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西北战场上取得胜利,第一野战军(西北野战军)陆续接收了原国民党军马政局所属的甘肃省岷县种马牧场、永登军牧场与马衔山军牧场。

年9月,毛泽东主席做出指示“要完整无缺地将大马营军马场接管下来”,自此,各野战军部队依据自己需要和缴获的军马建立养殖基地,设立自己军区的马政局。

二)统一管理,建国初期。95年0月,为方便统一指挥、统一管理,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在原炮兵司令部马政局的基础上成立马政局,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马政局”,各军区所属的马政局上交总后勤部马政局管理。

年4月29日,中央军委总后勤部马政局改称“中央军委总后勤部军马场管理局”。军马局下设四个军级级别的办事处,各办事处直接管理所辖团级以上规模较大的军马场,部分规模较小的团级、营级军马场归所在军区、军分区管理。

从荆门军马场的建制名称武汉军区军马场部队荆门分场及部队规模共三个连来看,荆门军马场应属武汉军区管理单位,干部官兵也均来自武汉军区。需要说明的是,在军马事业大力发展的这一时期,荆门军马场尚未登上历史舞台。

三)第一次改制,年—年。在这一历史时期,出于经济建设的需要,军马场管理局与国家农垦部合并,归农垦部管理,军马事业整体从部队移交到中央人民政府,各地军马场成为国家农垦部、农业部管理下的一个农牧业生产单位。这一时期,由于国内外政治军事形势相对稳定,军马事业的经营范围与经营方式进行了调整,主要以生产农牧业生活物资为主,军马养殖大幅减少。

四)鼎盛时期,年—年。年底,中央军委总后勤部报告中央军委罗瑞卿秘书长,要求收回移交农垦部的军马场。随后,总后勤部将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的各地军马场收回军队,并扩大规模,新建了一批军马场,并与国务院农垦部联合成立双方共同管理的管理局,总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马场管理局”,全国各地军马场由军马部与农垦部进行生产与业务的双重管理,在保留并发展原有军马场的基础上,军马场生产再次调整为养马为主、其他产业为辅。全国军马场的数量也从原来的不足30个发展为50余个,新中国军马事业发展迎来鼎盛阶段。

荆门军马场的诞生也始于这一时期,当年军马场政委李占枝之子的回忆录(*2)中有记载。

全国军马事业的二次中兴时间点在年,结合当时的国内外环境,(—96年为“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笔者大胆地认为中央军委在那个特殊时期,收回军马场管辖并扩大养殖规模,与当时的战备有关。在那个异常艰苦的年代,连人都吃不饱肚子,国家却拿出很大精力投入军马养殖,与当时和北边的老大哥冷战有很大关系。

这一特殊的历史时期,也造就了军马事业的鼎盛时代,全国从事军马事业的人员一度超过百万人,为国家培育军马、民马一千多万匹(其中80%为军马转民马)。其中,建立于年4月的内蒙古红山军马场是至今唯一一个仍然保留军队管理的军马场。

:好笑的是,年,由当时的军马管辖部门总后勤部马政局,从苏联一次引入8个马种共25匹军马,日后大力发展的军马养殖,竟然也是为了与这个昔日老大哥展开战略竞争。当时引进的马种品种及批数如下:苏高血马匹、阿尔豋马匹、卡巴金马48匹、顿河马5匹、卡拉巴依马96匹、古粗马76匹、阿哈马52匹、富拉基米尔马38匹。前苏联是中国种马的主要来源,其血统大量流入我国新马种及杂交马中。*3

其间,荆门军马场为支援地方建设,已于97年冬,整体迁往钟祥罗汉寺。

五)第二次改制,年—年。随着国内国外的形势逐渐变化,年2月,按照中央军委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军马生产规模、改变马场管理体制的请求报告》的批复意见,军马事业开始大幅度收缩,部分军马场逐步移交地方政府。经过近两年的移交,原有50余个军马场减为26个。

年—年间,全国大军级军马办事处先后办理了移交并撤销。

年6月,西安办事处军马场移交兰州军区,同年月西安办事处撤销。

年月,大同办事处撤销,所辖各军马场全部移交地方政府。

年月,白城办事处撤销,所管辖军马场除牡丹江、四方山、洮南、哈拉海外,其余都移交地方政府。

年,荆门军马场(当时已迁往钟祥罗汉寺),将所有马匹移交给新疆。年,解放军部队(武汉军区军马场)撤销。

年,遵照中央指示,全军军马场除红山军马场外,全部移交地方政府,至此,我国军马事业至此基本上完成了历史使命。

自我军第一个军马场建成,半个多世纪以来,先后建成各级别军马场50余个。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马事业诞生于解放战争时期,辉煌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转型于我国当代国防军事现代化、科技化、信息化的今天。军马场的诞生与发展正是我国军队建设与国防建设从弱小走向强盛的一个缩影。

至此,我们大致可以梳理出荆门军马场在历史上的脉络。

以下为笔者综合各方面历史信息整理,如有不详尽之处,欢迎读者不吝指正:

荆门军马场简史

年,受当时国际形势影响,中央军委将原本移交地方政府管理的各地军马场重新收回军队,并扩大规模与新建,全国由20多个发展为50余个军马场。在此背景下,年,荆门军马场在海慧沟组建成立。全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兵马局武汉军区军马场部队荆门分场。

96年,荆门分场扩大到荆门县十里牌畜牧场,县畜牧场迁走腾出牧场,分场场部由海慧沟迁入十里牌(中建三局一公司院内),并改为荆门军马场。

荆门军马场下设三个连,一连设在茶店坪(现蛋库),二连设在海慧沟,三连设在钟祥大柴湖。*4

当时荆门军马场共养马40匹左右,品种主要为苏联马和草原马,其中种公马8匹,采取人工授精配种,每年繁殖幼马80余匹,所产幼马在一岁多时送往二连海慧沟喂养,待三岁定型后由北京军马局派专人将条件合格的马送往部队作为战马备用。

荆门军马场一直到撤销时,共为部队输送战马一千余匹。

97年,为响应党中央“三线建设”号召,促进中央、省属企业在荆门的快速发展,荆门军马场先后将二连海慧沟基地,一连茶店坪(今掇刀军马场)让给研究所和荆门炼油厂总库(今荆门石油化工总厂)。

荆门军马场(资料照片,现蛋库一带)

97年冬,荆门军马场整体迁往钟祥罗汉寺(三连所在地),后更名为“钟祥罗汉寺军马场”。

一九六九年我们石牌建筑公司接到到钟祥罗汉寺建部队营房任务。我们几个木匠和二个瓦匠从石牌步行,穿过柴湖来到罗汉寺。开始住的是筒易的芦蓆棚子,二O七部队的炊事班已为我们做好了中餐,正吃饭时,走进一位很威严的首长,经介绍知道是李政委,接触时间长了,感觉到他还很慈祥。我们去的那天,李政委就命令炊事班做好了丰盛的中餐,吃饭时政委向我们说,你们从地方上来的,知道粮、油、肉都是计划供应,今天这些肉必须解决干净。吃得我们实在吃不下去了,剩下的倒到泔水桶,我师父说倒掉可惜下次热一下再给我们吃,炊事班长走来说,晚上另有花样饭菜,不会吃同样的,每天每餐都有变化。由于吃得太猛,经不起油水,我师父半夜肚子疼,住在隔壁的政委知道后派警卫员叫来军医。

——石牌农工陈光壁

荆门军马场部队政委李占枝我的父亲李占技,北京市门头沟区马家套村人,一九三八年参军,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少校军衔,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 的全过程,由于他作战勇敢,部队授予他八枚奖章。一九六三年五月从一军调武汉军区组建武字部队(军马场)任政治委员到一九七六年撤销,当时行政级别十三级师级干部,当时离休时组织上安排他到武汉或襄樊休息他没有去,因他组建的军马场在钟祥,他决定留在了钟祥第二故乡,部队跟当时县委书记戴仕义、县长黄益州协商后部队按级别盖好房留在了钟祥。——李占枝政委之子

年,中央军委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意见,全军军马事业整体改制。

年,荆门(钟祥罗汉寺)军马场将所有马匹移交给新疆方面,土地和财产移交钟祥政府,地方政府在原军马场地块成立国营罗汉寺种畜场,后年改名为国营罗汉寺种羊场。

年,解放军部队(武汉军区军马场)番号撤销。

由军马场旧地改造而成的钟祥马厩酒店

:荆门(钟祥罗汉寺)军马场最后的驻地,改制为地方国营站场后,年由紫园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承包作为苗圃基地;年初,闲夫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对其进行旅游开发;年,由著名设计师宋微建操刀,在保留和还原军马场特色的基础上,设计和改造为具有现代美感的特色马厩酒店,意外的让军马场重新回到历史舞台。马厩酒店于年获得全国文化酒店联盟最佳主题奖。

荆门军马场虽然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不长(年—97年),但为荆门掇刀留下了军马场的遗迹,掇刀石街道军马场社区也由此而得名。

今天,战马军歌虽与我们渐行渐远,但军马场的历史将永远定格在历史舞台,老一辈军马场人“埋头苦干,尽职尽责,忠勇向前,无私奉献”的精神,仍然照耀着今天的我们,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前行。

最后,因为答应了社区的毛书记,笔者要邀请各位参与一下小小的互动,请大家帮忙选一句“叫得响”的宣传语。请大家在下面文案中,选择一句你比较中意的打勾,或者另有更好的建议,请在留言区交流,留言必复,不胜感激。

如果你也喜欢,点个“在看”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吧。

参考文献:

*:参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马事业发展纪实》作者:王红玉

*2:参考《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部队军马场的故事》作者:罗托祥子

*3:参考《荆门军,马场》作者:荆门市传统文化传播协会副会长王君

*4:参考《掇刀自古耀雄风》4年主编:陈可文

记号哥:品牌策划专家,环保志愿者,民间文化爱好者……

他的文章有时理性有时感性,睿智不失风趣,有时候又会卖萌耍宝。以温柔有力的笔触,呈现品质有力的生活之路。

个人,长按识别下图认识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gfanzx.com/xfly/17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