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荆州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三国时期,曹操欲进军江南与巴蜀,必须要拿下荆州,刘备与孙权若想图谋天下,前提也是要占据荆州,无论是诸葛亮还是鲁肃,都将荆州视为根本。赤壁之战后,荆州落入刘备之手,可在建安二十四年,刘备集团驻守荆州的大将关羽,亲率大军北伐襄樊,武圣斩庞德败于禁,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然而就在关羽兴兵北上,荆州防御空虚之时,东吴“白衣渡江”偷袭荆州,关羽父子败走麦城,最终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刘备集团也在此时,丢失了战略要地荆州,一时元气大伤。而刘备也不顾利害,发动了“夷陵之战”报复东吴。东吴虽然在此战中,得到了梦寐以求的荆州宝地,然而却因为眼前的利益,对孙、刘双方造成了极大地损害。可以说东吴偷袭荆州,是缺乏长远眼光的愚蠢决定。
东吴袭击荆州,破坏吴蜀联盟
三国前期曹操势大,并且在统一北方之后,率大军先一步占领了荆州,一时间孙权与刘备,都感受到巨大的危机。而当时刘备与孙权对曹操,都不能以一己之力敌之,所以双方便达成了战略联盟。然而在刘备占据荆州之后,东吴悍然发动偷袭斩杀了关羽,这无疑是霸道的背叛行径,孙刘联盟也因此而瓦解。接着刘备为了给兄弟关羽报仇,与再次夺取荆州,发动了夷陵之战伐吴,结果被陆逊打败,不久后刘备就郁郁身亡了,蜀国与东吴之间的裂痕,也越来越大。元气大伤的蜀国,比赤壁之战前,还更加需要盟友,而东吴被曹丕两次“教做人”之后,也深感有盟友的重要性,于是双方又在年再次结为同盟。
然而二次结盟的蜀吴,之间的裂痕再也无法修补,虽然一起共同抵抗魏国,但是却各怀异心互相大力提防。双方都生怕被“偷家”,而且也都想要对方与魏国硬“刚”,好让自己渔翁得利。因此在这样的“表面”盟约之下,对伐魏的工作都是“出工不出力”,以致于极少获得胜利。这可以说是当初东吴偷袭荆州,酿造的恶果。东吴偷袭荆州,给予蜀吴联盟的,不只是一时间的打击,而是永远也无法弥合的裂痕。众所周知孙刘联盟,是双方的立国之本,关乎两国的生死存亡大计,所以东吴偷袭荆州,可以说在战略上犯了一个无法挽回的大错。
曹操趁机利用矛盾,一举两得
东吴杀关羽夺荆州,不仅破坏了吴蜀联盟,还让魏国从中得了大好处。当时关羽围困樊城,宋末元初的史学家胡三省,在《通鉴》中说:“水势结围以临樊城,有必破之势”,意思说关羽即将成功攻陷樊城,然而东吴却在背后狠狠“捅”了一刀,因此东吴在此时偷袭荆州,算是给樊城解了围。并且孙权事先给曹操写信说:“不漏,令羽有备”,告诉曹操不要泄露机密,使得关羽有所防备。老谋深算曹操采纳董昭的建议“应权以密,而内露之”,意思是表面上答应孙权保密,而私下偷偷将消息泄露了出去。目的就是要让使吴蜀相斗,好让自己占便宜。等待孙权与刘备双方两败俱伤之时,曹操再趁机得利,所以在关羽败退之时,曹操令部将不准追击,就是要让吴国杀了关羽,制造两国之间的裂痕。东吴主动挑战争,导致两个弱势的国家互相攻伐,而曹操则“笑歪了嘴”,解了樊城危局,还能消耗敌国实力,可谓是一举两得。
荆州对于蜀国的重要意义
有史学家曾评论,说荆州是刘备天下的一半,丢了荆州就是要了刘备的半条命,诸葛亮为刘备制定兴复汉室的执行路线,也被完全堵死了。荆州的丢失,对于蜀国集团来说,无异于失去了争夺天下的机会。此战过后蜀国损失了关羽等大批人才,还完全丢掉了荆州诸郡,手中仅存益州与汉中之地,如此严重的国力损失,刘备心中怎能不“滴血”?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评价说:“迨猇亭败矣,先主殂矣,国之精锐尽于夷陵……”可见接下来的事态发展,使得刘备,与蜀国精锐尽失于夷陵之战。东吴虽然在荆州与夷陵之战中,都获得了大胜,但这对于蜀国与吴国来说,并没有实际上的胜利者。
鲁肃死后东吴转变错误战略
两个弱国互相消耗,最高兴的自然是曹魏,孙权背叛盟约,虽然因此得到了荆州,奠定了三国的鼎足之势,但是小国之间的自相残杀,等于是白白增长了魏国实力,蜀吴最终被灭的命运,也就在此注定了。夷陵之战后,吴蜀两败俱伤,北方曹魏也正式确定了绝对的优势地位。刘备当初虽然打着“借”荆州的旗号,给孙刘两家之间制造了很多矛盾,但是当时主政东吴的鲁肃,为了双方联盟抗曹大计,而选择安抚关羽,耐心等待合适的收复机会。可头脑清晰目光长远的鲁肃死后,吴蜀之间的矛盾愈发激化,最终兵戎相见互相攻打,使得曹魏成功坐收渔翁之利。吴国是首先的背叛者,挑起盟友战争,是这一切的始作俑者。
东吴袭荆州为曹魏解了围
建安十三年,曹操率二十万大军顺流而下,孙、刘联盟军逆流迎敌,最后用火攻在赤壁大破曹军。随后刘备趁势追击,拿下荆州南部大片土地,孙权也在此时占领了荆州南郡,而曹操在荆州之地上,手中只剩下襄樊一带。不久后屋漏偏逢连夜雨,汉中之地也被刘备夺走,曹操在军事上受到连续打击。趁着曹操败退之际,关羽北伐襄樊,欲将曹操彻底赶出荆州,关二爷水淹七军,接连打败庞德、于禁之后,襄樊之地已经快要拿下。连吃败仗损兵折将的曹操,如果失去襄樊这个重要战略要地,那么三国北强南弱的局势,将会因此而扭转。孙、刘联盟互相呼应,在此时趁热打铁“痛打落水狗”的话,曹操别说想一统天下,就是自保也成大问题,到时候三国非常有可能变成了两国之战了。
在这个打击曹魏的关键时刻,东吴主动背弃盟约攻击盟友,显然不是合适的时机。当时虽然曹操新败,但毕竟“家底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刘备与孙权任何一方,都没有足够的能力灭掉曹操,双方继续合作才是明智之举。东吴偷袭荆州,挑起孙、刘战争,趁着两国互相攻伐之际,曹魏得以休养喘息,一步步恢复了自身实力。而吴、蜀互相消耗国力,不仅自身受到重创,也彻底失去了,扭转北强南弱局势的好机会。在此可以评价说,东吴在错误的时间中,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可谓是贻害无穷。即使盟友不可不防,东吴也要取荆州,但是至少也应该解决曹魏这个大威胁之后,再施行夺荆州的计划,否则只是白白给他人做“嫁衣”罢了。
取荆州功臣吕蒙,因杀关羽被“黑”
杀死关羽的东吴大将吕蒙,也因此被骂了一千多年。吕蒙指挥“白衣渡江”之后,诱降了傅士仁与糜芳,得以占据了关羽的老巢江陵。吕蒙还捉住了关羽的家属相威胁,关羽听闻江陵失陷,想要退回蜀地,而在麦城遭遇吴军的拦截,最终被吴军斩杀。由于后世奉蜀国为“正统军”,以及对关羽的神化与推崇,所以杀死关羽的罪魁祸首吕蒙,也被当成了一个无耻小人。明代史学家李贽就曾说过:“吕蒙、陆逊妖魔耳!纵然奸计得行,亦一时胜负,何足夸战?”对吕蒙与陆逊“狂喷”一通,这也是因为关羽,自从宋代以来被神化,所以吕蒙就成了一个人人唾骂的奸人。罗贯中也在《三国演义》中“黑”了吕蒙一把,东吴收了荆州之后,大开宴会庆功,吕蒙喝了美酒之后,被关羽“附身”大喊道:“汉寿亭侯关云长……纵横天下三十余年,今被汝一旦以奸计图我,我生不能啖汝之肉,死当追吕贼之魂。”随着《三国演义》的“火爆”,吕蒙在民间的形象,也彻底成了阴险狡诈之人。
尾声
东吴袭取荆州,虽然在古代战争史上留下辉煌一笔,但是在战略上犯了大错。毁坏了两个弱国之间的联盟,也白白错失了,削弱曹魏的大好机会。同时也因为受到偷袭,刘备为了报复挑起夷陵之战,这又是一场毫无价值的消耗。曹丕在后来多次伐吴,虽然都被吴国成功抵御,但是依然掩盖不了国力虚弱的事实。此外东吴在夺了荆州之后,可谓是把事情做“绝”了,拿了荆州不说,还要把蜀国国君,刘备的把兄弟关羽赶尽杀绝,若是单单拿了荆州,而放过关羽一条性命,那么蜀国与东吴,还有坐下来谈判的机会,因为刘备得荆州的方式,毕竟不太光彩,东吴收回去也有自己的合适理由。到时候双方还能联盟,保住其它的共同利益。东吴拿了荆州,还要杀了关羽一点余地都不留,这么做怎能不被刘备疯狂报复呢?自东吴偷袭荆州的那一刻起,东吴与蜀国就失去了统一天下的希望。
成年人需要懂得各种社会潜规则,做人无论是想提高情商,还是想提升狭隘意义上的市井智慧、社会智商,做好的方式就是去读《三国演义》。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其中一些计谋,到了现代还依然在流行,刚走向社会与正在打拼的青年,十分需要一些心理权谋基础,若想深入了解社会现实,便十分有必要读《三国演义》,来使自己变得更加成熟。这本《深入浅出慢读细品三国演义》,能让读者更好地领悟为人处世的规则,它结合社会现实来揭示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技巧,能使青年人提升自己的处世智慧,从而少走弯路避免吃亏,算得上是一本人生成长的必备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