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朝廷对他在开拓俄罗斯市场作出卓越贡献的最高褒奖。常万达和他的子孙们连续几代辛勤奋斗,在“万里茶道”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业绩,为"万里茶道"的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据《山西外贸志》记载:在恰克图从事对外贸易的众多山西商号中,经营历史最长、规模最大者,首推榆次车辋常家。从常万达开始,子孙相承,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七帝,长达余年,至晚清,在恰克图数十个较大的商号中,常氏一门竟独占其四,把事业推向令人眩目的辉煌顶点。18世纪中叶,俄蒙对茶叶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已经发展到“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的程度,为了开拓一条新的经商道路,九世常万达扎庄中俄边境恰克图,发展对外贸易。为保证茶叶质量,讲究质量信誉,常家在晋商中首先采取了茶叶收购、加工、贩运一条龙的方式,即在福建武夷山购买茶山,组织茶叶生产加工,并在福建省崇安县的下梅镇设庄精选,收购茶叶。同时,自行创立茶坊、茶库,将散茶精制加工成砖茶、红茶,妥为收藏。每年茶期,雇佣工匠达千人,用车马运输茶叶至河口,再用船帮,由水路运输经信阳、鄱阳湖、长江至汉口,沿汉水至襄樊,转唐河,北上至河南社旗镇,尔后用马帮,驮运北上,经洛阳,过黄河,越太行,经晋城、长治出祁县子洪口,再换畜力大车北上,经太原、大同至张家口(或归化),再换骆驼至库伦、恰克图,全程余里。因为常家在对俄贸易中极具远见和谋略,又极为注重信义,很快将生意做到恰克图以北的俄国境内,在俄国境内的莫斯科、多木斯克、新西伯利亚等11个城市,乃至欧洲的其他国家都有了他们的茶庄分号,使茶叶之道延长到多里,形成了名副其实的“万里茶路”。这条茶路,被后人称之为“中国第一条茶商丝绸之路”。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常家为适应形式发展的要求,在老字号“大德玉”的基础上增设大升玉、大泉玉、大美玉、独慎玉,形成常氏一门五联号进入俄国的格局。国内增设“大昌玉”、“大顺玉”等字号,合称“十大玉”,总商号数达到近百个。正是由于以常家为代表的晋商坚持不懈的努力,使中国对俄贸易由雍正六年的1万卢布发展到道光二十一年的万卢布(折合白银多万两),百余年增加千余倍,常氏作为茶商中坚,功不可没。同时,常家从事此项贸易,早已是富甲天下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的万里茶道虽然没有了昔日的繁忙,但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万里茶道申遗推进系列活动”在世界双遗产地福建省武夷山市举行,分布在万里茶道上的31个节点城市中蒙俄3国有关组织和专家学者、“万里茶道”沿线城市代表深入研究讨论,共同推动“万里茶道”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杜利勇)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