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地名志》是一本介绍襄阳地名比较详细的一本书,当然今天随着时代的变迁,有些地名已经消失了,如劳动街,有些地名也是因为时代原因,当时还没完工,比如云集路,所以细节方面难免有纰漏。不多说了,大家快去找你家门前那条路吧。 [七里河路] 因邻近七里河而得名,年7月30日命名。自七里河至新华路,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是正在兴建中的城市道路,长1.6公里,宽42米。该路中段已铺筑沥青,驻有市传染病院、铁道部电气化二处等单位。
[七里河西路] 位于七里河路之西,故名。呈东西走向,自新华路至振华路,长2.2公里,宽42米,正在兴建中。驻有市缝纫机配件二厂、汉江路排污站等单位。 [春园路] 取春色满园之意,年7月30日命名。自清河路经中原路、新华路与春园西路相接,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是建设中的道路。长2公里,宽42米。
[春园西路] 位于春园路之西,故名。经长虹路、汉江路至振华路,东西走向,长2.25公里,宽42米。正在兴建中。[云集路] 此路西南段两侧驻有襄樊汽车客运站和新建的旅客之家,为宾客云集之地,故名。是东北至西南走向,自董家台路史中原路,长0.6公里,宽24米。 [铁院西路] 位于铁路大院之西,长0.7公里,宽12米,沥青路面。西段两侧是襄樊铁路分局职工住宅。 [铁院东路] 位于铁路大院之东,年7月30日命名。该路自中原路至新华路,呈东北至西南走向,长0.7公里,宽7米。该路两侧系襄樊铁路分局职工生活区。 [青少年宫巷] 此巷因临青少年宫而得名。呈东北至西南走向,自新华路至建华路,长0.6公里,宽20米,在兴建中。 [前进路] 位于樊城北部,西南起于人民路,东北至清河,长3.7公里,宽40米,是年开始兴建的一条街道。此路原处于市郊王寨公社前进大队区域,年8月市革命委员会命名前进一路,年7月改用现名。
前进路是连接襄樊火车站和樊西工业区的一条主要干道。年间对丹江路至人民路段进行了扩建,路中间是14米宽的快车道;两侧各有5米宽的慢车道,快慢车道之间有绿化隔离带,是本市第一条快慢车分流的道路。中原路、丹江路、新华路、建华路、人民路等与之连接。襄樊火车站坐落在该路中段,铁路系统所属部门、铁路工人俱乐部、前进饭店、市农业银行、市煤气公司等单位位于此路,并设有农副产品市场。东段路面尚未建成。 [长征路] 位于樊城中心地区,起于解放桥,向东北伸展至清河,长3.15公里,宽40米。为了纪念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年取名长征路。 该路是解放后随着城市的发展逐年扩建形成的。道路设施完善,路面平坦,绿树成荫。是连接解放路、大庆路、丹江路等主要道路的交通干线。中共襄樊市委、市人民政府驻此路。中段有禁江商场、襄江旅社、人民广场;南段有市工人文化宫、樊城电影院、隆中酒楼,东段有襄樊车站货运站和物资部门与仓库区,从解放桥至舟江路口一段是本市交通量最大的路段之一。
大庆东路资料图片
[大庆东路] 它于年命名。起于长征路交叉口,向东北止于清河公路桥,长2.5公里,宽38至44米,沥青路面,是汉樊公路的路段。原为碎石路面的双车道,随着城区的扩建,今已成为城市的主要干道和重要街区。市内有四条公共交通线路经过。该路两侧机关、学校和企业单位颇多,西段主要有襄樊体育馆、有人武部、市三中等单位,医院、市第二招待所、市电子工业局和二汽仪表厂等单位。 [旭东路] 因路临原迎旭门,且位于老城区之东而得名。年8月曾命名东航路,年7月30日改名旭东路。南北走向,自丹江路至集粮街,长1.3公里,宽7米。年后逐渐形成街区,路南段驻有武铁装卸机械厂、湖北蓄电池厂和市十五中,北段(红光路工集粮街)尚在修建。 [沿江东路] 路沿汉江,位于中山前街之东,故名,年8月命名。自中山前街至铁路下河线,西南至东北走向,长0.75公里,宽6—10米。西端建有大庆码头和丹江码头,东段多为襄阳地直、襄阳县直的物资仓库。 [中山前街] 中山前街是樊城老市区滨临汉水的一条街道,起于公馆门,止于迎旭门,呈西南至东北走向,长2.1公里,宽8米左右。前街和后街是旧城区两条相互平行的主要街道,以临江为前街。辛亥革命后改名中山前街,其中自马道口至梯子口段原称铁匠街,年统一改名沿江大道,年更名沿江中路,年7月30日恢复中山前街,简称前街。前街是樊城最古老的街道,昔日曾是繁华的商业区,较大的货栈、商店、银楼、作坊、药店多集中在这里,外地商贾也相继在此建立了小黄州会馆、江苏会馆、浙江会馆、湖南会馆等。 前街沿江原建有不少码头渡口,街西端林家巷码头建有石牌坊,上书“汉沔津梁”四字,是南渡的主要码头之一。下游有杨家巷、邵家巷、晏公庙、余家巷、占吉庙、官码头、五显庙、回龙寺、汉阳、基峨巷、湖南馆、兴武街、梯子口等货运码头。年冬,结合建筑防洪石堤,重点修建了几处较大的货运码头,封闭了杨家巷、邵家巷、余家巷、占吉庙、汉阳、基峨巷、五显庙、湖南馆等码头。街中段红星小学校址是以往的晏公庙。据《襄阳府志》》记载云:晏公庙在樊城,祀肖、晏二公。是为纪念其治水功绩而建。 [中山后街] 位于樊城中部,起于大桥口,止于原迎旭门,道路距江岸约米,走向基本与汉水平行,呈西南至东北走向,街长1.1公里,宽10—12米。后街是与前街相对而言。辛亥革命后改名中山后街,解放初口市政府曾驻此街而改名市府大街,年更名东方红大道,年改名东方红路,年恢复中山后街,俗称后街。
后街与前街司为樊城的古老商业街道,货栈商行、小杂货店、药材、烟厂。钱庄、当铺等多设于此。明清外地商人在此街相继建有武昌会馆、川主宫、楸子会馆、江西会馆。解放后,增设了纺织、副食、食品、日杂、百货、电器、粮食、医药、餐馆等门市部,仍为旧城区一条主要商业街道。街段内驻有市粮食局、二轻局、广播事业局等单位。 [解放路] 解放路是樊城中心地带的一条主要道路。西起火星观,东与丹江路成丁字形,长2.66公里,宽20—30米。此路系由三段组成。解放桥以东至鹿角门街的一段,过去叫大路沟,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名复兴路;解放桥西侧一带旧称四宫殿,年将两段改称解放路。火巷口以西的道路是解放后新建,因当时襄阳县人民政府驻此,名县府路。年8月将解放路和县府路统一命名解放路。
路西段驻有工厂、学校、医院等企事业单位。汉江大桥公路引坡的起点处于路中段,为本市的交通咽喉。旧日的四官殿是樊城的娱乐中心,解放后新建了人民剧场、樊城电影院,并建有襄阳地区的通讯中心邮电局。沿街商业、服务业店铺林立,是较繁华的闹市区之一。
[松鹤路] 此路两侧为职工生活区,取祝愿人们象松鹤一样延年长寿之意,故于年7月30日命名松鹤路。该路自长虹路至乔家营,呈东西走向。长1.4公里,宽42米,是建设中的道路。 [织工街] 此街中段为纺织工人生活区,于年7月30日命名。呈东西走向,自长虹路至高庄街,长0.7公里,宽24米。路东端驻有樊西街道办事处,西端驻有王寨公社卫生院。中段主要是襄樊棉纺织印染厂和市五一棉纺厂的生活区,西段是年后逐渐形成的。
感谢简单骄阳整理
治疗白癜风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要花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