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是因为二汽而崛起的一座城市,在年前十堰是鄂西北的一个小镇,当地居民多是山民,连菜都不会种,如今的十堰成了鄂西北的工业重镇,是湖北12个地级市之一。
十堰火车站十堰有三大招牌,分别是武当山、汽车城和丹江水,其中对经济助力最大的是汽车城,在年《财富》世界五百强中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位列第位,有人说如果东风把更多重大项目放在十堰,把东风总部放在十堰,那么现在的十堰的发展会更好,这个观点正确吗?
在年后东风总部由十堰搬到了武汉,在年二汽在十堰大规模建设以来,已经建设了十堰、襄阳、武汉和广州四大基地。其中十堰以生产中、重型商用车为主,众所周知卡车的市场远小于乘用车,而且轿车的难度系数高于卡车,“小厂造大车,大厂造小厂”,十堰确实不是八九十年代那个稀缺的汽车城了。
首先来说为何二汽必须要走出十堰。如果二汽没有走出十堰,那么也就不会有辉煌的今天。为何这么说?因为十堰不是一座大城市,也不处于交通要道,当年之所以把二汽这么大的项目放在十堰,实在是因为“三线”建设,备战的考虑,当二汽要大力发展民用轿车时,再在十堰发展,显然是不适合的,必须走到与市场更近的大城市才是最优解。
十堰市区,群山根据当时二汽人的回忆,以二汽铸造三厂的选址为例,当时已经是年了,改革开放了,有人建议把该厂建在十堰,理由是离其他工厂近,方便运输和调试。但是更多人持反对意见,因为十堰利于建设工业化大厂的平地已经不多,而且未来也会存在运输和调度的问题。最终铸造三厂建在了襄樊(年改名襄阳)油坊岗,襄樊也一举成为了二汽第二基地,奠定了未来襄樊汽车产业的辉煌。
如今襄阳已经提出在“十四五”(-)打造“襄十随神”城市圈先进制造业集群,就是以汽车领域为突破口的,具体分工是十堰商用车,襄阳乘用车和新能源汽车,随州专用车。
东风总部在年搬到武汉,也很容易理解,东风集团需要国际化,走向世界,而十堰过于偏僻,交通不便,而武汉是九省通衢,四通八达,飞机场航线多,高铁线路多,公路网密集。
武汉高铁站另外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二汽最早选址地就在武汉青山,因为和武钢项目冲突,加上专家建议不要把所有大型企业都集中到武汉,如果遭遇敌方轰炸,后果不堪设想,所以二汽筹备组转移到了四川,后来因为国内经济恶化,所以二汽下马了。总之武汉和二汽渊源颇深,东风总部搬到武汉是情理之中,可以实现双赢。
至于东风发展广州基地,这个就更容易解释了。因为改革开放之后,华南地区开风气之先,处于改革最前沿,经济发展的比内陆更好,购买汽车的群体更多,便于拓展市场,运输成本更低;也便于吸引高端人才的加盟;还有当时一汽、上汽等都在沿海有汽车生产基地,二汽就更不能落后了。总之东风发展广州生产基地,好处极多,远比待在十堰强。
广州珠江新城你觉得当年二汽为何一定要走出十堰,一定要把总部搬到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