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炎四年(年),宋高宗任命岳飞为都统制置使兼枢密副使,并授予他“武穆王”之号。岳飞率领岳家军与韩世忠、刘锜等将领继续在江淮地区与金军作战。他们先后收复了汝州、潢州、蔡州、信阳等地,并在郏县之战中大败金军主帅完颜宗翰。岳飞在这些战斗中表现出了无人能敌的威武和气势,打击了金军的士气和信心。他还派遣部将张俊、李光等人率领岳家军继续在河北地区与李纲、刘豫等人合作,抗击金军。他们在河北地区收复了保定、易州、涿州、幽州等地,并在野狐岭之战中大败金军主帅完颜宗望。岳飞在这些战斗中表现出了超凡脱俗的谋略和魄力,为南宋恢复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还积极筹备渡江北伐的计划,准备一举消灭金国。
建炎五年(年),宋高宗任命岳飞为都统制置使兼枢密使,并授予他“忠武王”之号。岳飞率领岳家军与韩世忠、刘锜等将领继续在江淮地区与金军作战。他们先后收复了襄阳、荆州、江陵等地,并在襄樊之战中大败金军主帅完颜宗翰。岳飞在这些战斗中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军事才能和领导力,赢得了南宋朝廷和百姓的信任和敬佩。他还派遣部将张俊、李光等人率领岳家军继续在河北地区与李纲、刘豫等人合作,抗击金军。他们在河北地区收复了瀛州、涿州、易州等地,并在石家庄之战中大败金军主帅完颜宗望。岳飞在这些战斗中表现出了高超的战略眼光和协调能力,为南宋恢复中原创造了良好的局面。他还积极准备渡江北伐的计划,调集了十万精兵强将,准备一举攻占金国首都上京(今北京)。
就在岳飞即将渡江北伐的时候,南宋朝廷内部发生了重大变故。宋高宗受到奸佞之臣秦桧等人的蒙蔽和欺骗,认为抗金无望,与金国求和有利。他于是下令召回岳飞等抗金名将,并与金国签订了不平等的绍兴和议。根据和议的内容,宋朝向金国称臣纳贡,割让淮河以北的土地给金国,并承认靖康之变中被俘虏的宋钦宗为正统皇帝。这一和议引起了南宋百姓和士兵的强烈反对和愤慨,也使得岳飞等抗金名将的努力付诸东流。
岳飞不愿接受这一不义之约,坚决反对和议,并上书宋高宗,陈述了抗金的理由和必要性,并请求宋高宗撤销和议,让他继续北伐。他的上书语言慷慨激昂,气势磅礴,表达了他的忠诚和义愤。他在上书中写道:“臣闻天子者,天下之主也;天下者,天子之家也。今天下半为人寇所据,而主上不思恢复,乃欲与之为好,臣窃以为不可。”他还写道:“臣愿得十万之师,渡江而北,直抵黄龙府(即上京),以雪先帝之耻,振先王之兵。”他的上书震动了朝野,也触怒了秦桧等人。秦桧等人怕岳飞威胁到他们的地位和利益,便诬陷岳飞谋反,并向宋高宗进谗言。宋高宗受到秦桧等人的影响,对岳飞产生了怀疑和恐惧。
建炎七年(年),宋高宗下令逮捕岳飞,并将他囚禁在临安府的开封府监狱。岳飞被关押了一年多,期间受到了各种刑讯和折磨,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不承认任何罪名。他在狱中写下了《满江红》、《小重山》等不朽的诗篇,表达了他的忠贞不渝和报国无悔。他在《满江红》中写道:“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他在《小重山》中写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他的诗篇感动了无数后人,也成为了中华民族抗争外敌的精神象征。
建炎八年(年),宋高宗在秦桧等人的逼迫下,下令处死岳飞。岳飞被秘密地从开封府监狱押送到临安府的风波亭,并在那里被勒死。当时岳飞只有三十九岁。岳飞死后,秦桧等人还诬陷岳飞的儿子岳云、部将张俊、李光等人也有谋反之罪,并将他们一并处死。岳飞等人被杀后,被埋在临安府西湖畔的钱塘江边。后来南宋朝廷为了平息民愤和昭雪冤情,追赠岳飞等人以爵位和荣誉,并在钱塘江边为他们建立了忠烈祠。忠烈祠内立有岳飞像和秦桧等人跪像,并刻有“还我河山”四个大字。这四个字表达了岳飞一生的心愿和遗志,也表达了中华民族对于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坚定信念和不懈追求。岳飞的故事和精神,成为了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的财富,也成为了世界文化的瑰宝和普世的价值。
岳飞,忠勇抗金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是中国历史上最光辉的一页,也是中国人民心中最敬仰的偶像。他用他的行动和诗篇,诠释了什么是忠诚、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报国、什么是爱国。他的名字和形象,永远镌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和灵魂中,永远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进和奋斗。他是我们学习和效仿的榜样,他是我们永远的英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