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见美好‖襄阳国家级高新区迎来建区0周年今后将以跻身全国20强为奋斗目标
年11月9日,襄阳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迎来建区0周年。年,苏州、无锡、襄樊(今襄阳)……紧随北京、沈阳、武汉等地的步伐,获批为国家级高新区,成为全国最早的国家高新方阵成员。
回顾创业期,峥嵘岁月创多个“经典”,为日后腾飞树立好榜样!年,我襄的城市开发建设上升到湖北省、全国的新高度。1月,湖北省批准襄樊设立省级汽车产业经济技术开发区;5月,湖北省批准襄樊高新技术园为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9月,“富康”轿车在襄樊东风汽车装试厂下线;11月,国务院批准襄樊省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为国家级高新区。
这一年襄阳创造多项历史,一是填补了全国没有汽车产业经开区的空白,二是开创了湖北非省会城市一年内获批三个重要开发区的先河,三是以中西部地区非省会城市身份产出首辆中法合资轿车,四是成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及湖北省非省会城市首个拥有国家级高新区的地区……
这一年是襄阳不平凡的一年,襄阳国家级高新区的纪年起点,也是襄阳市数年后获得国家“大城市”定位及被确定为“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的重要奔跑年。这时起,高新区从建区之初的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逐渐成为全市乃至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第一区”。
古人云:“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年5月10日,国家批准建设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前身),成为全国第一家具有高新区功能的开发区。年,国家批复沈阳、武汉东湖等设立国家级高新区。年,国家批复苏州、无锡、襄樊等地设立国家级高新区。此后的15年里未增一家,直到年“重启”国家级高新区批复,至今数量增至17家。据襄阳“中襄号”了解,苏州、无锡等年获批的国家级高新区均称为全国首批高新区,并得到社会的一致认可。因此,将-年获批的5家高新区并称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20世纪90年代,苏州高新区开工建设,跻身为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如今,苏州高新区以全市2.5%的土地,创造出全市近10%的地区生产总值,多项数据指标位居“第一”“唯一”。同是年跻身全国首批的无锡国家级高新区,经过0年的发展,地区生产总值从2.7亿元提高到.06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0.04亿元提高到24.1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元提到到6.91万元……
襄阳高新区这0年取得了哪些成就呢?古人云:“与凤凰同飞,必是俊鸟。”襄阳高新区的部分成就与“苏锡常”高新区相媲美,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下游,稳居全国省域副中心城市、中部地区重点城市高新区首位。请往下看*^O^*
建区初期的襄阳高新区面积7.5平方公里,现在扩大到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超过80平方公里,是鄂豫陕渝毗邻区城市建成区面积最大的一个高新区,相当于中西部地区的一流中等城市规模。建区初期的襄阳高新区常住人口约.2万人,现在增长到0.5万人,增长近10倍。建区初期的襄阳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1.5亿元,现在增长到亿元,增幅超过倍。建区初期的襄阳高新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亿元,现在增长到01.8亿元,增幅近千倍。建区初期的襄阳高新区全口径财政收入0.亿元,现在增长到75.15亿元,增幅超过倍。建区初期的襄阳高新区税收不到0.1亿元,现在增长到7.26亿元,增幅超过倍。建区初期的襄阳高新区世界强企业、中国强企业及上市公司只有康明斯发动机公司等寥寥数几,现在增长到八十多家,正在向一百家发起冲刺。建区初期的襄阳高新区只有一张“国牌”,现在增长到四十多张,数量位居同类前列。建区初期的襄阳高新区最高段位学校为中专技校,现在引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等多所高校,驻区院士专家和国家级重点人才19人,人才总量超过5.1万人,人才密集程度稳居鄂豫陕渝毗邻地区首位。……
除此之外,襄阳高新区还是继湖北省科技厅之后,全省第二个具备高新技术企业评审资格的单位。年9月,襄阳高新区成立了全省第一个行政审批局。襄阳高新区以全市百分之一的土地贡献了全市四分之一的地区生产总值、二分之一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培育了全市四分之一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90家,占全市总数的44%;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7家,占全市近.%……
民间常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而襄阳国家级高新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还是河东。”襄阳高新区从纳入国家高新战略起,稳居鄂西乃至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第一,排全国高新区第29名,是中西部最具影响力和知名度的非省会城市高新区之一,湖北省综合实力最强的非省会城市高新区。通过不断创新改革,这里的工业项目“先建后验”做法、“简化退税流程”等典型经验获得国家层面的批示肯定和表彰,连续三年“制度创新指数”居内陆地级市片区第一,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名副其实的“产业洼地”、“投资沃土”。
目前,襄阳国家级高新区与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襄阳片区、中国襄阳综合保税区、中国襄阳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实行“四区”叠加机制,以跻身全国17家国家级高新区前20名为奋斗目标,聚力打造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4个千亿级支柱产业,着力推进“一个龙头、六大支柱、十条特色”产业体系建设,引领“四区”提档升级。
今后一段时期,襄阳高新区将努力做大临空港,做强科技城,推动高新园汽车园攀登新的高峰,构建襄阳都市圈商业商务经济带和先进物流示范区,加快产城融合多元化、城乡一体化、综合性城区建设步伐,为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汉江流域国家级高质量发展先行先试区注入强劲动能。(中襄号整理)#襄见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