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达源文
你会恨白眼狼吗?刚刚看到的一则漫画深受启发,如果站在管理学的位置去考虑这些问题会得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首先,我们恨白眼狼是根据什么来的?大概就是我们帮助了别人希望别人同样帮助我们,仅此而已吧?事实往往却得不到同样的回应。其实主要原因还是在你自己这里,下面举三国时期襄樊之战的例子来诠释白眼狼的真实意义。
其实所谓的白眼狼只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能力底下,吃啥啥不剩,干啥啥不行,嘴还闲不住。对于这样的人你能指望他们做什么呢?而你称他们为白眼狼就是不公平的,好比关羽能跟糜芳傅士仁较真吗?肯定不能,所以明白了这个道理,你就不会恨白眼狼了。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关羽不明白什么是白眼狼,所以襄樊之战输了。如果,关羽知道什么是白眼狼,关羽就不会输。在战胜于禁、庞德与徐晃后,关羽的襄阳被吕蒙偷袭,关羽直接走了麦城,而关羽若知的白眼狼的含义,就会派出两路人马,一方面去上庸求援军,一方面从上庸继续去成都求援军。
威震华夏的光辉也抵不住文化的力量,而关羽从樊城撤军也并不是真正的败了,甚至连失败都算不上。而关羽一方,刘封一方与刘备一方的合力定然可以化解其中的矛与盾。而诸葛亮也几次劝刘备将襄阳给予孙权,所以其实关羽并非可与孙权军交手亦未尝可知。
所以,关羽面对孙权军任何一位将领其实都可以用道义来教导对方,而孙权军也不见得就会主动攻击关羽。所以心里只有自己是不可以的,心里没有他人也是不可以的,因为这样就无法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甚至连自己说的话,做的事都不明不白。
关羽如果直接返回襄阳,糜芳傅士仁也必将从中调和,往小了说关羽不用奋力厮杀可以喝酒吃肉,往大了说孙刘可以制定下一步的作战计划。而对于白眼狼的了解毕竟需要自己去体悟,这也是团结一致真正意义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