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
首页
襄樊简介
襄樊地点
襄樊市场
襄樊要闻
襄樊发展
襄樊天气
襄樊旅游
襄樊信息

三国归晋之蜀汉算算刘备的军事帐

图片来自百度

关羽近来心情非常不好。虽然坐守荆州是刘备对他最大的信任,体现了他在集团内部的价值。但是他的威名还是几十年前的斩颜良解白马之围,却还是给曹操立下的功。其余的就是跟着刘备打游击,投靠各路诸侯给人家守前线。等集团攒足了实力真正攻城拔寨了,扬名立万的却是人家那些新加盟的小弟:马超攻克了成都,黄忠斩了夏侯渊。刚来就能和自己并列为名号将军,让自己几十年的征战相形见绌。老领导会不会只见新人笑,忘记老弟兄们的创业之苦呢?

另一方面呢,孙吴方面不断搞些小动作,其目的不过是离间荆州和益州。最明目张胆的一次是来提亲,让关羽的闺女嫁给孙权的儿子。看起来两家联姻,友好往来,是孙刘结盟的佳话啊。可是关帝爷如果答应了这门亲事,远在益州的老领导会怎么想?

所以关帝爷不但不能答应这门亲事,还必须大张旗鼓地断然拒绝“我虎女焉能嫁犬子”!人家孙权的儿子怎么就成了狗崽子了?关羽难道不知道这很过分吗,这是破坏孙刘联盟吗?

知道啊,但是关帝爷没得选择啊。

政治永远不是嫁闺女、娶妹妹就能勾兑平和的。

关云长觉得必须得做点什么,得有实际行动,才能向老领导表明忠心,才能让老领导明白,老兄弟才是最可靠的。

所以啊,军事只是政治的延伸,一生南征北战经历过大场面的关羽绝不是一介武夫,人家懂政治。

但是关羽的个人性格又让懂政治的他在政治上经常办得不那么符合政治规矩。

他的性格是能和底层兵卒同甘共苦打成一片,却和中层士族格格不入,这就如同腰椎间盘患者,腿脚都挺好,可就是不能好好走路。

刘备知道他这个毛病,也好好劝诫过。可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关键时候他还是用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对待下属。

襄樊战争打起来以后,前线战事进行的很顺利。水淹七军,收降了于禁,多轰动的事啊,多露脸啊。于禁是谁啊,曹操阵营的五子良将,为曹操集团立下了多少功劳啊。最主要的是,于禁带的这七营泰山兵,在历次大战中,攻徐州、破张绣、灭吕布、战袁绍,一直是曹操阵营主力中的主力。

也正因此,于禁是宁可毁却自己一世英名,也不能让自己七营泰山兵被销了番号。所以他做出了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选择——投降。

于禁的投降,一下子多出了三万张嘴吃饭,让后方供应机构措手不及。除了吃饭,这三万人还要运到后方。汛期陆路没法走,只能靠水运,一时去哪弄这么多船啊?

于是乎,关帝爷的暴脾气又犯了,把糜芳、傅士仁大骂一通。糜芳、傅士仁虽都是刘备起家时的老班底,反而最害怕关羽。关羽留守荆州,是被授予先斩后奏之权的。糜芳、傅士仁跟着刘备快一辈子了,如果在这时候因罪被关羽杀了,自己死了子孙也受牵累。如果投降了孙吴,至少保全子孙的富贵吧。

吕蒙白衣渡江。

于是这场三国杀就这么稀里哗啦的和牌了。关羽为孙吴点了炮,刘备成了最大的输家。

这等于是孙权往刘备嘴里塞了一只苍蝇,让刘备吞下也不是吐了也不是。一点后路都没有了,那就打吧。

发兵只是要为兄弟报仇,这是扯,政治家不玩这种游戏。

图片来自百度

刘备、诸葛亮都明白,四川虽是天府之国,但同时也是四塞之地。别人进来不容易,自己出去也不容易。在这里割据为一方诸侯容易,称霸天下则可能性很低。所以隆中对才强调兼跨荆益。

拥有荆州,不仅仅只是地理上的优势,荆州还有丰富的物产、兵源。作为战略大师,诸葛亮当然明白,打仗打的是综合国力,靠一州之地抗衡天下,天方夜谭。

所以必须兼跨荆益。必须!

所以刘备兴兵伐吴并非意气之争,而是基业被夺了,如果不能夺回来,那么自己终生奋斗的目标无望,恐怕连子孙后代也永远就窝在蜀中,再也别想图霸中原了。

所以这场战争,诸葛亮没有阻止。在他心中,和刘备想的是一样的。真正反对的是赵云。

赵云说: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如果先把曹魏灭了,那么孙权自然就服了。如果伐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成功的。

刘备没有耐心给赵云解释,失去了荆州,用什么和曹魏抗衡?诸葛亮和赵云关系最好,会不会悄悄告诉他,如果大兵压境,孙权怂了,能够通过谈判拿回一些地盘,也达成出兵目的了。

刘备动员起能够动员的全部兵力,整装待发的当口,又一噩耗传来,张飞被部下小兵刺杀了。

老兄弟们啊,你们这到底都是怎么了?艰苦奋斗的时候你们都是好样的,没有一个掉链子。现在富裕了,人家新兵蛋子都能够齐心合力跟随着朕,你们却一个挨着一个给朕出难题。刘备这个气啊。

刘备多次给张飞说过,对待底层士卒不要那么狠,喝醉了把人打个半死,你呼呼大睡去了,却还让人家在旁边守夜,你这不是找死吗?

看来一个人的出身真的决定了他的上限啊,卖枣的,杀猪的就是坐不了大堂,成不了大事。

刘备越想越生气,对于两个出生入死的老战友,都没有给个谥号。也就是说,刘备对两位老兄弟盖棺没给定论。一直到了刘禅登基谥关羽为“壮缪”——“武而不遂曰壮,名与实爽曰缪”。是说关羽武勇超群却没能完全发挥,名望与实际不相匹配。

张飞谥号为“桓”——“辟土服远、克敬勤民、武定四方、壮以有力”。

这是后话,咱们继续说夷陵之战。

刘备率五万人马,水陆并进,两岸齐发,出三峡,浩浩荡荡杀向荆州。

孙权真的有点怂了,急忙遣使求和。但是这个时候如果和他谈判,那么还是显得刘备集团心虚,你想战就战想和就和,那我们成了什么了?不行,得我们说和才能和。现在我们不想和,想战,你们配合我们吧。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孙权不和了,反而放下脸面,公然向曹丕称臣,只求曹丕保持中立别趁机在背后捅刀。同时,委任陆逊为前敌总指挥,和刘备抗上了。

陆逊的战略就是大踏步后撤,从山高林密的三峡山区一直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然后在这里坚壁清野,和刘备相持。

这一举动,拉长了刘备的后勤补给,让蜀汉的后勤线穿越三峡。自己方面则缩短了后勤线,尤其身后就是平原区,能够自给自足。

三峡,各位看官都知道,山高水急。某年我走了一趟,那已是三峡蓄水以后,水位抬高了七十米,从白帝城到三峡大坝,乘着现代化游轮,还感觉到令人窒息的压迫感,看着前方都感到绝望。如果再降回原来的水位,换成那时候的木船心情会怎么样呢?而且顺流直下还好说,如果往回返,逆流而上不得更难啊。

总之吧,刘备一时攻不下陆逊布置的防线,只能做长期对峙的安排,为了保障后勤,他只能沿江在崇山峻岭上扎营,这才有连营七百里的说法。

不是刘皇叔不懂军事。打了一辈子仗了,如果连这点常识都没有能走到今天啊?恰恰相反,这是军事家审时度势作出的部署。所谓刘备不懂军事才排出七百里连营的说法,都是事后诸葛亮,站在上帝的视角因果倒置。

最关键的是他没有想到陆逊能这么沉的住气,怎么挑衅也不出战,就是做缩头乌龟;他也没想到孙权这孙子,居然再也不派人来求和了。

这种局面下,你懂军事,你比刘皇叔更高明,你能排出什么阵法呢?

从正月到六月,足足半年时间,五万人马就耗在那里。五万精壮年,膨胀的精力没处发泄,每天就是在丛林里,除了相处了大半年的战友,连个鬼影都见不到。再加上六月天,酷暑难耐,江边湿度又大,天天处于桑拿中,气都喘不过来了。难受啊,厌战啊,想回家了啊。

现在最难受的是刘备,士卒经历的难受他得受着,士卒理解不到的难受,他也都得受着。自己六十岁的人了,很有可能这是今生最后一战了,如果这时候退兵,那么王图霸业真的俱成灰土了。

具有雄心壮志的人,都具备坚持再坚持,直到最后一口气,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

显然刘备想起了当年青梅煮酒论英雄时曹操的论断:“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是的,刘备就是这样的英雄,曹操还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如今曹操已死,天下英雄唯刘玄德一人耳。怎么能被陆逊小儿阻退?

水寨的士兵确实太难受了,刘备让他们弃舟登岸,也在山林中扎营。

刘备的坚持让陆逊看到了取胜的希望。由于当时正是炎夏,气候闷热,而蜀军的营寨都是由木栅所筑成,其周围又全是树林、茅草,一旦起火,就会烧成一片。

决战开始,陆逊令吴军士卒各持茅草,乘夜突袭蜀军营寨,顺风放火。顿时间火势猛烈,蜀军大乱。

图片来自百度

火光就是讯号,吴军全面出战。吴将朱然率部首先突破蜀军前锋,猛插到蜀军的后部,与韩当所部汇合,切断了蜀军的退路。

诸葛瑾、骆统、周胤诸部配合陆逊的主力在猇亭向蜀军发起攻击。

吴军很快就攻破蜀军营寨四十余座,并且用水军截断了蜀军长江两岸的联系。蜀将张南、冯习及土著部族首领沙摩柯阵亡,杜路、刘宁等卸甲投降。

刘备见全线崩溃,逃往夷陵西北马鞍山,命蜀军环山据险自卫。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又歼灭蜀军近万之众。

刘备无奈乘夜突围,蜀将傅肜(rong)率部为之殿后,战至兵众尽死,傅肜壮气益烈,宁死不降,最终,奋战而死。

但是吴将孙桓却率部走在了刘备的前面,截断了刘备回益州的要道。当刘备行至石门山(今湖北巴东东北)时,差点被孙桓部擒获。刘备逾山越险,才得以摆脱追兵,逃入永安,即白帝城。

此时,蜀汉镇北将军黄权所部正在江北防御魏军。刘备败退后,黄权向西的归路被吴军截断,黄权耻于向吴军投降,不得已于八月率众北进,向曹魏投降。同月,马良由南方往西北撤退时被吴将步骘截击而死。只有向宠的军队完整地从夷陵回归。

惊心动魄啊。

白帝城托孤。下一期我们好好讨论讨论,刘备身后留给诸葛亮的危局。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gfanzx.com/xfly/183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