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些城市原本有着高大上的名字,一改瞬间变成城乡结合部!土的掉地上都能扬起两斤尘.......好比兰陵改名后成为枣庄,兰陵王就成了枣庄王。
扬州
原名“广陵”
虽然扬州也不差,但广陵就是更酷炫有木有!一曲广陵天下知啊!
苏州
原名“姑苏/吴”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窗含西领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些诗词都是明证!
虽然苏州也有个苏字,但是远远没有姑苏来的内涵深沉啊!
黄山
原名“徽州”
为了旅游徽州牺牲太大,“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一下子人生痴绝处就从一座城变成了一座山……
西安
原名“长安”
长安,多美得名字!丝绸之路的起点,“买花载酒入长安”.....多少人的长安梦是从这个名字延伸出去的?
合肥
原名“庐州”
曾经诗词里烟雾飘渺的庐州,一下就变成了胖胖组合——合肥。
武夷山
原名“崇安”
你去找徽州哭一会儿吧……
枣庄
原名“兰陵”
改完之后感觉整个画风都不一样了好么....“枣庄美酒夜光杯”“枣庄笑笑生”,就连英俊的兰陵王以后也要叫枣庄王了,“枣庄王入阵曲”,你们感受下!
西城区、东城区
原名“宣武区、崇文区”
北京的两个区,如今是“不宣武,不崇文,只剩东西。”
驻马店
原名“汝南”
一开始,多么有历史底蕴,多么高雅文艺,一下变成了驻马店。
包头
原名“九原”
这气质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一下从广阔无垠的草原穿越到了路边烧烤摊。
漳州
原名“月港”
月港真的是给人一种诗意静谧的赶脚,而漳州真的给人一种盛产樟脑丸即视感!
石家庄
原名“常山”
常山赵子龙!
大家来想象一个画面: ——大家好,我是石家庄赵子龙。
同时,
琅琊——临沂(诸葛亮的故乡)
九原——包头(吕布的故乡)
常山——石家庄(赵云的故乡)
幽州——保定(张飞的故乡)
那么,上述几人见面之后,他们会这样介绍自己:
“大家好,我是临沂的诸葛亮。”
“大家好,我是包头的吕布。”
“大家好,我是石家庄的赵云。”
“大家好,我是保定的张飞。”
“大家好,我是驻马店的袁绍”
是不是感觉顿时少了点文艺?
附:
“任性”改地名何处载乡愁?新华社记者彭卓、黄小希
由千百年历史积淀形成的地名,不应以沉睡的姿态淹没于典籍,而应“活着”承载民族记忆。功利主义的短视目光,改掉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历史积淀,更丢失了一个时代的记忆。
“兰陵”“苍山”反复换、“襄阳”“襄樊”来回改,借用旅游景点名,争打“名人故里”牌……地名是记录历史文化的“活化石”,而近年来,一些地方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造成千年古名朝令夕改,历史古城频遭易名。
近日,民政部有关负责人在全国地名文化建设研讨会上表示,要抓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慎重更名,地名要“记得住乡愁”。重视地名文化就是重视国家与民族历史,“任性改名”改丢的不仅是“乡愁”,更是整个民族的记忆。
不仅是客观符号,地名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名片和精神生态所指。目前,我国约有千年古县多个、古镇多个、古村落10万多个,百年以上地名更是不计其数。
然而近些年,一些地方出于各种目的,频改地名,甚至有些貌似方便、洋气的新地名、怪地名出世,部分蕴含人文韵味、精神图腾的老地名被挤下了历史舞台。有的名人、名企、典故也成为被“攀附”的对象。一些地方人士为本地积极动议:拟将贵州仁怀市改为“茅台市”,将河南鹿邑县改为“老子县”,将贵州水城县改为“夜郎市”。还有多地虽未改名,却争打“名人故里”品牌,甚至“西门庆故里”都被列入争抢名录。有的为讨吉利“祈福避邪”也改名。如有人以(江苏省)骆马湖谐音“落马”为由,要求改成“上马湖”。不可否认,一些地名改后为当地带来红利。以张家界市为例,改名后该市知名度一路飙升,但复制“张家界模式”带来的不一定是成功。
由千百年历史积淀形成的地名,不应以沉睡的姿态淹没于典籍,而应“活着”承载民族记忆。功利主义的短视目光,改掉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历史积淀,更丢失了一个时代的记忆。改地名除了增加政绩,还能“拉动内需”。改一个地名需新刻公章,制作新招牌和标志,印新文件袋、信笺信封、办公材料,或许还能增加就业岗位,甚至养肥承包商。所以说“任性”改地名实则反映了浮躁之风下的畸形政绩观。有些地名更改是出于历史原因,有些则因权力使用未被有效约束,仅将经济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地名、百姓缺乏足够尊重和敬畏。
我国年就颁布了《地名管理条例》,要求地名管理应从历史和现状出发,“可改可不改的和当地群众不同意改的地名,不要更改”。其后民政部又出台《关于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的意见》《全国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要把保护地名文化纳入国家国土安全重大国策。要建立地名更改标准,申报核准前邀请专家论证,保证新地名有文化含量。此外还需要建立中国地名文化国家数据库,提高地名文化保护水平。
内容综合自新华网、“阿里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