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太守深夜别齐州
北宋熙宁六年()九月,正在齐州(今山东济南市)担任知州的曾巩,收到皇帝诏书,命他移知襄州(今湖北襄樊市)。曾巩谨遵圣命,很快向新任知州李师中交割公务,准备赴襄州上任。临行前,他用自己的俸禄备了几桌便宴,请新任知州李师中和州衙幕僚,以及平日诗文唱和的友人,相聚话别。同时,曾巩让妻子李氏和儿子曾绾、曾综侍奉母亲朱老夫人先行,约好在城外十里铺会合。之所以要分开走,是为了避免人多招摇,引起市民围观。谁知酒宴尚未结束,儿子曾绾、曾综竟匆匆赶回州衙拜见父亲。曾巩心头一惊,不知出了什么事故?曾巩听过儿子禀告,方知他们走到街上,市民已经打听到曾太守调任、今日离开齐州,纷纷前来挽留。人越聚越多,勉强来到南门,前来挽留曾巩的百姓已经肩并肩、手挽手结成人墙,堵住城门口,根本无法通行。听了曾绾、曾综的一番话,曾巩不禁愣住,李师中和幕僚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是好。原来,曾巩自熙宁四年()初夏由越州通判升任知州,在齐州任上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当时由宰相王安石主持的变法运动如火如荼,曾巩认真推行新法。朝廷颁行《农田水利法》,曾巩在齐州大兴水利,在北城修筑堤堰、疏浚水道,开挖新渠、建设水闸,调节城内城外河水流量和泉水蓄积量,让城内西湖(大明湖)成为既可排涝、又可灌溉的天然水库;同时,他还主持修堤植树,栽柳种荷,使齐州成为“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的美丽城市。朝廷颁行《保甲法》,曾巩在齐州惩办恶覇周高,狠狠打击豪强,肃清盗贼,组织民众维护社会治安,将齐州治理得奸寇潜迹,牢狱屡空,百姓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曾巩还在齐州减省徭役,保养民力;改革教育,倡行礼义。不到三年,齐州被治理得万民乐业,曾巩也由此深受人民的拥戴。像这样一位清正廉洁、爱民如子的好太守,齐州百姓怎么舍得让他离开呢?这就难怪市民闻说曾巩离任,便自发起来拦阻,以至封锁城门,试图用牵衣卧辙的办法来挽留曾巩了。眼见曾巩一筹莫展,齐州兵马都监张如纶说:“太守勿忧,南门虽然为百姓拦堵,还有东、西、北三门,张某护送太守绕道北门,可收出其不意之效。”“晚了。”曾绾摇头,“不仅是东、西、南、北四座正门,连八座便门也都堵住了。”“这可怎么办呢?”曾巩愁容满面,“齐州百姓盛意如此,曾某愧不敢当。但若迟延时日,误了皇命,叫我如何担当得起?”"子固兄别急。”李师中劝道,“我当上疏圣上,奏明实情,说不定圣上体恤民意,再下诏命,让你留任齐州呢!”曾巩一听李师中的话,似有弦外之音,心中更是焦灼。“大人,下官倒有一计。”兵马提辖申怀德上前,对曾巩小声说道,“州民自发挡驾,挽留大人,必有疏忽之处。大人不如让家眷回衙,以示不走,让百姓放心,堵城之举必然更加松弛。待午夜过后,大人便可奉高堂携眷属悄悄出衙,由都监张大人和小人护送至西门,由我二人叫开城门,大人便可安然出城,在西水门登舟,离开齐州。”“申提辖所言,果然是万全之策。”曾巩和张如纶—齐点头。于是,曾巩命曾绾、曾综奉祖母朱太夫人、母亲李夫人等一应家属车仗,全部回到州衙后院休息。曾巩亦向李师中和一众幕僚及友人告别,回到后院,又将申提辖之计向家中人讲了,嘱大家和衣休息。子夜过后,曾巩和家眷悄然起身,略用了些干粮茶水,便即登程。长街之上,秋风飒飒,月色如银,果然不见百姓阻拦。到了西门,张都监和申提辖在此等候已久,守门军吏亦在恭迎。曾巩一行松了口气,岀了城门,到西水门登舟,谢过张都监、申提辖等,解缆开船而去。曾巩伫立船头,凝望月光下的齐州渐渐朦胧,终于融进清辉之中,心中百感交集,吟成一诗:薄材何幸拥朱轩,窃食齐州已三年。官满惶惶夤夜走,此心仍被百姓牵。
出品丨抚州日报社
来源丨斌生
编辑丨万里婷编审丨胡琰监制丨何志兰
合作热线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