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散南国文学
审核
肖龙
编辑
黄传安
图片
网络
牛埠镇,见证一代王朝的文化名片
作者/朱先贵
朱元璋与陈友谅争霸天下,两军对峙,朱元璋统帅三军转战无为州(今安徽无为县),带着马娘娘来到牛埠镇土桥江边,在这里镌刻了两张文化名片,大明王朝朱家军从此开创新纪元,写下了辉煌的篇章。朱元璋年少时家境十分贫穷,父母、大哥相继饿死,为了生存,他为地主过放牛,16岁去皇觉寺当了化缘的小和尚,25岁时参加农民起义领袖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朱元璋跷勇善战,屡立战功,深受郭子兴器重,便将义女马秀英许配给朱元璋为妻。
马秀英,是安徽宿州的一位农村女孩。马秀英的父亲,生就一副侠肝义胆,时人尊称为“马二公”。据史料记载,马二公“膂力过人,沉毅寡言笑,重言诺,而性刚强嫉恶,见有为不义者,视之若仇雠,然或少忤其意,辄肆殴击,虽致死无谓,惮乡人莫敢或犯”。
马秀英的母亲郑媪,也是一位农村妇女,婚后多年不育,直到42岁才生下马秀英,取乳名“兰儿”。天有不测风云,在兰儿未满周岁的时候,郑媪因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撒手人寰。
郑媪死后,马二公既当爹又当娘,对兰儿精心抚育。为了不让女儿受到委屈,当兰儿到了该缠足的年龄时,他也不忍心让女儿受那种不堪的折磨。正是由于父亲的关爱,才成就了兰儿一双男人般的“大脚”。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有一年,马二公因仗义执言,激愤杀人,为了躲避官府的追究,不得不带着12岁的兰儿南逃定远,找到了与他有刎颈之交的挚友郭子兴。马二公将兰儿托付于郭子兴夫妇,并恳请他们代为抚养。郭子兴也是一位重义气的人,二话没说,当即慷慨承诺,遂把兰儿收为“义女”,并为其取名马秀英。不久,马二公也因病去世了。
《明史》称马秀英善以“为妻之道”佐助丈夫朱元璋。郭子兴听信谗言怀疑朱元璋图谋不轨,马秀英多方解释,才使郭疑念打消。朱元璋带领将士战无虚日,马秀英对朱元璋说:定天下不以杀人为本。朱元璋采纳了马秀英意见。一次朱元璋主力部队准备渡江,马秀英决策中意识到元兵若来袭击,虽是一江阻隔,但首尾不能相顾,其后果不堪设想。她立即带领将士随军眷属撤离,元军果然来袭,因早有所防备,朱元璋大军这才幸免一劫。平时她爱兵如子,亲自率领将士的眷属给士兵缝补浆洗,用慈母般的关爱温暖士兵,将士们深受感动,打起仗来奋勇效命。
长期征战,练就出朱元璋经天纬地才干,逐渐成长为农民运动领袖,身边也聚集起一大批文臣武将,建立以应天(今南京市)为中心的根据地。应天外围仍有几方强敌,长江上游有陈友谅,长江下游有张士诚,东南邻方国珍,南邻陈友定,只有北面为小明王红巾军主力控制,隔断了元军的威胁。刘基到应天后,为朱元璋分析形势,认为陈友谅控制长江上游,占尽地利,兵力雄厚,拥有庞大水军,野心勃勃,时时窥伺应天;而张士诚则踞守南部,胸无大志,为人宅心仁厚,没有多大雄心,将士多有养尊处优之辈,不足为虑。应集中力量先取陈、后定张。然后北图中原。取陈之计,以弱胜强在于创造战机。诱敌而后歼。
陈友谅,沔阳(今湖北仙桃市)人,世代打渔为生。曾经做过县中小吏,因和上司不和,投奔了红巾军。陈友谅本是徐寿辉手下大将倪文俊的部下。后来他杀死倪文俊,并于年挟持徐寿辉,攻占了太平、采石。于是陈友谅以为应天唾手可得,就杀了徐寿辉,在采石称帝,国号汉,改元大义。占据赣、湖广等地,兵力雄厚。
年2月,张士诚派兵围攻安丰。小明王向朱元璋告急求援。安丰是应天的屏障,救安丰即是保应天,朱元璋于是于三月率兵渡江救援安丰。四月,陈友谅乘朱军主力救援安丰江南空虚之机,以号称60万的水陆大军于十一日围攻洪都,占领吉安、临江、无为州。洪都地处赣北平原,位于赣江下游,由赣江向北经鄱阳湖与长江相连,军事地位甚为重要。
7月,朱元璋亲率水军20万前往洪都救援。16日抵达江西湖口。首先派兵守住泾江口(今安徽宿松县南),另派一军屯于南湖嘴(今江西湖口西北),切断陈友谅归路;又派兵扼守武阳渡(今江西南昌县东),以防陈军逃跑;朱元璋则亲率水师由松门(今江西都昌南)进入鄱阳湖,形成关门打狗之势。
陈友谅听说朱元璋大军来援,即撤洪都之围,东出鄱阳湖迎战。一场规模空前激烈异常的生死大决战,就在鄱阳湖面展开。
朱元璋亲率大军占领信州、安庆。陈友谅败逃九江,第二年八月攻下安庆。朱元璋攻克太平,占领无为州来到牛埠镇土桥江边,便将娘娘马秀英安顿在一户乡村人家居住。自己亲自在土桥江边视察地形。
土桥江边水天一色,一片荒芜。朱元璋渡过九陡门跨越小沙河来到皂树方村。只见大河滩上连灰河湿地,地势十分开阔,有大坂、湖泊、山峦、芦苇荡,水路纵横,水上运输非常方便,是水陆练兵的优越场地,于是下令安营扎寨,又从土桥梁屋村把马氏娘娘接到皂树方村。为做好备战迎接马娘娘登台检阅部队督促粮草后备军用物资,明朝地方政府官员特地组织人力物力,为马娘娘在皂树方村庄的大河滩制高点垒成一个大型的“梳妆台”——平台大土墩子。该台高3丈,长5丈,宽2丈,黄土全部由外圩运来。供马娘娘督促营盘将士操练兵马和每天早起在妆台洗理梳妆,朱元璋自己带领一部分人马渡江南进。马氏娘娘原来住的梁屋村庄后来当土桥地人便正式命名为娘屋村。
鄱阳湖之战,朱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经过1个多月的对峙,陈友谅被困湖中,军粮殆尽,计穷力竭。陈友谅战死,全军覆没。
朱元璋灭亡陈理(陈友谅的儿子)政权夺取武昌(今湖北武汉)后(参见武昌之战),先后占领了襄阳(今湖北襄樊)、沔阳(今湖北沔阳)等要点,全部控制了长江中游。为稳定江汉局面,与四川明玉珍通好,尔后转兵东南进攻张土诚。朱元璋根据张士诚所占区南北狭长,中隔长江、南北兵力不便支援的弱点,制定了"先取通泰诸郡县,剪士诚时翼,然后专取浙西"(《明太祖实录》卷18)的战略方针。朱元璋大军长驱直入,相继攻克高邮、泰州、兴化、通州(今江苏南通)、濠州(今安徽凤阳)、徐州(今江苏徐州)等地,从而占领了全部淮东。张士诚被俘。
朱元璋与张士诚两淮之战凯旋回师,回转无为州来到牛埠镇土桥“梳妆台”,迎接马氏娘娘过江南行,拟定建都南京。这年时值金秋,朱元璋又在土桥精心观察了皂树方村周边环境,在高坡上看到此地土壤丰厚,草木茂盛,面对浩瀚辽阔的江面,水道畅通运输方便,于是他就命令地方政府组织民工在梳妆台东西两侧各建一口砖窑,砖窑制作出来的砖从土桥水道直接运输到南京建造城墙。现在在南京城墙的遗迹还可以看到印有“双窑”的字样。
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今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史称明太祖。先后平定西南、西北、东北等地,最终统一中国。
斯人已逝,风物长存。当年马氏娘娘下榻的“梳妆台”,像一只雄鹰傲然独立于牛埠镇土桥社区的江边,随着时代的变迁,当地政府为了蓄水防洪,在梳妆台北部米处建立了一座现代化大闸,名为“梳妆台闸”,闸南和铜陵市遥相呼应。“梳妆台”东西两侧砖窑,已经为新农村建设全面覆盖。“梳妆台”和“双窑”遗址已成为当地人们津津乐道的牛埠镇地方文化“品牌”。
江水滔滔向东去,浪花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明朝建国时期战争的炮火早已云消烟灭,是非功过全都植入共和国历史的土壤,在历史的长河中汇集成色彩斑斓、生生不息的五千年华夏文明。
作者简介朱先贵:中国散文诗主席团委员。国际华语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先后在《诗刊》、《人民日报.海外版》、《菲律宾商报》、德国《欧华导报》、泰国《中华日报》、《中国文艺家》、《诗潮》、《散文选刊》、《散文诗》、《微型小说选刊》、《通俗小说报》、《短小说》、《文化艺术报》、《中华文学》、《大众文艺》、《参花》、《中国散文家》、《西部散文家》、《中国诗界》、《中外文艺》、《华夏散文》、《江河文学》、《精短小说》、《幸福家庭》、《全国散文作家精品集》、《当代诗词名家作品选集》、《中国散文诗年选》、《中国中短篇小说经典》、《中国散文大系》、《百年散文名家》、等海内外报刊和选本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各类体裁文章多万字。传入《中国小说家大辞典》、《中国国学大辞典》、《中外当代文学艺术家大辞典》等。
投稿邮箱
西散南国文学社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南国散文》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