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舒氏宗谱统修情况
第一节民国前舒氏宗谱统修情况简述
统宗收族,联宗修谱,是一个宗族的大事。无论历史如何变替,续修族谱这件连结血缘的大事一直承传着、延续着。
我们西南地区舒姓人家,大多系明末清初时从湖南、湖北、陕西等地奉旨迁徙而来的。各房系族人先后迁徙入蜀、入滇、入黔后,又经过数百年的反复迁徙,繁衍生息,舒氏人家已遍布川、滇、黔、渝各地,其后裔瓜瓞延绵,枝繁叶茂,星罗棋布。岁月不断流失,而族人寻根问祖,孝祖敬宗的情愫却在与日增长。由于身居异地,对于身家历史和所使用的班行(字派),除一部分携有家谱族谱作为依据外,大多是口耳相传。因此,不但有误,还因时代久远,祖源世系图表大多失传,造成祖源不清,昭穆失序。为使昭穆森然,明如指掌,千亿之流传不异,族人合族修谱期盼更为迫切。人们怀着思乡恋祖情怀,不辞辛劳,翻山越岭,徒步长途跋涉,纷纷回原籍寻根问祖,原籍的族人也纷纷到外迁地探访亲人流布状况,如此寻根追流朝朝皆有,代代不断。从历代谱序上看,我舒氏曾出现多次合族修谱壮举。查阅老谱有明代万历甲戌年、有清代庚午年的,更多的是清代的。从谱序上看,有康熙四十二年、四十九年,有雍正丙午年、乾隆四十二年、同治十三年、道光十七年的。而大范围的联修只有两次:
一次是在乾隆四十二年至四十九年(—)的合族统修舒氏总谱,由湖南辰州族长舒致礼督修,范围涉及湘、赣、川、黔、滇诸省。谱成后,组织有专人向各省发送,并形成了《舒氏发谱序》一文,提出了发谱要求,在旧谱抄本的后段并载明“乾隆五十三年戊申岁生员舒尚怡送谱,其年七十有余,送谱途中餐风宿雨,劳累奔波,于石角镇告终,后取湖广安厝。足见此次联修,从创举到谱成,前后历时十余年,确算一件浩大工程。送谱中,舒尚怡不畏年岁高且长途跋涉,步行奔走各省、州、县,最后以年逾古稀,劳累成疾而客死异乡,可见其所具至诚。清乾隆二十七年致远公支系由舒才博撰写了一本宗谱由湖南送10册入川。目前幸存的仅两册,即:遂宁1册,达县赵家镇1册。
二次大联修是在年,由四川定远县(今武胜县)唐家湾舒氏大族长舒宗圣率各州、府、县大小族长为代表,组成联宗合族修谱筹备组。全国川、渝、滇、黔、陕、湘、鄂六省61个支系人来稿,综合了各州、府、县各支系分布情况和简要的世系图表。各地合谱供稿者共65人。六省各州、府、县世系图表中有湖南宝庆府,武岗州、溆浦、辰州、麻阳、沅州、陕西、汉州、四川绵州(绵阳),罗江、遂宁、梓桐、定远(武胜)、涪州,重庆、广元、铜川府、安岳、贵州铜仁、安化(安顺)、思南、遵义和云南威信、昭通镇雄、彝良等州、府、县共计列表人,62个支系。当时交通不便,全靠步行,要将六省61个县的人聚集在一起,确非易事,不知他们历尽了多少艰辛,组织者的胆识令人钦佩。该次统修历经三年之久,后因鸦片战争爆发,被迫终止,筹备组也解散了。虽未能遂愿,但仍然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年,该资料由云南省彝良县发达乡下拖角舒万全宗亲进行手抄整理,年再由云南省威信县庙沟乡马河村舒开仲、舒开荣、舒顺田重新清理(此谱原件见云南威信县族谱),以后四川川南地区一些县、市族谱上也陆续转载。
清道光初年,嘉庆二十五年(年)庚辰科三楚翰林舒文魁(字恭受)、道光五年(年)乙酉科翰林舒振江又撰有《新谱序》一文,搜录了历代舒氏名人,形成了舒氏名人谱序。宗亲们习惯地称之为名贤谱。
光绪十一年(年)川、渝、黔又到湖南溆浦参加了《和公通谱》修撰。民国二十九年川、渝、黔、滇又有人回湖南溆浦参与了第二次《和公通谱》撰修。
在第一次统修时,领修者发现舒氏均系庐江一派之脉,迁徙到西南地区后却支分各派。致和公后裔保归公嗣孙分为楚派、成派,保临公嗣孙分为天派、廷派、明派,保达公嗣孙分为文派、天派、良派,保誉公嗣孙分为润派、国派、奇派、正派。一本之亲,久同秦越。为清源归宗,决定统一字派,字派议定:楚蜀万世兴,大开文国舒。廷景应邦希,良士道宗舒。必达定昭先,源远光耀舒。高明继祖泽,贤德长在舒。
后来,我们将该次形成的谱序称之为班辈谱序。虽然统一议定了字派,遗憾的是仍有大多数支系未按该字派执行,仍各行其字派,以致班行字派更加紊乱无序,给今天我们统修查找祖源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第二节中华舒氏宗谱统修情况简介全国统修情况
年11月,江西省南昌市以舒礼顺、舒烈强、舒信友、舒敏荣,安徽省安庆市舒经禄等宗亲向全国舒氏宗亲发出了统修海内外舒氏宗谱的倡仪。舒氏族众闻之,喜出望外,道出了我们舒氏族众心声,大家早已有此夙愿。统修宗谱是我舒氏族众盼望已久的一大盛事。多少年来,很多支系由于年代久远,世系源流不清,断代问题成了族众一块最大“心病”。如若全国统修宗谱,在各地珍藏下来的舒氏族谱中去追根溯源,这道难题便可迎刃而解。中华舒氏宗谱统修筹委会于年11月26日,在江西省南昌市三江镇召开了联修舒氏宗谱庆典大会,一致推选舒礼顺为会长,舒经禄(出资2万元解决了此次会的全部费用),江西省的舒烈强、湖南省的舒金文、四川省的舒启佑在会上发了言。
年4月27日,舒经禄又出资2万元在安徽省安庆市召开了第二次统修谱工作会。会议通过了《章程》,并对领导班子作了一些调整。
年7月20日至21日,在上海召开了统修工作会,理事长舒礼顺主动让贤。经过与会人员投票选举决定,由上海市青浦区政协常委、上海沪工集团董事长舒宏瑞出任理事长,安徽省安庆市通途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舒经禄为第一副理事长,原济南军区徐州干休所副师职政委舒良述,湖北省孝感市人大常委、舒氏集团董事长舒新国,江西的舒礼顺、舒烈强、舒宏龙、四川的舒启佑、重庆的舒金盘等人为副理事长,舒良述兼任理事会秘书长。
年4月18日至19日,在上海召开了有余名各省、市舒氏宗亲代表参加的首届代表大会,大会正式选举了理事会领导班子。聘请原江西省委书记,十五大中央委员舒惠国担任荣誉理事长兼总顾问,舒寿福(台湾)任荣誉理事长。大会通过了几个重要文件,建章立制,使统修谱有了遵循。
理事会秘书处设在上海青浦区沪工集团有限公司。秘书处成员由舒良述、舒宏龙、舒烈强、舒永栋、舒昌勇、舒敏荣、舒振校、舒金龙等人组成。
理事会成立后,由舒良述秘书长先后编发了17期《统修简报》进行宣传联络和若干《统谱资料》征求意见。浙江省舒黎平创办的“中华舒氏网站”,成为各地舒氏宗亲信息交流平台。秘书处在理事会的直接领导下,在舒良述秘书长的具体主持下,历尽千辛万苦,走遍大江南北,询访族老,寻找老谱,做了大量宣传联络和募集捐款工作。为加强统修谱力量,理事会增选了湖北襄樊文学院教授舒邦新为理事会副理事长兼任首卷主编。
理事会还聘请了上海谱谍专家陈秉仁先生为中华舒氏宗谱统修的特别顾问。
为了统一字派,通过广泛征集各地宗亲意见,经理事会秘书处汇同有关专家研讨,确定了全国舒氏新编60字的统宗字派,并确定从舒元舆第36世启用。
西南地区统修情况
按照理事会章程,年4月13日,中华舒氏宗谱统修四川川东分会率先在大竹县成立。参加川东分会的有来自渠县、邻水、达县、宣汉等县的宗亲代表。会议一致推选舒启佑任分会理事长,舒良胤、舒启发、舒仁贵(邻水)、舒启伦(邻水)、舒必全(邻水)、舒启洪(大竹)、舒启儒、舒必国、舒孝全(渠县)任副理事长。聘请舒良述(总理事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舒启全(成都)、舒官文(永胜)为顾问。舒启端为荣誉理事长。舒必国(邻水)、舒仁华、舒中俊、舒爱民、舒仁银、舒鼎祥、舒传茂、舒吉书为名誉副理事长。舒良胤兼任秘书长,舒仁华兼任副秘书长,年又增补舒勇(宣汉)、舒浩(宣汉)任副理事长。
年5月,由中华舒氏宗谱统修理事会副理事长舒启佑和理事舒恒远、舒安贵、舒道安、舒本领、舒孝全共同商议,向全川各舒氏支系发出倡议,5月10日在四川遂宁市召开了首届四川舒氏宗谱统修理事会筹备大会,会上通过充分酝酿,选举产生了四川理事分会。
代表大会推选了理事会领导班子。由舒松涛(遂宁)任理事长;舒启佑、舒恒远(遂宁)、舒明光(遂宁)任常务副理事长,舒安贵(泸州)、舒道安(绵阳)、舒本领(安岳)、舒启端(达州)、舒孜(苍溪),舒坤龙(苍溪)、舒大义(德阳)、舒德春(营山)、舒启伦(邻水)、舒适(遂宁)、舒学会(武胜)、舒必全(邻水)、舒昌光、舒华(江油)、舒华林(泸州江阳)、舒銮友(隆昌)、舒元卿(乐至)任副理事长;舒启全(成都)任总顾问;舒朝茂(乐至)、舒良胤(大竹)、舒祖才(遂宁)、舒必国(邻水)、舒祯春(遂宁)、舒绍基(安岳)、舒远吉(遂宁)、舒兆康(遂宁)任荣誉副理事长。后又增补舒克勤(仁寿)、舒建明(广安)、舒国校(富顺)、舒永强(苍溪),为荣誉副理事长。同时聘请舒学林(遂宁)、舒勤业(安岳)、舒治华(安岳)、舒天祥(乐至)、舒朝伦(乐至)、舒治华(安岳)、舒天祥(乐至)、舒朝伦(乐至)、舒大章(武胜)、舒应智(遂宁)为顾问。
舒启佑常务副理事长兼任秘书长,舒玉文为副秘书长。秘书处主要由舒启佑、舒恒远、舒明光负责宣传、联络,收集资料。分会确立了“远统近分,承前启后,理清世系,标明身份,突出特点”的统修思路。分会除在遂宁召开会议外,还于年11月20日至22日,由川东分会出资3万元承办了四川分会大竹会议。
经过秘书处的积极工作和多方联络、宣传发动,四川省的遂宁、大竹、达县、开江、渠县、营山、邻水、苍溪、平昌、广元、阆中、仪陇、西充、南充、广安、岳池、武胜、安岳、蓬溪、射洪、大英、中江、绵阳、德阳、江油、温江、崇州、都江堰、彭山、新津、仁寿、泸州、泸县、江安、兴文、筠连、屏山、沐川、攀枝花、米易、名山、简阳、叙永、资中、资阳、隆昌、石棉、宜宾、富顺、乐至、潼南、眉山、自贡、成都、广元等60多个县、市的舒氏宗亲近20万人参加了统修。
随后,在四川先后成立了川中、川东、苍溪、川南、川北、武胜、泸州、富顺、宣汉、邻水、渠县等支系统修理事分会。各支系负责人为川中舒家福、川东舒启佑、川南舒安贵、川北舒道安、川东北舒坤龙。
因黔、滇、川、渝三省一市山水相连,大多数支系均从湖南、湖北迁入,且系有能(显亮)公和宁一公后裔。为更好地寻找祖源,加快统修步伐,由云南舒鸿,四川启佑、恒远,重庆金盘、榜勤等发起倡仪,于年12月17日至18日成立了“中华舒氏宗谱统修西南地区分会”。由四川遂宁市松涛实业集团公司董事长舒松涛任理事长,舒启佑任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舒鸿、舒金盘、舒楚彪、舒腾显、舒兴国任副理事长。舒明光、舒恒远、舒榜勤、舒大耕、舒大元、舒开勋、舒云海、舒兴国等人为副秘书长。舒兆康为名誉理事长,舒永建、舒浩、舒建明、舒桂珍、舒克勤、舒兴成、舒永恒、舒跃军、舒其友、舒胜辉等人为名誉副理事长。同时聘舒崇福、舒大辉、舒德淳、舒泽明、舒增金、舒跃明、舒泽君、舒易钦、舒胜辉、舒玉文、舒坤、舒清槐、舒毓贤、舒金良、舒乾生、舒楚泉、舒宗文、舒永强、舒远吉、舒学林、舒全明、舒仁贵等人为顾问,之后又增补舒恒远为副理事长。
建立了各级统修谱班子,只是个开端,要完成这浩繁的工程还需做大量的工作。首先是在宗亲中广泛宣传发动,动员大家积极参与其中。通过电话、信息网络、建网站、QQ群、工作简报,进行广泛宣传外,更多的是要爬山涉水、跨省越县、走村串户去遍访宗亲,了解情况,收集修谱所需资料,真可谓是历经了千辛万苦。有少数宗亲由于谱谍知识贫乏,怀疑是传销邪教的,将自掏腰包上门联系之人拒之门外,甚至有的还讥讽数落。但是,志存高远的宗亲们并未因此灰心,而是苦口婆心地宣传,用真情来说服凝聚人心,共商统修大业。
各级理事会的负责人,顶烈日酷署,冒风霜冰雪,四处奔走呼号,到田间地头询问族老,于荆棘中查看碑文。忙碌不已,笔耕不缀,默默无闻地无私奉献。不少老宗亲带病工作,舒安贵、舒祯春、舒盂仙、舒宗珩、舒祖桂、舒浩然、舒永斗等宗亲为修谱立下汗马功劳,但还未享受到成果便不幸撒手人寰,遗憾九泉了。
经过不懈努力,终于与西南三省一市多个县、市(区)余个支系的宗亲取得了联系。为推动统修工作,西南分会召开统修研讨会,年2月,名代表齐聚在四川蓬溪“中国红海”,共商修撰西南分谱大事。尽管统修工作困难重重,但并未难倒深怀敬宗孝祖情愫的宗亲们。大家雄心勃勃,凝心聚力,迎难而上,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理事长舒松涛一人承担起了统修宗谱所需的大部分费用。
之后,组成了“中华舒氏统修谱西南地区分谱编纂委员会”。统修谱编修具体工作由启佑秘书长具体组织实施,由恒远、跃明、金盘、开勋、大元、榜勤、兴奎、玉文等人负责资料整理和宗谱的编撰工作。为把我们西南统修谱修好,对分谱的修编具体工作进行了多次研讨,反复磋商,确定了分谱的基本内容和格式。
人心齐了,但资料收集又成了第二道拦路虎。三省一市大联修,面宽、量大。分会一班人,深感责任重大,要完成这项浩繁工程绝非易事。由于川、渝、黔、滇地域广阔,社会历史复杂而曲折。加之年久之后,迁徙时族人从祖籍地携带的谱书大多毁损,幸存之谱也因虫蚀火烧,简断篇残,实难稽考。在这种资料缺乏的情况下,要修好西南分谱,不仅需要惊人的胆识、才气,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财力和广大宗亲的无私奉献和积极配合,更需要组织者矢志不渝的毅力、魄力和组织能力。历史上战乱频繁,灾害不断,舒氏族人均系在几次人口大迁徙中,先后从三楚之地湖南、湖北迁入云贵川的。人口分散,支系繁多,仅云、贵、川、渝使用的班行就多达三百余个。大部分支系经过多次辗转,离原籍路途遥远,天各一方,交通不便,通讯中断,几代甚至几十代人未能与祖籍地宗亲取得联系。族众原持有的族谱家乘大多或散失、或被毁,时间一长便造成许多支系源流不清,代序不明,缺代、断代严重。有的支系几十年、上百年未修谱,有的甚至从未修过谱。
历史上也曾有宗亲携谱来西南联系,舒致礼、舒宗圣、舒鸢、舒展万、舒世谟、舒才博等祖公也曾组织过统修,因战乱和反复迁徙而保存下的族谱,也只是几篇序言。大多族谱家乘简断篇残,几不可考。由于多种历史原因,加之有的宗亲谱谍知识缺乏,修谱意识淡泊,导致睦族不清,甚至还有连祖父祖母名讳都不知道。宗亲之间,辈份难辨,尊卑不明,也给我西南地区统修工作增加了极大难度。
然而困难难不倒矢志不渝的修谱人。几年来,启佑秘书长全身心投入到修谱工作之中,亲自到各省、市、县、区联系宗亲、宣传统修工作、收集修谱所需资料。启佑与秘书处的恒远,明光、榜勤、开勋、大元、兴奎、跃明、元卿、玉文等宗亲,出资又出力,作了大量宣传、询查和资料整理工作。启佑秘书长年事已高,随身带着药瓶、药包,拖着有病的身躯带领大家顶烈日酷署,冒风霜雨雪,奔赴川渝、滇、黔百余个县、市、区,深入有宗亲聚居的乡镇、村、组进行探访联络、宣传发动。实医院去住院动手术。即使躺在病床上,都在不断用电话、短信联系修谱事宜。一出院顾不得休养,为了抓紧时间,马上又投入到修谱之中。为了寻家乘阅族谱,看“单子”,查祖茔碑文,看神祖牌位,有时甚至翻山越岭,在荆棘中穿行;爬山涉水,在湍急的河流中淌过。不少宗亲积极支持,主动献出族谱和资料。同时,还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发短信、电子邮件和电话咨询,广泛收集资料。通过广泛收集和走访族老名贤,获得了大量珍贵历史资料信息。根据寻访收集到的信息资料,撰写了大部分文稿。
编委会始终坚持对祖源世系探寻实行“远统近分,薄古厚今,科学理性,务实求真,民主讨论,统一决策”的原则。同时也本着“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维护原貌”,和“以信传信,以疑存疑”的原则,既要继承和发扬舒氏历史特色文化,恪守先辈仁信诚实、勤俭耕读之古训,对不符合事实的也要大胆拚弃,破除陈规,开拓进取,大胆创新,让舒氏家声弘扬光大。本谱增添了西南舒氏巾帼英贤篇章,是与时俱进,摒弃重男轻女传统观念的一项新举措。
本着尊重历史,突出重点,在源流、世系上实行远统近分,薄古厚今。编委会决定除详实记录已掌握的西南地区舒氏情况,将西南地区各地宗谱、族谱上记载的各支世系图表加以汇集整理,分房系选录了各支有代表性的世系图表,供各地编修支谱参考。同时,还分别撰写了西南地区一百一十六个县、市(区)舒氏概况。其中包括该县、市(区)历史沿革、族人历史上的迁徙情况、现状(包括支系、人口、居住地、后裔分布生存繁衍情况)、一代始祖名讳、生殁葬地情况、该支系上溯祖源属何房系、前后使用的班行字派、本支历史文化(包括历代有无受皇封情况,郡望、堂号、习俗、族训、族规、家训、宗祠、名胜古迹,以舒姓命名的乡镇、村落、地名、名著名画,诗词歌赋等)、古今名贤、以及历史捐资修谱情况。这些历史资料似片片枝叶汇聚成了舒氏文化之林,使之达到一谱在手,便知我西南地区舒氏概况、居处、名贤和历史文化。用舒氏优良历史文化教育启迪后贤,以激励他们鉴往知来,奋发向上,建功立业,报效祖国;敬宗孝祖,崇尚美德,共振家声。
为使获得的资料更详实和完整,分会多次召开统修工作会、统修研讨会、分片座谈会,核实情况,准确定位。为了加快修谱进程,启佑带领一班人,一边收集资料,一边筹划分谱的框架结构。并多次开会研究、商讨,请教有关专家,并征求各方意见。经过几年的艰辛和努力,终于在二〇一三年春季,分谱初稿基本形成。
初稿形成后,编辑部启佑、恒远、金盘、玉文、跃明等宗亲,不顾酷暑,在遂宁集体办公,着重作了几项工作:
1、对初稿的每篇文稿内容,认真仔细地进行斟酌、修改。对本谱的篇章重新进行调整,减少篇章,使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集中在一起,使整个布局、结构更为合理。
2、对各地舒氏概况部分,作了大量的补充内容和格式调整工作。
3、对初稿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反复研究、探讨。在整理中发现,原《和公通谱》的元舆公至致和公之前的世系似有疑问,经过多方比对、反复研究,由启佑秘书长执笔形成了《西南地区舒氏世系辨析》一文(原文见第六篇),对致和公之前的世系重新梳理,形成了较为合理的世系脉络图。同时,惟传公迁西南后裔各地世系存在的问题,还专门召开会议进行探究,由金盘执笔形成了《关于对惟传公世系源流的探究》一文(原文见第六篇第四章第四节),基本理清了大多数问题。
4、同时,启佑、恒远、跃明还多次到省图书馆、部分县志办,从正式出版的史志中寻查、核对相关资料,将穿越时空几百上千年的部分悬念得以逐步落实,脉络逐渐清晰。也使载入分谱的信息更加真实、可靠,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5、经过编辑部几个月的艰苦努力,反复修改和补充新收集到的信息资料,对有关章节又进行调整,形成了本谱第二稿。经贵州楚泉宗亲审校,最后由跃明审校把关,进行编辑、修改、全面调整,于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形成第三稿。分为:舒姓起源、舒氏概况、古今人物、修谱简叙、舒氏文化、统宗清源和附录,共七篇三十五章。并打印成册,分送到各省、市审查、核实相关信息,使之更加准确、可信,真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于年元月由启佑、恒远、金盘、跃明、玉文又将各地反馈的信息进行了多次修改,进行全面审核,最终定稿。
大家万众一心,勇往直前,联宗阅谱,科学修撰,寒暑弗替,历经六载,举集体之智,经过几年的努力,五易其稿,终使分谱玉成。然而,年3月2日在四川省蓬溪县《中国红海?舒家大院》举行颁谱后发觉,由于该谱为赶在3月2日这个“龙抬头”良辰吉日,而在年关时付梓,时间过于仓促,加之资料网上传递,导致谱中出现一些错漏,接着秘书处又及时进行修订补遗再版。
西南地区分谱统修得益于宏瑞、良述、松涛、崇福、腾显、楚彪、舒鸿、兆康、克勤、启端、兴华、舒平、晓兵、跃军、其友等宗亲的慷慨解囊,鼎力资助,也仰仗启佑、金盘、榜勤、恒远、明光、楚泉、大元、开勋、兴奎、跃明、元卿、家福、玉文和各县、市、分会领导等一大批热心的“铁杆”宗亲的多年艰辛拼搏,更与良述秘书长的精心指导密不可分,在此一并致谢。
一总顾问:舒启佑
会长:舒松涛
常务副会长:舒平
秘书长:舒江
执行主编:舒布启
编委会:舒鑫华舒万全
舒明光舒玉文
舒元卿舒全武
舒恒远舒元卿
舒恒学舒波
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