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黄冈中学,失落的传奇》一文走红网络,黄冈教育人或者曾经在黄冈中学读书的学子们看后,感触很多,有人为之惋惜,有人批评媒体老炒作黄冈中学赚取眼球效应。下面这篇文章是曾经在黄冈中学工作过,其后一直在黄冈市教科院做研究的湖北省特级教师王国雄,对这篇文章的分析点评。
王国雄:
我上午就看了。文章分析的思路是对的,只是像别人看我的鞋子一样,不知道我鞋子里面的脚的感受。我在20多年前就看到了今天黄冈教育的结果,虽然教育在一个短时间内有自身的独立性和规律性,特别是在高考方面。但经济是教育的基础,最终的教育水平是由经济决定的,我当时认为黄冈经济落后在10年左右的时间,对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就会表现出来。
这只是大势所趋,黄冈教育落后并不等于说黄冈中学就一定要失落。比如黄梅一中不仅没有衰落,而一直在发展上升。黄冈中学的失落主要还是黄冈人自己造成的。一是,如果不是行政干预和所谓政绩的作用,黄冈中学仍然实行精品战略,而不是盲目扩大规模,应该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作为权力政府,可以随意要求治下的事业单位按自己的意愿做事,而又不承担任何后果。政府不拿钱,要黄冈中学贷款建新校,以致黄冈中学每年要招收大量的择校生来还债。使教师的经济待遇进一步降低,更加留不住人才。二是,权力政府使它的治下单位也追逐权力,如果黄冈中学内部没有出现行政化、权力化的价值导向,也不会落到今天这种地步。在黄冈中学的教师也学会“教而优则仕”,书教的好不如当个小官。三是,也正由于此,如果某个人不是想当校长,仍然是奥赛教练,黄冈中学还可能多拿几块金牌。
黄冈中学内部校风变化是根本原因,如果不认识到这一点,一味责怪外部环境,那就真的没有希望。因为外部环境不是我们能够改变的,我们只能做到的是找自己的原因,从自己做起,自立自强,否则就只有整天抱怨和发牢骚。退休后我每到一个学校,都首先重视或强调校风建设。
还有,凡是由政府扶持的事物最终都会衰落,因为它会失去竞争的活力。黄冈中学的失落与政府的单一政策扶持(在黄冈市的九个县和市区内招收优秀初中毕业生),没有竞争对手也大有关系。黄冈中学不管怎么落后,在黄冈市总是一枝独大,缺乏必要的竞争对手,使大多数教师没有了压力,因为基本上可以做到不会比黄冈市其他学校同学科成绩差。不对等的生源使他们看不到自己的差距。黄冈中学的课堂教学,除了教室里增加了多媒体等硬件设施外,在教学思想观念方法上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有可能一些教师们还很不明白,以前我们也是这样教书能培养“状元”,今天我还是这样教怎么就不行呢?“固步自封”导致了不能与时俱进。许多教师的教学水平非常一般,但自我感觉良好,不虚心向别人学习,看起来比我们八十年代的教师还牛。
自己教学成绩下降都是学生(生源不好)的原因,包括校长在公开场合也这样为自己作辩护。我有一次实在听不下去,就指着他们说:说黄冈中学生源差,那黄冈市其它的高中还办不办的下去?再说,各县自己培养的优秀生凭什么要给你,不就是仗着政府的权力吗?换个角度说,黄冈中学就只能教好别人送给你的优生,其他的学生你就教不好?那你还吹什么牛,好学生谁教不好?能把差生教好那才叫牛!以前的王崧、库超、林强,不都是黄冈中学自己培养的学生吗?
不找自身内部的原因那就谁也救不了。襄樊五中和四中都只是在城区内招生,城区内的优秀学生也完全是在两所学校中自主选择,竞争非常激烈,哪所学校考的好,优秀学生就到哪所学校去,可以说,他们的“状元”就是这种竞争的结果。黄冈中学必须要在竞争中经历一次“凤凰涅盘,浴火重生”。如果真有这样的决心,十年以后又是一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