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在一些特殊年份给人们以汲取智慧、继续前行的力量。”习大大这句充满睿智的话让我印象深刻。
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对国家来说,是改革开放40年;对我来说,今年是我参加工作的第35年。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回望过去,初上岗时的信心满怀,学习业务时的不懈奋斗,邮电分营时的不舍与期待,取得一点成绩时的深怀感恩……都历历在目,恍然如昨。
“邮电世家”走出的接班人
我家是邮电世家,父亲是抗美援朝的通信老兵,母亲是老财务干部,家教培育了我和弟弟承接了父母,在邮电的道路上继续行走。弟弟是电信机务员,而我在年的最后一天,从几十个竞聘者中脱颖而出,进入湖北襄樊市(年更名为襄阳市)邮电局,成为“女子投递班”一员。
两位严肃认真的老党员,在我参加工作的前一天,召开家庭会议。老妈给我讲述了新中国第一代女投递员、劳动模范罗淑珍的故事,老爸郑重地提出“好好干工作,不要怕吃苦,争取早入党!”的要求。在老妈一个晚上的训练下,我学会骑自行车,第二天就摇摇晃晃地跟着师傅上路了。
我师傅姓杨,是个文艺青年,投递路上常常豪情万丈地朗读毛泽东诗词。他还给我起了笔名,叫何鸿祯,鸿雁美好的意思。三天出师,我自豪地单飞,端端正正地写下满满三页纸的“入党申请书”。
我很幸运,赶上了邮电大发展的黄金期。参加工作前十五年,从基层到机关,经历了报刊投递、发行、集邮、纪检监察岗位,在28岁那年入党。
那些年,我见证了报刊发行从手工到计算机应用,报刊从纸质版到电子版;深切地体会到,从信函投稿经历漫长的等待煎熬,到实时发送电子邮箱,快速变成铅字的喜悦。
不断学习成就更好的自己
“你怎样度过一天,就将怎样度过一生。”没能进入全日制大学是我的终身遗憾,只能笨鸟先飞、不断学习。白天在邮路上奔波,晚上坚持刻苦自修,非常艰难地考取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专文凭、法律专业的本科文凭。
领导十分看重笔杆子,推荐我参加襄樊市“五讲四美三热爱”巡回演讲,把我培养为《人民邮电报》《湖北邮电报》通讯员,发表了一批优质服务类的文章。
我6次参加湖北省邮电管理局策划的文学笔会,有幸聆听方方、刘醒龙等大家传授文学创作的真谛,受益良多。
年1月,邮电部作出实施邮电分营的重大决策。年底,我从市邮电局纪检组分配到市邮政局办公室。那一年,改革的喜悦与阵痛交织,促使我以邮电分营为素材创作了小说《分营前后》,刊登于《长江文艺》。
那十年,我亲历邮政储蓄业务大发展征程,在绿卡村建设、邮政业务统版上线等轰轰烈烈的发展浪潮中,拿着相机四处奔波,常常挑灯夜战,以新闻、小说、散文、摄影等多种文体记录让人泪奔的闪光点,传播邮政企业普遍服务的大爱、传递“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情怀,成为《中国邮政报》记者。
亲身感受邮政发展的速度,我深感学习新知识、培养新技能的重要性。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品种繁多的新产品、朝气蓬勃的新员工,让我清醒地意识到,停止学习就意味着落后、将被淘汰。
“你吃的苦会铺成你要的路”。我努力地学习、学习、再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体系,认真学习成为我终身的事业;让自己不断增值,成为我长期坚守的目标。
我很幸运,从秘书岗位一步一个脚印,走到办公室主任职位,难忘一路上帮扶过我的恩师。
我的邮政情结传染给了儿子,他从小喜欢邮票、明信片,至今未变。儿子12岁生日的纪念品,是为他量身定制的个性化邮票、明信片,还有在邮政储蓄银行开户的红色存折,至今用着邮储银行信用卡。
最重要的时刻,我与邮行同在
在年龙抬头这个好日子,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举行挂牌仪式;年1月22日,邮储银行湖北省分行成立。对于邮行人来说,这是值得终身记忆的日子。
见证这重要的时刻,我与邮行同在!
改革带来创新,压力成为动力。银行成立之初,我在襄阳市分行工作,当过总审计师,在全国第一个推行集中式稽查;当过副行长,创下襄阳分行在全省跨年度竞赛中储蓄余额净增第一的好成绩。
邮行进步,带动客户进步。邮储银行成功完成“股改—引战—上市”三步走,拥有近4万个网点,服务个人客户近6亿户。湖北分行通过创富大赛,助推小微企业客户融资、融智、融人脉,不少客户成长为知名企业家,2名客户登上中央电视台《创业英雄汇》舞台。
邮行进步,带领员工进步。年,我调入湖北省分行工作,经历党群、监察、风险合规、办公室等部门副职后,成为独挡一面的新闻中心主任。这是我从未奢望过的高度,究其原因,不外乎持续学习、帮助他人、成就自己。不争,却拥有更多。
历经三次机构大改革、多次人事改革,我参加过数十次竞聘,有成功有失败。牢记“临事而惧,好谋而成”八个字,坚信三句话:“离开单位这个平台,你什么都不是”“是金子在哪里都发光”“越努力,越幸运!”
35年不懈奋斗,35年携手并进,35年春华秋实。一路走来,我幸遇许多良师益友。对所有的岗位都心存敬畏,对所有的良师益友都心怀感恩,对所有的同仁都心存善念。
“看取莲花净,应知不染心”。我开设了“莲花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