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
首页
襄樊简介
襄樊地点
襄樊市场
襄樊要闻
襄樊发展
襄樊天气
襄樊旅游
襄樊信息

学员叫她ldquo李妈妈rdquo

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捐助 https://4001582233.114.qq.com/ndetail_3913.html

学员叫她“李妈妈”

---长江自修大学校长李光炬侧记

黄中柱

八十年代初期,我国教育改革的浪糊,引起了武昌造船厂退休经济师李光炬多年来的一桩心事:她出身于书香门第,自己和兄弟姐妹全都受过高等教育,可是三个子女却成了“被耽误的一代”,个个与大学无缘。她发警,一定要让千千万万个孩子能读上大学,使其增强才干,在四化建设中大展宏图。她把实现这个“心事”确定为退休后的最高理想和奋斗目标。

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她分析了当时的主客观条件后,制定了分两步走的规划:先到早期开办的民办大学任班主任,以便熟悉情况、增长才干,积紧经验,为自己办学创造条件;然后自己创办一所新型的民办大学。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事物的发展竟然完全按照她的意志和时间表运行。

年9月,在省、市、区教委、武汉航海学会和省老领导李尔重、孙耀华的关怀与支持下,长江自修大学宣告成立。李光炬出任“长大”校长。

李光炬办学,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以质量求生存、求发展、求信誉。她对学员的一片热忱更是令人感动。

一切为了学员,把学员视为“上帝”是她思考、决定问题和办事的准则。她总是先学员,后学校,再自己。为了学员学好知识,她宁肯赔钱也干。上个学期的总复习,为使学员能顺利应考,本科各专业多开12门功课,就多花了近万元的教师酬金。她对学员胜似亲人,即使帮助学员办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也是认认真真地去做,直到让学员满意为止。她在兼任法学专业班主任时,为使学员集中精力和时间学习.主动、热心地帮助学员办理一些琐事,如代购书籍、资料和笔墨纸张,邮寄信件,代学员给家里和朋友打电话或带口信等,她都一丝不苟地去做好。外地学员生了病,她领回家里照料,她的行动博得了学员的尊敬和爱戴,学员感动地称她李妈妈,视她为亲人。在她的带动下,老师和班主任们与学员建立了亲密无间的关系,学员们不论是事业前途还是恋受婚烟,都愿敞开心扉,向她和教师们倾诉。她还满腔热情地从经济上扶助来自贫困地区的学员。为使他们没钱也能读上大学,学校建立了半工半读的制度。不仅不收这些学员的学费,还发给生活费.8年多来,在校实行半工半读的学员约有40余人。这些学员毕业后,不少人已留校工作,有的成了骨干,被聘任为班主任或教学站站长。其余大部分已走向社会,有的还做了律师、经理。如半工半读学员谭绍炎毕业后,担任长大枝城教学站站长,工作认真负责,教学管理有方,使该站的工作出现全面进展的新局面。

李光炬是个“工作狂”。她青年时代就是干起工作来不顾一切、不要命的。她把起早贪黑地干工作,作为人生的最大快乐,为了事业而贡献,姓“衣带渐

宽终不悔”.她这种常年不顾家的举动,老母受不了,丈夫受不了,儿女们也受不了,曾一度使家庭关系极为紧张。对此,她心里难过却矢志不渝。她呕心沥血为教育事业献出的一切,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学员们的认可与赞扬,最终也得到了家人的理解和支持。

在创办“长大”的初期,遇到的困难要比预料的大得多,可她没有被吓倒。因没有经费聘请职工,她就把全家人发动起来一齐上阵,80岁的老母亲书写招生广告,丈夫出谋划策、起草文稿,儿女们帮助张贴广告、招生、清扫管理课堂。她自己既是校长,也是班主任,又是勤杂工,可谓里里外外一把手,每天忙得不亦乐乎。吃饭无定时,饿了就啃上个冷馒头,喝一杯白开水算一顿饭。好友们劝她注意劳逸结合。她却越累精神越饱满,身体越壮实。

当她的丈夫、高级工程师徐兆均退休后,她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做丈夫的工作,使丈夫放弃了本单位的高薪聘请,到“长大”来担任常务副校长,助她办学。她丈夫常年带病工作,由于过度操劳,糖尿病日趋严重。年病情恶性发展,每天靠打两支胰岛素过日子。医师、亲人和同事们一再劝他好好疗养,但他出于对发展民办教育的高度事业心和责任心,不仅不肯疗养,反而提前出院,以拼搏的精神投入到教学和工作中,直至为民办教育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李光炬为了不因丈夫的逝世而影响学校的教学和工作,在徐副校长逝世的第三天便办理完了丧事,回到学校。她暗下决心,要化悲痛为力量,把“长大”办得好上加好,以慰丈夫在天之灵。从此,她便吃住在学校里,日夜忙碌在民办教育的事业之中,同事们感动地说,李光炬校长为了“长大”事业,累了一身病,顾不上家,失掉了丈夫,真是付出的太多了.

8年多来,“长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现已成为以高等自学考试辅助教育为主体,包括本科、大专、中专、电大、职业培训等多层次、多规格、多类型的综合性大学。在武汉城区、郊区和襄樊、枝城、宜昌、荆州等地区,分别设立了九个教学站,学员遍及全省,在籍学员最多时达到余人,平均保持在

人左右,毕业生和结业生近万人。李光炬没用国家分文,却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人才,为四化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学校年年被区、市教

委评为社会力量办学的先进集体,她本人也被区、市教委评为社会力量办学的先进个人。(本文原载《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报》年05期)

湖北民办高等教育第一人

年,长江自修大学改为长江科技专修学院。李光炬从在民办高校耕耘,至今已经25个春秋。

两袖清风办义学

25年来,李光炬所办的长江自修大学就毕业学生4万多人。有人会问,李光炬所办的学校招收了这么多学生,每年能收那么多钱,肯定有自已的别墅,有自己的小汽车。但这一切李光炬都没有。她现在却身无长物。可能你不相信,她至今还租住着别人的房子。

她有过发财的机会。长江自修大学初创时期,襄樊市曾经同意划拨给她土地在那建工作站。当李光炬把这个意见向老领导李尔重汇报时,李尔重说,这样办校就会办出地主来了.李光炬觉得老领导说得在理,因为她办学的目的是育人,提高我们国家大学生的比率,如果盘土地小学,有点与办学的初衷相悖。她响应李尔重同志的号召,在襄樊市租房子建工作站。这个传统直到现在都是这样

的,多年来,学校都是租用别个单位的房子。

李光炬节俭办学是出了名的.长江自修大学办起米后,当时省教育厅领导来检查工作,李尔重同志也前来作陪。当时李光炬想把生活招待搞得隆重些,但学校却拿不出经费,最后决定还是弄个四菜一汤。后来李光炬专门自掏腰包.为省教育厅厅长的桌子上加一个菜,以表达对省厅领导的敬意。

李光师在办学上“小气”,但她却在招收学生上显得“大气”。当时招收自修

大学生,学生所交费用在全国来讲,平均数是最低的。她的大气还体现免除贫困学生的费用方面。这些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她先后为72名贫困学生减免学费多万元,不仅不收学费,而且还让他们在学校勤工俭学。这些学生毕业后,都曾对她感恩戴德。一位现在深圳当老总的学生,为报答李光炬的恩情,曾要买一辆小汽车送给她,李光炬当时坚持不收。她说,教学是我应尽的职责,你们现在赚了钱,是你们自己的本事,你们公司大,需要钱周转,你们今后还要干大事,心意我领了,你们还是收回吧。

因为李光炬坚持拒收,后来闹得那位学生的丈夫生了气,说其妻子心不诚,还批评了妻子。李光炬听说后跑去劝和,才让小两口消除了误会。

她还在学校成立了“吴天祥帮扶小组”,近十年来,每年都拿出一定资金,开展向吴天祥学习的活动,收到了良好的帮扶效果。

风采不减当年

李光炬办学十分崇尚“认真”二字。

这个“认真“来源于她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她毕业分配到武船计划科时,当时,一位高级工程师要她计算一个数字,她通过反复计算,得数虽然算了出来,但就差那么一点点。那位高级工程师说,我们搞的是高科技,是军工产品,如果差之毫厘.就会失之千里。这个话一直回响在她耳边,因此现在无论她做什么作,都十分讲究“认真”二字。

现在每晚熄灯就寝之前,在长江科技专修学院,你会见到一个年近八旬,精神矍铄、神采奕奕的老人在校内巡查。那些搞保卫的同志平常感觉不到什么,特别是在雨天或寒冷的冬季,老人从不间断。她是谁呢?她就是李光炬董事长。

当时值勤的老师和保卫干部都劝她,这些事情就不要您亲自操劳了,而她却说,生命有限,责任无限。你们有你们的责任,我也要尽我的责任。所以我一定要履行到位。因此,无论盛夏酷暑,还是数九寒天,李光炬从不懈怠!

她的“认真“还体现在狠抓教学质量上。为了让同学们学到点东西,她曾经出高薪聘请武汉高校一些名教授为学生授课,当时一些老师和朋友为她担心.这样下去,学校仅有的一点活动经费都要用光了,到时拿什么给老师们发补贴?李光炬却说,名教授就是名教授,他们的课讲得让学生们佩服.我们多出点钱算什么?我们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样我们即使不发补贴也值得。后来发补贴的时候,李光炬没少给老师们一分钱的补贴,只是少领了自己的那一份。

年以后,她积极响应上级停办自修大学的号召,将长江自修大学改为长江专修学院。在聘请名师的问题上,明友们说,我们现有改办中专了,不用聘请高校名师授课了,这样学校可以多节约点钱。李光炬认为,越是中专生,我们越要想法子让他们多学点东西,你的民办学校才能办出特色来。在她的主持下,学校先后聘请了曾受到毛泽东主席接见的“十佳青年教师”乐承文,还有善于抓教学管理(......),开始新的创业。现在这些名师一直追随在李光炬的左右。

李光炬办教育有瘾。现在她将自已的三个孩了都安排在自己创办的学校里。孩子们有想法,希望自已出去闯天地。李光炬说,我的父母是教育工作者。作为教育工作者,桃李满天下的光荣不是什么人都能得到的。在她的说服下,两个孩子都领受了任务。现在三个孩子每个人负责一个地方的教学工作,传

念....…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gfanzx.com/xfly/162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