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
首页
襄樊简介
襄樊地点
襄樊市场
襄樊要闻
襄樊发展
襄樊天气
襄樊旅游
襄樊信息

没有郭靖黄蓉的襄阳城,是谁在守卫

长沙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789675.html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那些年》

麻辣风趣聊历史丨财经视角说蒙元

在金庸的小说《神雕侠侣》中,“襄阳大战”无疑掀起了一个高潮。郭靖夫妇率领南宋军民顽强抗敌、杨过飞石击毙蒙古大汗蒙哥……这些情节想必令人印象深刻。众所周知,金庸的武侠小说向来是深扎历史土壤的,那么这场“襄阳大战”究竟有多激烈?没有郭靖黄蓉的襄阳城,到底是谁在守卫?

《神雕侠侣》中的襄阳之战

小说中金庸先生对于襄阳之战的描述,重点选择了三个时间点——郭襄出生那年,年,蒙古军在忽必烈的率领下大举进攻襄阳。郭靖夫妇协助宋朝的襄阳安抚使吕文焕,固守城池大半年。当时杨过抱着行刺郭靖的企图,与小龙女进入襄阳。看见郭靖为国为民一片侠义,杨过迟迟不忍下手,在郭靖奋勇杀敌登城遇险时,他本能地出手援救,一举扭转了战局。当两军激战之际,杨过心中也似有两军交战一般,见郭靖身遭危难,他上升下降,再上再落,这两下起伏只片刻间之事,杨过心中却已转了几次念头:“他是我杀父仇人,我杀他不杀?救他不救?”……杨过心中乱成一团,突然间左手拉住朱子柳手中半截绳索,扑下城去,右手已抓住了郭靖手臂……蒙古兵退,襄阳城转危为安。安抚使吕文焕兴高采烈,又在元帅府大张筵席庆功,这一次杨过也受邀为席中上宾。众人对他飞身相救郭靖时出手迅捷、奋不顾身,无不交口大赞。(《神雕侠侣》第二十一回)小说中的年,也就是郭襄刚满十六岁那年,蒙古大军又来了。这一次,蒙古大汗蒙哥御驾亲征,直指襄阳。随后宋蒙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大战。这一战也是整部《神雕侠侣》的高潮。这一次蒙古事先筹划数年,志在必得,北上的大军由皇弟忽必烈统率,南下大军由蒙古皇帝蒙哥御驾亲统,精兵猛将,尽皆从龙而来。声势之大,前所未有。一至秋高气爽,草长马肥,正利于蒙古铁骑驰骋,即便南北夹攻襄樊。蒙古大军兵粮云集,襄阳城局面紧急。临安大宋朝廷由奸臣丁大全当国,主昏臣奸,对此竟然不当作一回事。(《神雕侠侣》第三十五回)最终因为杨过在万军阵中击毙蒙古大汗蒙哥,蒙古大军撤退,襄阳得以再次解围。杨过低头避过,飞步抢上,左手早已拾了一块拳头大小的石块,呼的一声掷出,正中蒙哥后心。杨过这一掷劲力何等刚猛,蒙哥筋折骨断,倒撞下马,登时毙命。(《神雕侠侣》第三十九回)当然,这一幕跟史书记载有些出入。金庸先生自己也有补充说明,说蒙哥汗其实是在攻打重庆钓鱼城时死的。但是,他认为,宋蒙大战,激战最久、战况最烈者系在襄阳,于是“为增加小说之兴味”,便将精彩史料重新排列组合,重构了这段武侠风云。在《神雕侠侣》的结尾,襄阳重现安宁。但是宋蒙之间围绕襄阳城的争夺还远未结束。十几年后,蒙古大军卷土重来,再次围攻襄阳。而襄阳城最终的命运,也在金庸先生的另一部小说《倚天屠龙记》中交待了:“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夫妇与郭公破虏同时殉难。”

为什么是襄阳?

跳出武侠世界,回到这段历史——虽然郭靖、黄蓉、杨过、小龙女等都未曾出场,但是发生在宋蒙之间旷日持久的襄阳大战却是真实存在的。据史料记载,从年到年,这三十多年间,宋蒙之间多次在襄阳爆发战争,每次都持续数年。尤其是年到年间,忽必烈发动的“襄阳之围”,正是金庸口中“激战最久、战况最烈”的一战。可是,为什么蒙元大军要死盯襄阳呢?首先我们要从地理位置说起。襄阳,位于今湖北省襄樊市。南宋时,襄阳又被称为“国之西门”,是荆襄防线的一个重要支撑点。如果襄阳失守,则江陵危,长江之险不足恃,进而可直接威胁到南宋首都临安。忽必烈刚即位时,就有蒙古大臣献上平宋方略:“宋据东南,以吴越为家,其要地则荆襄而已。今日之计,当先取襄阳。既克襄阳,彼扬、庐诸城,弹丸地耳,置之勿顾,而直趋临安,疾雷不及掩耳,江淮、巴蜀不攻自平。”襄阳的地位固然重要,但是忽必烈也知道,襄阳城墙坚固,防守严备,并不好打。真正让忽必烈下决心先攻襄阳的,是一个南宋降将。此人名叫刘整,邓州穰城人(今河南邓州),金末时投奔了南宋,早年在名将孟珙麾下做事。史书称其“沉毅有智谋,善骑射”。有一次,孟珙引兵攻信阳,刘整为前锋,夜间他带着12个骁勇之士袭擒金军守将,拿下信阳。这件事让刘整一夜成名,快速升迁,但是同时也招来了不少人的嫉妒和非议。他们处心积虑排挤和诬陷刘整,刘整无奈之下投奔了蒙古。公元年,刘整以所辖15郡、30万户归附蒙古。获得忽必烈的信任后,刘整献上了一套伐宋计划——“宋主弱臣悖,立国一隅,今天启混一之机。臣愿效犬马劳,先攻襄阳,撤其扞蔽。”忽必烈采纳了刘整的计策,命元帅阿术和刘整率军进攻襄阳,以襄阳作为伐宋的突破口。

没有豪侠,谁在守卫襄阳城?

在《神雕侠侣》中,守卫襄阳城的主角是郭靖黄蓉夫妇、杨过大侠,以及一众行侠仗义的武林豪杰。而真正负责守城的南宋官员,却都是拖后腿的“怂包”,一听敌军来犯,必然是面如土色,若军情紧急,则是体似筛糠,对破敌退兵永远是束手无策。但是,真实的历史中,没有郭靖、黄蓉和杨过,没有一众武林豪杰,究竟是谁在守卫襄阳城呢?此时把守襄阳的确实是吕文德、吕文焕兄弟。但吕家兄弟并非金庸小说中描绘的那般懦弱无能。尤其吕文德,“周旋三边,大小百战”,与蒙军厮杀三十余年胜多败少。公元年,刘整引蒙军来攻襄阳,此时的蒙古已经结束内乱,大权统于忽必烈一身。君臣团结,兵强马壮,而南宋则因奸臣贾似道的改革,朝野上下乌烟瘴气、怨声载道。当时作为襄阳的守将,吕文德并没有意识到局势的严峻性。他竟然收受贿赂,同意蒙古人在襄樊一带设立榷场(贸易场所)。接下来,蒙古军借口防止货物被盗,要修建防护措施,于是又在周边修筑堑垒,悄悄操练水军……当守城将士反应过来时,襄阳已经被蒙军包围了。随后到来的南宋援兵也被屡屡击退——公元年张世杰、夏贵出援襄阳,被蒙军击退;范文虎再援,再败;三年后,张顺、张贵又一次出兵援救,虽然历经万难进了襄阳城,但援兵不过三千,与围城的数十万蒙军相比,杯水车薪。即便在这样的处境下,吕家兄弟依然率领城内军民奋勇作战。从年到年,襄樊在蒙军的刀锋下,硬是撑了五年。吕文德病故后,吕文焕率众继续抗敌。年,蒙军发起总攻,烧毁了襄阳、樊城之间的浮桥,并用回回炮轰塌了樊城的城墙。作为“铁打襄阳”的双子城,一江之隔的樊城沦陷了,而襄阳守军只能隔江叹息。至此,外援已绝,犄角已失。孤城之下,焉有生机?最终,在回回炮打击下,苦守六年的襄阳守将吕文焕被迫出降。结果也如刘整所料——蒙元大军在花费六年时间攻取襄阳城后便一路南下,势不可挡,不到三年便将南宋吞并了。历史中的襄阳城,有一个悲壮的结局。但金庸武侠世界中的那个襄阳城,却像一座精神丰碑,耸立在了无数读者心中。一次蒙古大军来袭前,杨过和郭靖之间有过这样一番对话——杨过问道:“郭伯伯,你说襄阳守得住吗?”郭靖沉吟良久,手指西方郁郁苍苍的丘陵树木,说道:“襄阳古往今来最了不起的人物,自然是诸葛亮。此去以西二十里的隆中,便是他当年耕田隐居的地方。诸葛亮治国安民的才略,我们粗人也懂不了。他曾说只知道‘鞠躬尽瘁,死而後已’,至於最後成功失败,他也看不透了。我与你郭伯母谈论襄阳守得住、守不住,谈到後来,也总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八个字也是对数百年前真正守卫襄阳城的那群将士们最好的诠释。—End—

编辑:小小那丨主编:晓婷丨排版:小小那

那些年原创内容转载请联系授权

「本期阵容」

孔博晓婷李新点击进入直播小程序论古说今

原创不易,感谢支持!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gfanzx.com/xfly/16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