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名字,就和长相一样,会让人从第一眼看到之后,就在心中形成一个初始印象。一个城市的名字亦是如此,它往往是人们了解这座城市的第一印象。
但是地名又和人名不太一样,在历史的长河里,人的生命如沧海一粟,实在太过于渺小和短暂。我们脚下的这方土地,经历过沧海桑田的浮沉,历史中的光辉与黯淡,都积淀在这里,历史中所有人物的音容和足迹,都镌刻在这里。地名的产生,往往凝结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包含着丰富的价值观。
随着时代的更迭,许多地方都曾数次更名。我们偶尔在古诗文或者古装剧中见到的那些极具韵味的地名,或许就是你家乡的前身。
不得不说,有些地方改的真的很坑爹好嘛!也许你看完才知道,原来你家乡在没改名之前这么有风韵!
以下评级按照网友吐槽程度排列:
一、忍无可忍级
汝南——驻马店(私认为这是最坑爹的一个,没有之一!)要知道这可是“四世三公”的袁绍的故乡。嗯,对,就是这样的,想象一下袁绍说“吾乃驻马店四世三公的袁家公子……”
同时,琅琊——临沂(诸葛亮的故乡);九原——包头(吕布的故乡);常山——石家庄(赵云的故乡);幽州——保定(张飞的故乡)……
辣么,上述几人见面之后,脑补一下:
“大家好,我是包头的吕布。”
“大家好,我是石家庄的赵云。”
“大家好,我是保定的张飞。”
“大家好,我是临沂的诸葛亮。”
“大家好,我是驻马店的袁绍……”
……
对不起,我实在写不下去了,画面太美……
二、仰天长笑级
1.兰陵——枣庄。我跟你什么仇什么怨!画风都不一样了好么……“枣庄美酒郁金香”,“枣庄美酒夜光杯”,“枣庄笑笑生”,英俊的兰陵王以后也要叫枣庄王了,“枣庄王入阵曲”,小编已阵亡,乃萌体会下……
2.庐州——合肥(对,就是那个“庐州月光洒心上”的庐州,请大声念三遍“合肥月光洒心上”),是包拯、李鸿章等人的故里。改名之后,庐州才子就变成了合肥才子,还有“我是合肥包拯”……更不用说,合肥自己推出的旅游口号就叫“两个胖胖欢迎你”,自黑起来简直让人心疼……
三、扼腕长叹级
1.徽州——黄山。据说是为了突出旅游资源……“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就这么没了……还有,徽州是一系列文化符号的代表,有徽商、徽菜、徽派建筑、徽州文化……安徽之所以叫安徽就是因为安庆和徽州好咩~据说,又有人吵着把池州改成九华市,建议把安庆也改成天柱山市算了,以彰显安徽人民有三座大山;而安徽省改叫安黄或者安山省吧,彻底弃疗算了。
2.长安——西安。长安,多美的名字!丝绸之路的起点,取“长治久安”之意。“买花载酒入长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长相思,在长安”……多少人的唐朝梦是从这个名字延伸出去的?好吧,现在改成了西安,原谅我,只能想到西安肉夹馍了……
3.云中——托克托。是的,“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说的就是它。持节托克托……咳咳……
4.宣武区、崇文区——西城区、东城区。北京的两个区,据说当时裁撤合并的时候,就有大把网民尤其是老北京人反对,但是还是未能阻止。这么有历史底蕴的两个名字,就真的成了历史。曾有网友抗议到:“不宣武,不崇文,只剩东西。”
四、差点感觉级
有些地名的更改,也说不上哪儿不好,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1.渝州——重庆。就是“思君不见下渝州”的那个渝州,改叫重庆了,似乎还是渝州更有感;
2.琴川——常熟。
3.永嘉——温州。历史上永嘉也很有名气和文气的,如永嘉太守谢灵运。
4.颛臾——平邑。就是《季氏将伐颛臾》里面的那个国家,以祭祀蒙山为主要任务。改叫平邑了……
5.沔阳——仙桃。古时兵家必争之地,属于古“云梦泽”,是着名的水乡湿地。年,默默地变成了“仙桃市”。
6.庐陵——吉安。庐陵大家一定不陌生,“庐陵欧阳修”可是占据了大家青春的不少时光。此外,它还是文天祥的故乡。现在改了叫吉安,吉祥平安倒也没什么不好,只是被网友吐槽为“土地扔地上都能扬起来几两灰”。
7.平阳/尧都——临汾。平阳是汉武帝皇后卫子夫、大司马卫青、将军霍去病的家乡,汉武帝的姐姐因嫁于平阳侯故称平阳公主。现在改叫临汾了……(最不济你也叫个尧都啊喂)
8、河东——运城。是的,就是“柳河东”那个地方,“柳运城”,啧啧……
9、云中——大同(是不是很眼熟?是的,除了托克托,他们也叫过云中)。你一定知道大名鼎鼎的幽云十六州,里面的云就是这里啊。幽大十六州……
10、金陵——南京。南京十二钗、登南京凤凰台……
11、广陵——扬州。其实扬州之名也很好听,但是小编还是觉得广陵更酷炫更拽有木有!也许是受了《广陵散》的暗示,一曲广陵天下知啊!
12、当涂——马鞍山。这是李白仙逝的地方,还有当涂李白墓……
13、会稽——绍兴。绍兴其实也好听,只是《兰亭集序》的名气实在太大了啊!
14、崇安——武夷山。又一个发展旅游业的牺牲品,你去找徽州哭一会儿吧……
15、月港——漳州。不知道为什么,月港真是给人一种诗意静谧的赶脚,我应该不是一个人……
16、夷陵——宜昌。本来夷陵取的是“山至此而夷,水至此而陵”之意,宜昌名字也不错,但是就少了点风韵~
17、葭县——佳县。据说是怕大家不会读……嘤嘤嘤,你还我“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啊!还有,鄠县——户县;鄜州改成富县(啊啊啊啊!就是“今夜鄜州月”的那个地方啊)
18、盩厔——周至。盩厔,在古文里,山环曰盩,水曲曰厔,山环水绕,是为盩厔。也就是说这个地名是因有山有水而得来。周至是个什么鬼?就为了读来方便吧……
19、建宁/槠洲——株洲。汉末时孙权在此设建宁县,意喻“建安宁边境”之意,所以又名“建宁”。叫槠洲是因为这里多有沙洲与槠树之故。估计也是为了好读,就这样惨不忍睹了……
20、漾泉——阳泉。漾泉,因“有泉五处,终年涌漾,泽润一方,故称漾泉”这是古称的来历。现在……
21、长平——高平。长平之战,就是《史记》当中大名鼎鼎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军的地方,现在叫“高平市”了。不是说古称多好,只是小编觉得,不改的话更有历史感~
22、澶渊——濮阳。襄公十二年晋齐诸侯会盟的地方,也是宋辽澶渊之盟的地方~
23、醴泉——礼泉。“天降甘露,地出醴泉”,出自《礼记》。就因为方便改成了现在这个。
24、广济——武穴。广济天下,啧啧,多霸气!为什么要改成武穴?以及这个名字咋来的?
25、均州——丹江口。
26、郧阳——十堰。
27、襄阳——襄樊——襄阳。不管是从什么渠道得知,襄阳城都是一座历史名城,而襄樊的来历则是因为襄阳和樊城合并~~不过,现在已经改回来啦!
28、江陵——荆州。大家一定知道“千里江陵一日还”!大名鼎鼎的七省通衢,无形资产那是杠杠滴~~不过荆州其实也还好~
29、武陵——常德。因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而名声大噪,在大家眼中完全就是“桃花源”的代名词有木有~~为熟么要改成一个没这么高美誉度的名字捏?
30、张垣——张家口。张垣只是因为用了古称比较文雅而已~不过如果我是张家口人,我宁可还是叫张垣。同理还有应城,现在叫平顶山。
31、浔阳——九江。不为什么,就为一想到“浔阳江头夜送客”,就会想到一个诗人和一个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故事。
32、奉天/盛京——沈阳。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奉天名字好霸气!有木有!沈阳的小伙伴你们呢?!
33、朝歌——淇县。朝歌,两朝故都!看过《封神榜》的一定知道~名字也好啊,每朝高歌~
34、陈仓/凤翔——宝鸡。暗度陈仓——暗度宝鸡~~不过宝鸡也萌萌哒呢,你觉得呢?
35、桐丘——扶沟。这名字我就不吐槽了,同理,锦西——葫芦岛~~
五、我已尽力级
有些名字其实改得也还好,无可厚非:
1、海洲府——连云港。
2、沙洲——张家港。
3、婺州——金华。
4、赢牟——莱芜。
5、嘉应——梅州。
6、登州——烟台。
7、榆次——晋中。
8、毗陵——常州。“此外无过醉,毗陵何限春”,满满的风景。不过常州也还好~
9、京口——镇江
10、上党——长治。据说上党的名字是这么来的:“地极高,与天为党,故曰上党”太霸气了~~~
11、骈邑——临朐。
12、颍州——阜阳。
13、海曲——日照。
14、晋阳——太原。
15、明州——宁波。
16、静海——南通。
17、梁溪/金匮——无锡。
18、登瀛——盐城。
19、鸣沙——中卫。
20、宝安——深圳。至今还有宝安机场,港漂的小伙伴一定不陌生。
21、邕州——南宁。
22、饶州——鄱阳。
23、下相/钟吾——宿迁。
24、归绥——呼和浩特。
25、颍川——登封。其实登封还好,“登嵩山、封中岳”,霸气满满。
六、网友欢乐吐槽
1、我村原名龙渊,现更名塘边。这差距也确实大了点,哈哈~
2、以前老家有两个镇叫龙袍,玉带,说的项羽,后来改成了八一和红星(噗……)不过最后还是改回来了。
3、拙政园——东风公园。大家放心,又改回来了……是不是长舒一口气~
4、太艮——大良。据说是“太艮”的艮有人不认识,就把太的那一点移到艮上面(辣么太乌要改成大鸟咩?)据小编考证,据说是皇帝朱批的时候,太字的点太靠下,粘在了艮上面~~
5、黄家坎——下刘村。虽然原名也带着淳朴的气息,但是!还是不想改成什么下刘啊……求大家别念出来,我们受的伤害已经够多了,人艰不拆。
6、姜盈——南胖。真的有这俩地名,我查了,在盐城。请问,你们那的人是不是很容易减肥?
7、江门。求大家别用粤语念!哈哈,小编知道港漂里粤语达人很多,一定明白的,大家就高抬贵嘴好了~
七、跨越地域吐槽
1、翡冷翠——佛罗伦萨
2、汉城——首尔
3、西贡——胡志明市
地名的替换与取消,显然需要慎之又慎。尤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名,早就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存在于史书、碑刻、文学经典之中。如果轻率地将之更名,多少文化信息会被消解。陕西汉中的勉县,是武侯墓和武侯祠所在地,因汉水称作沔水,历史上曾叫沔县。上世纪50年代初,因考虑到“沔”字不好写,便改为“勉”。汉水流至湖北,一个县叫沔阳,和沔县的“沔”是一个字。前些年改名叫仙桃市。远远近近的人,都熟悉沔阳三蒸、沔阳花鼓戏,可如今,一个“仙桃”,令“沔阳”失去了多少历史内涵。
说到襄阳,会想到王维的“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想到杜甫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说到荆州,会想到“大意失荆州”;说到衡阳,会想到高适的“衡阳归雁几封书”;说到徽州,会想到汤显祖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试想,如果将“襄樊”“荆沙”“黄山”在诗句中予以替换,今人与后人的感受,又该如何?幸好衡阳、泰安等地名依然安在,不然,多少经典诗词,将从此失去地名带来的历史内涵和美感。
慎重更换地名,其实就在于对地名有情感。这种情感,是个人的,是家族的,更是地方的、民族的。诸多地名情感的滋生、蔓延与丰富,才构成一个民族的文化自尊。在更换地名之际,我们需要敬畏文化,敬畏历史,任何一个地名,都是在悠久历史中形成。“邯郸”这个地名,延续两三千年,不是依旧与人们同在吗?
当然,不是所有地名都必须恢复旧名称,但像“徽州”这样重要的历史地名,不妨考虑恢复。毕竟,没有“徽”,哪来“安徽”?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无疑给了我们一次新的契机。通过普查,来一番梳理,让中国的地名更具有历史沿袭性、更富有传统文化特色,让新起的地名更能体现中文之美,更有丰富内涵。当然,这需要各地政府,有勇气面对过去。
附:
中国四大改名最成功的地名凤凰凤凰可以说是中国最好听的地名之一了。听起来跟湘西的五彩文化也很搭,寨子飞出了金凤凰。但凤凰并不是一开始就叫凤凰。凤凰起于明朝,在明朝开始建城,但凤凰在明朝时叫五寨司。这是实行土司制,由本县自己的少数民族大佬进行管理。在这里有五寨长官司和竿子坪长官司。这些名字就一般般了。到了明朝隆庆三年,才在旁边的一座凤凰山设了凤凰营。这个山跟一只凤凰一样,所以叫凤凰山。
但这仅仅是小地名。到了清朝,清朝有一个政策叫改土归流。由土司世袭变成中央派官。清朝就把凤凰营搬到了县城,凤凰这个名字才跟这个县城挂上钩,后面又成为凤凰厅,最后在民国二年,正式成为凤凰县。
福州福州这个名字也好,吉利如意,有福之州,但福州之前不叫福州,而叫闽州。为什么叫闽州呢?是因为境内有一座闽江。闽江之所以叫闽江,可能还是跟当地多蛇有关。闽字是门中有虫。福建也是一个崇拜蛇的地方。当地的七月七就是蛇节。到了唐朝,把这里改成了福州,这是因为附近有一个福山。所以,闽州是水得名,福州是因山而名。综合来看,还是福州更好一点。
台湾台湾这个名字也是相当好听,但是,台湾一开始的名字可谓非常不好听。
以前叫岱员,这是取岱屿与员峤的首字合称。这两个是仙山,跟方壶、瀛洲、蓬莱并称海上五仙山。后面这两个飘到北极,沉到海底了。可能有人认为台湾就是这个仙山,所以叫岱员。这个就比不上台湾好听了。还有人说,台湾原名埋冤。
为什么呢?当年明朝曾经有大量福建漳州的人到台湾去,因为天气不好,移居台湾的人经常生病,一生病就死在了台湾,没办法回故乡,所以称为埋冤。
这个名字当然不好听,所以改成了台湾。台湾还叫过大员。为什么叫大员?因为台南一带,有一个高山族部落的名字就叫大员。后面,改称为台湾,但只是指台南安平镇一带,后面荷兰人在这里修城,华人称之为台湾城。明朝时,台湾还只是指台南一带。到了清朝,设了台湾府,台湾才成为整个大岛的名字。此外,台湾还有大惠,台员,大湾,夷洲,流求等各种称法,看来看去,还是台湾好听。
香格里拉这个可谓改名最成功的,这里原本是迪庆州下面的中甸县。中甸的名字就是平地,坝子的意思,是非常普通的。为什么改名为香格里拉呢?在民国时期,有一本小说,叫《失去的地平线》,描写了一个世外桃源,这个地方在群山峻岭之中,永远的和平宁静。他把这里称为香格里拉,就是心中的日月。
后面,这个小说拍成了电影,那就有名了,全世界的人都来找这个香格里拉。但香格里拉到底在哪里呢?云南市政府开始主持这个工作,然后在中甸县宣布,香格里拉找到了,就在中甸。不只云南迪庆说,怒江、丽江、四川稻城、还有青海西藏的一些地方,都说香格里拉在我这里,而作者早就去世了。
没有裁判,但中甸把名一改,那就打上了香格里拉的标签。那香格里拉到底在哪呢?其实,只有你的心中有故事,有风景,哪里都是香格里拉。你的心中有海,哪里都是沙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