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对于诸葛亮到底是在南阳卧龙岗躬耕,还是在襄阳古隆中躬耕,一直以来都是史学界和民间爱好者争论不休的事。
南阳卧龙岗
襄阳古隆中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这是清人顾嘉衡写下的著名对联。也可以想象的到,两市对诸葛亮的争夺历史悠久又缠斗不休。
对于常人的理解,前有诸葛亮《出师表》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后有唐代大诗人刘禹锡《陋室铭》言道:“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应该是占上风的,然而事实不然。尤其是近年来,古隆中声名鹊起,南阳、襄阳之争愈演愈烈。
本篇文章不去探究、不去争论诸葛亮到底躬耕在哪的问题,只想搞明白到底是在对诸葛亮的争夺上,襄阳是怎样逐渐赶超南阳的?
南阳武侯祠顾嘉蘅楹联
一、政治
就地域面积、人口、经济总量来看,南阳无疑是领先的。
南阳市所辖十三县市区,常住人口万人,也是河南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南阳市区常住人口万人,市区面积平方公里,妥妥地三线城市。
襄阳辖九个县市区,常住人口万人,也算是湖北省中等偏大面积城市。襄阳市区常住人口万人,市区建成面积平方公里,挺进三线也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自从年8月,国务院批准了《湖北省城镇体系规划》,由于武汉一家独大,该《规划》明确将宜昌、襄樊定位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而河南省当时郑州优势尚不明显,为做大郑州,仅将洛阳市列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由此,南襄两市差距不断缩小。是的,建国后,襄阳、樊城合并为襄樊市,襄阳原先是襄樊的区。
襄阳市政治地位上升后,接着年12月原名襄樊市更名襄阳。这次更名,将襄阳区更名襄州区,襄樊市改名襄阳市。显然,这次大中取小的更名,其政治意图不言而喻。
二、经济
就襄阳来说,湖北的政策还是很给力的。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很好地承接了武汉的外溢产业,并顺势做大。而襄阳市委书记作为省委常委,在省里的话语权也举足轻重,在招商引资项目上,无疑有着更大的吸引力。
反观南阳,没有这个优势。
举个例子,东风汽车襄阳工厂原本是二汽一个加工厂而已,而随着其赶趁汽车产业发展的东风,工厂实力不断攀升,工厂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链日趋完整。最终在湖北省里的推动下,英菲尼迪国际工厂落户襄阳。这直接为襄阳造就了一个千亿产业群。
英菲尼迪襄阳工厂
而南阳,在不断错失产业机遇的同时,本地国企的改制也未能将企业带上新高度,部分国企更是发展缓慢。纺织、制药等传统强势产业扩展缓慢。更讽刺的是,二汽原先选址是在南阳的,不过南阳没有抓住。
三、交通
作为连接西北地区与华东、华南的中间途径地,两市距离相近。原先沪陕高速、宁西铁路让南阳占尽优势。可是,一方面宁西铁路部分路段险要,列车低速运行,运载力未能爆发;另一方面,南阳站不在宁西主线上,宁西铁路列车进入南阳站需要折进折出,这个拉抽屉的设计更让许多列车直接过城而去,不在南阳停留。而宁西高铁的推进缓慢,让南阳人唏嘘不已。
南阳铁路图
襄阳则是襄渝铁路、汉丹铁路也是西南地区通往华东的重要通道。而西武高铁年获得国家同意批复,西北地区的通道或要移至襄阳。
襄阳铁路图
至于郑万高铁,呼南高铁都经过南阳、襄阳,没什么说的。
但是,呼南高铁南阳洛阳直连和南阳信阳城际铁路先行开工,可以让南阳重新占领上风。
四、宣传
年,电视剧新《三国》将诸葛亮躬耕地搬到襄阳的剧情,引起了南阳人的强烈不满。电视剧播出后,不断有网友和当地学生到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前聚会,他们一起诵读“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一起声讨新《三国》篡改历史。
人教版语文课本《出师表》对“躬耕南阳”注释:南阳,今襄阳一带。二月河老师看不下去了,撰文《把诸葛亮让给谁》表示疑惑。有兴趣的网友可以读一下。
年9月20日,襄阳在南阳新华城市广场推介旅游,南阳旅游局合办。推介上,襄阳方面大力推介古隆中。
去年8月份,南阳市公开宣布,将于9月28日至10月7日举办“中国·南阳诸葛亮文化旅游节”,主会场定为南阳卧龙岗。河南南阳的这一高调宣传,引起了邻居湖北襄阳的不满。襄阳市委宣传部公开表态,对南阳举办诸葛亮纪念活动的正当性提出质疑,文章标题更是暗指其为“李鬼”。
今年,南阳部分主要城市路段的公交站牌广告及南阳火车站对面大型广告牌被襄阳隆中宣传占据,后拆除。
南阳公交站牌广告可以说,襄阳的宣传攻势还是很不错的。
五、诸葛庵的更名
史料记载:南阳武侯祠,又名“诸葛亮庵”,位于河南南阳市卧龙区卧龙岗上,由诸葛亮故将黄权为纪念诸葛亮躬耕隐居南阳而建立,始于魏晋年间,时名:诸葛亮庵。
不得不说,武侯祠意向就是死后建造的祠堂,全国谁都可以建。最有名当属成都武侯祠,襄阳当然也有武侯祠。而对躬耕地有直接说服力的,则是其历史延续了百年的称谓:诸葛亮庵。
至于何时更名武侯祠,我不知道。为什么更名武侯祠,我想不通。
这是一个遗憾!
本人对此文拥有独家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