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田县孟村镇康禾村,亦称康和村。据传,康禾村原称永宁寨。史料记载,该村古代以康、和二姓得名。《梁书·康絢传》等记载,西晋时,蓝田白鹿原康穆率家族三千户(约1.5万人)到湖北省襄樊定居,在那里建立了蓝田侨县,史称“胡人流寓”。康姓本为西域康居国人,以国为姓;和姓亦为和西羌大姓。据宋《长安志·蓝田》记载:“卢珍乡在县西北一十里,管康和里。”康和里即为现今康禾村。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陈忠实的长篇巨著《白鹿原》中的白鹿村,就是以康禾村为事由地刻画和描写白鹿原上的人物风情的。
康禾村位于白鹿原中部,频临白鹿原北坡原塄,隶属蓝田县孟村镇管辖,是建制行政村。该村东临段家村,西邻蒋寨村,南邻李家村、石官寨村,北边下白鹿原北坡与水吴村相邻。康禾村距孟村镇驻地3公里,年因大队驻地康禾村而命名康禾大队,年文革中改名反修大队,年恢复康禾村至今。该村分为六个村民小组,人口人,共余户,土地面积亩。姓氏以赵、詹、曹姓为主,其中赵姓人口最多,詹姓次之。赵姓为该村二、三、四、五组村民,詹姓主要为一组村民,曹姓为六组村民。另外还有王、张、田等姓氏,多为独门单户。
康禾村为典型的农业人口村庄,村民世代以耕种庄稼为生。白鹿原水深土厚,是蓝田县优质小麦的主产区,康禾村亦不例外。长期以来,由于受气候等诸多因素影响,该村主要以夏粮耕种为主,秋粮为辅。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康禾村虽仍然以耕种小麦为主,但药材、西瓜、白皮松等非粮食作物亦大面积种植,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变换。改革开放以来,为了搞活经济,增加收入,康禾村大批村民结帮搭伙外出“割沙发”,依托西安,放眼全国,足迹踏遍祖国大江南北。时至今日,仍有部分村民靠当初“割沙发”起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经济实力日渐雄厚,洋房小车应有尽有。
康禾村早期地下革命
早期的康禾村村民思想积极先进,地下党活动异常活跃、影响深远,他们以大无畏的革命激情,把白鹿原的地下革命工作做得风生水起,引领着整个蓝田的革命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康禾村一度曾经是鹿塬乃至蓝田地区我党开展各项活动的联络点和指挥所,并且在该村小学成立过隶属于中共陕西省委领导的中共蓝田区工作委员会,为蓝田地区的革命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
年4月,共产党员屈光回到蓝田,在康禾村恢复了曾遭到破坏的中共蓝田特别支部,开展党的各项工作,特支驻地康禾村小学,隶属中共陕西省委。同年6月,特支改为中共蓝田区工作委员会,并成立康禾村党支部。年10月,由康禾村人赵子和负责区工委工作。年1月,中共蓝田县委在康禾村小学复成立,区工委改为蓝田西区区委,隶属中共蓝田县委,蓝田县委工作由赵子和负责,直到年蓝田县委停止活动。
从年到年,康禾村一直是蓝田地区革命工作最活跃的村落,一直是整个蓝田地区革命的中心和指挥所,在蓝田的党建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社教运动及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康禾村
年,西北局兰州会议决定,在蓝田城乡进行三期社教。西北局驻康禾村工作组有93人,其中常驻35人,平均两户半驻一个工作队员。驻康禾村工作组与西北局直通专线电话,主要任务是:“重新建党”,进行“两个补课”。运动中补订地主20户,富农7户,反动富农2户,农村商业家1户。累计富农30户,占总户数的12.7%。其中戴各种帽子10人,逮捕3人。
期间,原中共陕西省委第二书记、省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赵伯平,中共新疆克孜勒苏自治州党委书记赵子和等早年参加革命的人,家庭都被补订为地主、富农成分,家属受到批斗、刑讯逼供,有的被逮捕法办。
文革时期,康禾村两派斗争异常激烈。由于社教运动中对许多老革命的不公正待遇,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时任蓝田县百货公司党委书记的赵彦辉曾经是地下党员老革命,在运动中被错误定为“现行反革命”,由单位下放回村接受改造,并遭到残酷迫害。赵彦辉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坚决不承认倒扣在自己头上的各种“帽子”,即使在批斗会上被扭断胳膊,依然不屈不挠。
年5月1日晚,八八派派出3支暗杀队,分头进入鹿塬地区几个村庄,将康禾村人赵希光(康禾村二组人,原任蓝田县邮电局党委书记)从家里抓到野外残忍杀死。
至文革结束时,在社教运动和文化大革命中遭到不公正待遇的康禾村老革命被相继平反,依然健在的恢复公职;迫害致死的,召开追悼会公开平反。
康禾村大事记
康禾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在该村近几年的发展过程中,有几件大事值得一提。
人畜饮水问题。康禾村地处白鹿原腹地,鹿塬地区又被川道人讥讽为“旱塬”,形象地说明了原上人吃水困难。长期以来,康禾村人吃水要到村庄以北原坡下汲水,坡路崎岖而且路途遥远,显示出了水比粮食更加珍贵。村民戏言,家里来客,“宁给一个馍,不舍半碗水”。
后来,为了解决路途遥远担水困难问题,该村组织村民在村中打井,利用辘轳绞水;并在村中挖掘涝池,存储雨水,解决牲畜及洗涤用水。由于白鹿原水深土厚,所打的井均在百米以上,而且水源有限,遇旱季多枯竭;涝池所存之雨水为死水一潭,牲畜饮用极不卫生。
上世纪60年代,为了彻底解决该村人畜饮水问题,时任陕西省省长的赵伯平为了造福桑梓,派遣专业打井队进驻该村,希望能打出一眼自流井,在解决人畜饮水的同时还能浇灌当地农田。无奈鹿塬地区水位极低,专业打井队三次钻井,钻坏了钻头也未能打出自流井,之后无功而返。该村通电以后,分别于四组、一组各打机井一眼,基本上满足了全村群众用水问题,但村民吃水还需要车拉人担,引水入户一直是村民用水的一个愿望。新世纪以来,在国家“甘露工程”的大力扶持下,该村于二组农田新打机井一眼,而且水量充沛,并组织村民铺设水管,引水到各家各户,一举解决了该村世代饮水的难题。
道路建设问题。要致富,先修路。长期以来,该村出村大路为一条连接该村与水安公路的土路,村内街道也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致使村民的生产生活十分不便。
上世纪90年代,为了解决该村出村道路的硬化问题,时任西安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的詹兴俊多方筹措资金,时任西安民生集团董事长詹军道慷慨解囊,大力支持家乡道路建设。遗憾的是,由于后期资金短缺,整条道路在碾压了路基的同时,只是铺设了沙石,距离硬化路面功亏一篑。本世纪初,在国家新农村建设强劲带动下,康禾村新一届领导班子紧抓时代机遇,不仅硬化了该村出村道路,还将村内主要街道铺设成水泥路面,安装了路灯,形成了纵横交错的街道网络。
林果业发展问题。康禾村北坡,位于白鹿原北边坡地。北坡占地余亩,由于坡度大且土地贫瘠,不利于庄家生长,适宜发展林果种植。上世纪60年代初,康禾村在该村北坡创办村办企业——“园林场”,由省林业厅派遣专业技术人员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并无偿提供果木幼苗。“园林场”以种植果木为主,有苹果、杏、桃、核桃、葡萄、柿子等果树,形成了鹿塬地区最早成规模的果林。
果木挂果以后,年收入保持在——0元,归村级集体所有。到70年代初,“园林场”果林发展到最兴盛时期,当时用汽车为县城供销社供应苹果,相邻各村无不羡慕。随着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该村北坡果林划归各小组以后继而又被私人承包,由于疏于管理加之树木老化,林果业日渐凋敝。时至今日,北坡果业已成为历史,果木逐渐被各类杂木所取代。
文化教育建设问题。解放前,康禾村村西有庙宇一座,史称“东王庙”。据传当时庙内松柏长青,大殿雕梁画栋,颇具规模。后来,随着村民思想观念的转化,将“东王庙”改制成学校,供农家子弟启蒙求学,是为康禾村小学,一直延续到解放以后。至70年代,为了适应新的教育模式,该村在原小学教育的基础上,下设学前教育,谓之“育红班”;上建初级中学,时称“戴帽初中”。
90年代初,为了集中利用教育资源,孟村乡将所辖五所初中合并,改建孟村联中、康禾村初中两所初级中学。康禾村初中从小学分离出来,建成孟村西区一所完全初级中学。在康禾村初中的建设过程中,得到了时任中共西安市常务副市长赵毓华的大力支持。为了支持家乡文化教育事业,赵毓华筹措10万专项资金用于康禾村初中建设,建成了4座36间砖木结构师生校舍。
后由于生源问题,年康禾村初中被撤销,并入孟村联中。康禾村文化底蕴深厚,该村一直重视教育、崇尚文化,通过求学考取高等学府的人数一直在鹿塬地区独领风骚。擅长多种乐器的著名秦腔演奏家赵武道、曾任兰州军区空军某部高级将领的国家二级美术师赵鹤龄、蓝田县作家协会实力派青年作家赵亮等,至今仍活跃在各级文化战线上。
康禾村历史名人
赵伯平,男,学名呈瑞,字麟征,年出生,康禾村人。赵伯平同志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中共蓝田中心区委书记、县委书记。年秋任中共陕北特委书记,与刘子丹等积极发展陕北革命武装,是陕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之一。建国初期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常委、宣传部长;年3月,出任西安市委第一书记;年7月,任陕西省省长。年1月,调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文革时期曾遭迫害,直到年恢复工作。年5月7日,赵伯平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1岁。
赵子和,男,曾用名赵芝清,年出生,康禾村人。赵子和同志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前曾任蓝田工委副书记、书记,负责蓝田县委工作。年5月,蓝田解放,任中共蓝田县委副书记。年7月,奉命调往新疆,先后任团省委组织部长、南疆区工委书记。年7月,任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州委书记兼政协主席;年11月,兼任克孜勒苏军分区第一书记。文革中,赵子和同志遭到严重迫害,年8月重新恢复工作,出任克孜勒苏州委副书记、州革委会副主任;年11月,调任中共阿勒泰地区地委书记。年7月21日,赵子和同志因病逝世,终年59岁。
田涛,男,原名詹树轩,年出生,康禾村人。田涛同志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解放前曾任关中分区淳耀县区组织委员、中共西区区委书记等职。解放后历任中共安康地委组织部组织科长、纪检委办公室主任、中共汉阴县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农村工作部二处处长、中共西北局农村工作部处长等职。年下放到宁夏贺兰县四十里店公社任党委书记。文化大革命时期,田涛受到残酷迫害,并含冤入狱,于年11月9日在狱中被迫害致死,时年46岁。年9月,中共宁夏自治区党委先后在银川市和贺兰县召开了追悼大会,为田涛平反昭雪,宣布田涛无罪,恢复党籍和公职。
赵鹏九,男,康禾村人。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年被组织派为绥远省特委书记。解放后曾任西安市政协副主席。
詹恒良,男,康禾村人。曾任第一届政协蓝田县委员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赵建忠,男,康禾村人。曾任中共蓝田县委副书记。
赵毓华,男,康禾村人。曾任西安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西安市政府常务副市长。
詹兴俊,男,康禾村人。年6月任中共西安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詹军道,男,年1月1日出生,康禾村人。曾任西安民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西安市人大常委。由于其本人杰出的才干和工作表现,年被评为陕西省第八届党代会代表,西安市十名改革新闻人物和陕西省改革先进人物,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白鹿原乡党转起来!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