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
首页
襄樊简介
襄樊地点
襄樊市场
襄樊要闻
襄樊发展
襄樊天气
襄樊旅游
襄樊信息

襄阳这座山是该叫岘山,还是延庆山,你怎么

位于我市城西南3公里左右的癞毒冲内,有一座岘石寺遗址。岘石寺是唐代以来在两湖以及山西、河北等地都有较大影响的名刹,在抗日战争中拆毁。该寺庙地处崇山茂林之间,环境清幽,附近有蘑菇状巨石一块,名“岘石”,又有一岩洞,名阳广洞。

林深,树茂,石奇,洞幽,千余年来历史文化堆积富厚,特别是岩洞石壁及周边留下大量摩崖石刻,更增添了此地的人文色彩。

  

但是,这样一块清净之地却牵扯着一场长达数百年的“争名”公案——岘石寺所在的山到底叫什么山?

此地是岘山吗?

年出版的《襄樊市地名志》将此处称作“岘山”。书中附图《襄樊市岘山诸峰名称标准图》也将岘石寺处标注为“岘山”。

此地是岘山吗?

多年前的东晋史学家习凿齿恐怕不会同意这种叫法。襄阳的岘山,就是习凿齿最早记录的。他在《襄阳耆旧记》中写道:“祜乐山水,每风景,必过岘山,置酒言咏,终日不倦。”又记,羊祜因病去世后,“襄阳百姓于祜生平憩游之所建碑立庙”。我们知道,碑就是堕泪碑,庙就是羊公祠,这些明明白白从晋代一直传承至今,都是在岘首山。岘山就是岘首山,只是在唐代才改了名字,唐代地理学家吴从政在《襄沔记》中记载,唐代时襄阳有“三岘”,原来的岘山就称作“岘首山”。所以,岘山与岘首山,是同一座山。《襄阳耆旧记》还有一段记述:“岘山下,汉水中,出鳊鱼。”这说明岘山是临着汉水的。

多年前的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也不会答应。他在《水经注》里说,沔水(即汉水)“又径岘山东”,接下来才流入习家池的大鱼池。这再次证明,岘山是临汉水的。远处深山的岘石寺,与真正的岘山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清初地理学家胡渭也认为岘山就是岘首山,他在注解《水经注》“岘山”时说:“羊祜镇襄阳尝登之……亦曰岘首。”

山名从此模糊

市地名办为什么要把这里当做岘山呢?说来,这也是有来历的。

多年前,明隆庆(—)初年,襄阳来了一位文豪级别的知府汪道昆。也许是更爱岘石寺这里的风景清幽,汪道昆就把羊公祠、岘山亭都从岘首山搬到了岘石寺处,并告诉人们,这里才是羊祜羊叔子登临的岘山。

这就是岘石寺处山叫做岘山的开始。

50年后,一位叫做唐显悦的知府又把岘山亭挪回了岘首山。岘山亭建到岘石寺处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影响很大——岘石寺的和尚一口咬定寺庙所在的山就是岘山,每逢有游客来都会再三传播,甚至后来还在这里建起了“羊叔子亭”,导致襄阳本地的老百姓甚至秀才们都被误导,称这里为岘山。

康熙四十七年(),赴任云南的官员吕履恒道经襄阳,与同僚约游岘山,发现“土人不知所谓岘山者,惟举岘石寺以对”。

咸丰九年(),一位名叫蒋琦龄的文人,曾任顺天府尹,多次来往襄阳,时评他“性耿直,好论事”。对于轻率迁移岘首山文物的汪道昆,他作诗提出了尖锐的批评:“移亭于岘石,大谬始明代。”又在游记中沉痛地说:“遂使二千年胜迹,在若存若亡之间。”认为汪道昆的“庸妄”之举对岘山的不良影响非常大,让一个正史记载确凿有据的名人胜迹变得模糊难信。

光绪版《襄阳府志》的纂修者襄阳才子王万芳说:“岘山在城南七里,自晋以来《图经》别无异说,唐、宋碑碣今现存者皆可证也。自汪扶移亭他所后,遂转徙无常,各师独见,聚讼纷如。羊太傅遗德,不宜迁动,勿令敬儿笑人。”如王万芳所言,襄阳在岘山地名上所犯的错误,确实贻笑于全国数百年之久,直到晚清,大学问家王闿运过襄阳时仍然笑话襄阳人“土人无知岘山者”。

寻找此山真名

如果岘石寺处不是岘山,接下来就应该找到此处真正的山名,这是将它从不属于它的岘山上剥离出来,结束这一“争名”公案的关键。既然此地的地名混乱始于汪道昆移亭、祠的隆庆年间,那么我们只有在隆庆以前的文献中去寻找线索。

记录地理名称最可靠的莫过于地方志书,传统志书往往列有“山川”之属。襄阳属于修志较早的地区,宋代知州高夔所修志书“最称详备”,可惜并未流传。明代天顺年间所修的《襄阳郡志》是目前襄阳也是湖北现存最早的方志,但该志仅四卷,较为简略,对岘石处缺乏详细的记载。明初的诗文亦有涉及此处,但由于岘石本身的特征过于鲜明,往往都以“岘石”称之。

文献之路不通,而岘石处摩崖众多,或有线索留存。熟悉此处的人们都知道,最早的一块摩崖位于岘石后,是南宋庆元三年()时任京西南路安抚使兼襄阳知府的程九万所作的《程九万诗并记》摩崖,记文首句说:“囗囗山旧有阳广洞、壶天阁。”这是目前所见唯一提到此地山名的文字资料,但是关键的山名二字却漫漶不清,清代各版本府、县志及各种金石类书所见也均残缺,但就其描述山名是两个字而不是一个字来看,这里并不叫“岘山”也是明显的。

笔者又在明代方志中查找,试图找到程九万摩崖尚未漫漶时的全貌。常见的明代方志对岘石一地,天顺志失载,万历志也没有涉及,于是笔者继续追查较为稀见的正德《襄阳府志》。终于,笔者在国家图书馆读到这本乾隆年间知府陈锷在修撰府志时也没有见到的珍贵古籍,在其“补遗”中找到了摩崖尚未漫漶时的早期录文,首句赫然是“延庆山旧有阳广洞、壶天阁”字样。

原来,众说纷纭的岘石处山,其正确的山名叫“延庆山”。

还此山本来面目

长期以来,延庆山一名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但是,宋代的襄阳延庆山并非无名。隋唐以来,襄阳一地就是全国佛教重地,城内外特别是西南诸山中佛寺林立,延庆寺即是其中较有名气的一座。《天圣广灯录》有“襄阳延庆山子荣禅师”条,其下一条机锋对答可以明确地表明延庆山与岘石的关系:“问:‘如何是延庆境?’师云:‘阳广洞居方丈北,道安岩向食厨东。’进云:‘如何是境中人?’师云:‘凤林关下往来者,岘山亭上任看碑。’”岘石背后的阳广洞今仍存,从引文知洞就在当时延庆寺的北边。延庆山之命名当从延庆寺来。

很显然,延庆山并不是西晋羊祜所登临并置酒言咏的岘山,我们不应将之与岘山混为一谈,更不应如汪道昆那样,轻率地将岘山亭、羊公祠从岘首山移置到延庆山来。

除此之外,还应该厘清的是,唐以后,岘首山成为岘山的专称,并完全继承了原来岘山上有关羊祜的物质纪念建筑和精神文化内涵;岘山以羊祜和他代表的德政文化而扬名,延庆山则以佛教名刹和风景清幽取胜。岘石处长期借名岘山,无非是借羊祜登临置酒的盛名,但今天看来,延庆、岘石本身的人文渊薮并不缺乏,何妨“岘山的归岘山,延庆的归延庆”,让襄阳的两处人文胜迹各安其位,各放光彩。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gfanzx.com/xfly/11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