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连怎么挂号 https://m.39.net/pf/a_9392336.html早寒有怀孟浩然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孟浩然(—),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隐居家乡襄阳附近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曾游历长江南北各地,巴蜀、吴越、湘赣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张九龄镇荆州时,署其为荆州从事,不久,患疽而卒,终年五十二岁。有《孟浩然集》。这首诗另有一题《早寒江上有怀》,和之前的《宿建德江》、《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一样,都是孟浩然在漫游吴越时期所作。这一组诗歌,可以看成孟浩然的吴越游记,只不过诗人好像一直都闷闷不乐,即使徜徉于风景如画的山水之中,也不能完全释怀。毕竟他从襄阳隐居之所出来,就是为了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可惜事与愿违,孟浩然的理想落空了。这期间的诗作,多表现乡愁、失意等情绪。木落:树叶落下。屈原《湘夫人》有“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襄水曲:汉江流经襄阳境内,就称作襄水。在今湖北省襄阳市。孟浩然的家乡孟家涧,在襄阳城外岘山附近的襄水弯曲处。楚云端:襄阳古代属于楚国,故称楚云端。形容家乡遥远。迷津:在渡口迷失。语出《论语·微子》,孔子带着弟子来到河边,想渡河却找不到渡口。看到两个老人在耕田,于是让子路去问路。那两个老人其实是隐士,他们知道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就故意不告诉他,说:“既然那个人是你们的老师,难道还不知道渡口在哪里么?”嘲讽孔子的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平海:宽广平静的江水。漫漫:水路宽阔、遥远。“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化用刘宋诗人鲍照的名句“木落江渡寒,雁还风送秋”。这两句是写景。,见这是一个深秋的早晨,树叶开始脱落,大雁也结队南飞,北风吹过江上,让人感到寒冷。孟浩然的诗,一大特点就是工于发端,而且点题明确。《全唐诗》评价他“浩然为诗,伫兴而作,造语极苦,篇什既成,洗削凡近,超然独妙”。说他作诗的时候,总要等到诗兴大发,经过认真构思揣摩之后,才下笔成诗,超然独妙。首联既用比兴的手法,以北风吹叶、大雁南飞描绘出一幅深秋江景图,营造了萧瑟冷清的气氛。既自然地引出后面的思乡之情,又巧妙地点题。“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面对这季节变换的景色,诗人内心不禁生出思乡之情。杜审言也有“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做官之人尚且如此,何况孟浩然还这个求官失败的布衣呢!“我家”二字极其亲切自然,“遥隔”二字又显遥不可及。诗人四十岁离开家乡,其目的就是被朝廷录用,荣归故里。当他失败后,没有立即回家,而是选择漫游吴越。华仔觉得这也是人之常情,人刚失败的时候,总有点逃避现实,无言以对家乡父老。所以才寄情山水,纵情遨游,这样可以缓解他失意的情绪。然而,外面景色再美,自己终究只是个过客,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景物的萧瑟,思家的情绪也愈加强烈了。前四句合起来读,一气呵成,也不用对偶,这就是以散文笔法入诗的妙处,明代钟惺《唐诗归》评价道:“四语直下,只如一句。”“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华仔觉得孟浩然的诗另一大特点就是感情直率,毫无保留。在北雁南飞,风吹叶落的萧瑟秋景中,诗人体会到气候变化的寒冷,勾起了滞留他乡的哀愁,于是将这一种乡愁脱口而出,感情集中而强烈,说自己思念家乡,眼泪都要流尽了,这虽然有些夸张,但人最痛苦的时候确实不是流泪的时候,而是想流泪却流不出。“归帆天际看”化用谢朓的“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不仅自己思乡,而且家人也在盼望着自己回去。家人殷殷期盼,遥望着“天际”的“归帆”,不知道哪一片才是我家浩然的呢?这里是虚实结合,从自身和家人两个角度,抒发离家之久,乡愁之浓。“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这一句用孔子迷路的典故。孔子问路,被两个隐士嘲笑,突出了入世和出世两种人生观的巨大矛盾。孟浩然本是襄阳的隐士,专心写诗,早已名动天下。可是却也学孔子一样,奔走于公卿之间,以求录用,处处碰壁。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孟浩然这种才气纵横的大诗人,真的甘心一辈子做一个隐士么?但是奔走四方,不被赏识,这种失路之悲,是比思乡之情更为深切的痛苦。这种矛盾与迷茫,一直折磨着孟浩然。所以他想问津,但是江面宽阔,路途遥远,自己的前途到底在何方?我又该何去何从?以一句“平海夕漫漫”结束全诗,充分烘托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和无助。树叶纷纷飘落,大雁起飞向南北风吹过江面,令人一阵心寒我家的襄水曲曲弯弯隔在遥远的楚云那端流浪在外,我的泪水早已流干亲人遥望,何处才是我的归帆有谁能指点我,度过这人生漫漫只留我迷失在,江面的宽阔无边唐诗宋词鉴赏辞典精装唐诗宋词鉴赏三百首中国古诗词书籍淘宝月销量¥29.9¥59.8购买已下架这首诗是孟浩然漫游吴越所作。首联高屋建瓴,气势不凡。以木叶、北风、雁南渡、江上寒等景物渲染萧瑟悲凉的气氛,令人神清气爽。颔联和颈联,承接首联的比兴手法,由自然之景物,自然而然过渡到思乡之情。用散文笔法,从自身和家人这两种抒情角度,抒发了早已厌倦漂泊,然而家乡却遥不可及的哀愁。最后表明,隐藏在思乡之情更深处的矛盾和痛苦,那就是仕途无望的失路之悲,出世入世何去何从的迷茫和苦楚。这是比思乡之情更难以排遣,并且伴随诗人一生的悲哀。这也是整个封建时代,多少怀才不遇而且不愿趋炎附势的士人的悲哀。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gfanzx.com/xfyw/197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