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
首页
襄樊简介
襄樊地点
襄樊市场
襄樊要闻
襄樊发展
襄樊天气
襄樊旅游
襄樊信息

闫双云回忆录苦乐人生46

(年8月闫双云与两个小儿子在襄阳合影)

(本节梗概:三岁回到马道口,自由散漫最淘气)

就这样,儿子长到三岁,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了。夕平他姑奶奶一看我们母子很可怜,就让我把小儿子送回老家樊城马道口上幼儿园。不久我的工作调动了,调到市二米厂(三仓库)当保管员。这样离家也近些,孩子上学也近些,这就好多了。开始王三跟我在厂里住,在二米厂对面的迎旭小学上学。以后王三读初中时,姑奶奶管不住顽皮的四儿夕平,就把老实听话的王三换回去住。在老家,每天王三拉风箱用稻谷壳烧灶,姑奶奶做饭,王三边拉风箱,边借着火光看书,他的眼睛也弄近视了。

(襄樊市二米厂、三仓库原址。大门和仓库。王夕平摄影)

(迎旭小学对门的马道口幼儿园,闫双云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幼儿园。王夕平摄影)

(夕平及其哥哥上学时迎旭小学的教学楼。王夕平摄影)

(著名的历史悠久的迎旭小学被拆迁了。闫双云的四个孩子都是这所学校培养的好学生。王夕平摄影)

我丈夫王立安自年元月调到襄阳地区丹渠工程指挥部工作,年底才调回来。那时家里真困难,实在穷。王立安的二老常年纺麻线,理铺衬糊壳子,卖一点钱补贴家用。家里只有一张床,晚上睡觉姐姐和哥哥四人挤在一张床上没法睡。于是这两个小儿子经常到二米厂里跟我睡。可是,两个儿娃子(男孩)在一起,很顽皮,经常你捅我一伙子(也叫“一豁子”,襄樊话,一下子的意思。),我打你一伙子,两个人天天如此,笑笑嘻嘻地疯着玩。后来我感到实在难管,两人在一起疯着玩,既影响他们学习,也影响我工作,于是我这才把王三留下,把王四送回去将就两年。(心理学上,这叫过早分离,小孩缺乏陪伴和安全感,对小孩成长非常不利。王四性格暴躁倔强就是这样造成的。编者注)

(闫双云的女儿、两个小儿子与姑奶奶合影)

年9月,王四上小学一年级,王三上小学三年级,两兄弟都在一个学校,即襄樊市迎旭小学。小学一年级,班主任丁老师就让夕平当学习小组长。由于米厂的孩子和同学又在一个班,有时好欺负他,笑他是小组长,光好打闹。他并不愿意当组长,要骂对着骂,要打对着打架。我对他说:"你要向三哥学习,问三哥怎么办。"三哥教他好好学习,少接触这些不讲理的孩子。学打乒乓球,跟大哥学习。在二米厂十年,我为孩子们学习领上路,就很少管他们,教他们的自己成才,听老师的教导没错。

我经常教育孩子:"我家贫穷,一定要有志气,要上进,不要和别人闹事,影响团结。"夕平,学习真可以,他跟着两个哥哥们学练字,大字小字从小基础都好。在校不当干部,老师不行,主要是因他学习进步快,比班上其他同学强一点,就是脾气倔,很认理。别的同学不服气,他不理他们,各学各的。

他从小精力旺盛,喜欢爬高上低,喜欢上树,蹦蹦跳跳。时间大约是年至年之间的一个夏天(李子上市的时候),一次樊城一处失了火,他听到消防车的警报声,出于好奇,想看是哪里失火,就火速爬上对门杨贵林家的房顶,(三天不挨打,上房子揭瓦。编者注)之后又从两三米高的房子上直接跳下来,结果右脚软组织被跌伤,脚背肿得老高。他痛得难受,不能上课。

(闫双云丈夫的姑妈的老屋。闫双云的四个孩子都是在这里长大的。对门就是理发师杨贵林家。王肃平摄影)

妈妈我医院治疗,医院治疗。医院,我等待医生叫号,他怕治疗,趁我不备跛着脚悄悄地溜走了。我好不容易找着他,又是给他讲好话,又是说给他买水果吃,他才同意配合治疗。医生看了,说是软组织损伤,涂抹了一些活血的药水,在脚上缠了纱布,包扎了一下,最后嘱咐我们回去休息静养。看完病,我边背着夕平往回走,边对他说:“妈妈回去给你买好东西吃。”走到东风路口,正好遇到了一个河南拉板车买李子的商贩。看着又圆又大的紫红色的李子,我问儿子想不想吃梅子,他说想吃,我就给儿子称了几斤李子。

(东风路、大庆路、肖家台交汇口。当年看病经过的路口。闫双云当年给小儿子看病买李子的地方。王夕平摄影)

以后他回校又把学习全赶起来了,从此再也不顽皮了。在学校,教师说的话,他听。受他大哥的影响,他喜欢打乒乓球,也尊敬迎旭小学的体育教师王国典。

(晚年闫双云与小儿子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王夕平摄影)

编辑:王夕平王甫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gfanzx.com/xfxx/16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