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分线----------
最近网上有个热门话题:
建议一些城市恢复古称
比如黄山市恢复老名字徽州,你怎么看?
▽
此消息一出,西安也坐不住了,“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多美的名字,我要叫回长安!
咱大湖北的小伙伴们更不淡定了
湖北好多城市都有自己的血泪史
一些城市原本有着高大上的名字,
一改秒变城乡结合部!
土的掉地上都能扬起两斤尘........
江陵荆州VS
江陵的城市前身为楚国国都“郢”,从春秋战国到五代十国,先后有34代帝王在此建都,历时年。至汉朝起,江陵城长期作为荆州的治所而存在,故常以“荆州”专称江陵。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荆州一日还”总少了一些诗情画意!
黄州黄冈VS
当年苏轼被贬到黄州,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当人们想到黄州时还能想起当年苏轼在赤壁怀古的情景,然而当人们听到黄冈的时候,首先想到的却是黄冈密卷。
广济武穴VS
广济这个名号也是大有来头了,因为靠近广济河,而且佛教兴盛,所以又名广济佛国,李白大哥的诗句“直挂云帆济沧海”说的就是咱大广济。武则天执政之后,武姓人士从四川搬来湖北,到明朝时因为姓武的越来越多,北江口更名为武家穴站,所以“武穴”一名由此得来。武穴的油菜花很好看,盆友们春天可以去玩哈~
竞陵天门VS天门市最早叫做竟陵,后晋时,为避石敬瑭名讳(“敬”与“竟”同音),遂改竟陵县。汉朝时又恢复竟陵,北宋时,因避讳为避赵匡胤祖父赵敬之讳,再改竟陵县为景陵县,到清朝时,又特么避康熙陵寝名(景陵)讳,索性因境内有一座天门山改名为天门县,到如今已成为天门市。
天门人表示总被外地人认为是湖南张家界的,因为天门山……有时还会被问是南天门的还是北天门的……(╯‵□′)
沔阳仙桃VS
湖北佬都晓得“沔阳三蒸”,沔阳就是现在的仙桃哈,其实我也不晓得这个改了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毕竟“沔”字很多人不认识,改名后是不是更容易叫人记住呢?
唐朝以前,沔阳人被称为“沔中蛮”,可见这名称历史悠久,突然变成个桃子,接受无能哈~
襄樊襄阳VS襄阳的更名路也是艰辛啊,从西汉时就叫做襄阳,射雕英雄传里的襄阳城就是这里啦!
50年代时襄城和樊城合并,称为襄樊市,到年又恢复成襄阳市,为此还花费了1个亿的更名成本,简直肉疼!不过好在最后继续了历史传承。
蒲圻赤壁VS
晓得你们不会读啦,蒲圻(púqí),指的是荸荠,别告诉我你不造…三国年间黄武2年,这里就叫做蒲圻县了,直到年才改名为赤壁市。
应该说这个改名是很成功的,借了三国演义里的赤壁之战,一炮而红,比连字都不认得的“蒲圻”好多了,瞬间让人联想到东汉末年分三国的气势!
光化老河口VS
这个名字真的改太失败了!以前明明叫光化的!人家唐昭宗的年号就叫光化好不,多么炫酷!后来不知怎地,把好端端用了年的高逼格名字抛弃了,改成了“老河口”这么三个土到爆的名字,浓浓的城乡结合部杀马特即视感…
均州丹江口VS
战国时期,这里还叫做均陵,到隋朝时改名为均州,到民国改为均县,属襄阳道。年时撤销县,改为丹江口市。从此以后均县古城不仅仅是沉入了水底,在百姓口中也消失掉了。尼玛改为丹江口后有种随时被淹没的赶脚…
绿林山大洪山VS
湖北伢不晓得吧,大名鼎鼎的“绿林好汉”竟然出自这里!西汉时王莽领导的农民运动就在这里爆发的!后来绿林山改成“大洪山”了,脑补一下彪形大汉拍着胸口说:“俺可是大洪山好汉”,那feel…醉了…
那些改名后肠子都悔青的城市还有…
长安?西安
(陕西)
长安给人的感觉是这样的:
丝绸之路的起点,
“买花载酒入长安”
多少人的长安梦是从这个名字延伸出去的?
西安
原谅我只想到了
肉夹馍
庐州?合肥
(安徽)
曾经是古典庄重、烟雨飘渺的庐州
▽
现在却变成胖子组合-合肥,总感觉着画风哪里不对
▽
汝南?驻马店
(河南)
汝南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是古典高雅的气质
▽
变成驻马店之后...
▽
我选择死亡...
崇安?武夷山
(福建)
武夷山这个名字还是不错的
让全国人民记住了这个旅游城市
九原?包头
(内蒙古)
这气质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一下从广阔无垠的草原
穿越到了路边烧烤摊
兰陵?枣庄
(山东)
“兰陵王”搁现在是“枣庄王”,“兰陵王入阵曲”就是“枣庄王入阵曲”……“枣庄”的起名逻辑其实跟“兰陵”是一样的:枣树多而成庄。
如果把兰陵王改成枣庄王,那画风,你们自行脑补一下
常山?石家庄
(河北)
常山赵子龙,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大家想象一下这个画面,赵子龙驾马而来,大喝一声:我乃石家庄赵子龙。额...
同时,
琅琊——临沂(诸葛亮的故乡);
九原——包头(吕布的故乡);
常山——石家庄(赵云的故乡);
幽州——保定(张飞的故乡)……
辣么,上述几人见面之后,脑补一下:
“大家好,我是包头的吕布。”
“大家好,我是保定的张飞。”
“大家好,我是临沂的诸葛亮。”
“大家好,我是驻马店的袁绍……”
对不起,写不下去了,画面太美……
而咱们的大石首,原来叫啥呢?
让小编来给你们科普科普~~
石首古称
百濮国,出自周朝时期濮人所建百濮国,属于以国名字讹为氏。
据史籍《路史》的记载,周朝时期有两个百濮国,一在今湖北石首,一在云南思茅。
一个百濮国,是春秋到战国时期,楚国熊氏后人封居在今湖北石首一带,建立了百濮国,其国人时称濮人,后以国名“百濮”为姓氏,称濮氏,后有人简化笔画以同音字“洑”为姓氏,称洑(fú)氏。
还有一个更古老的百濮国,在今云南省南部的思茅地区。商周时期,那里居住的土著民族,称为濮人。周武王伐纣后,将其部落的酋长或头人按公候、伯、子、男封国,后亦称百濮国。现高棉语系的布朗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就是该支濮人的后裔。后其国人以国名“百濮”为姓氏,称濮氏,后有人简化笔画以同音字“洑”为姓氏,称洑氏。
专治白癜风的医院咋样治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