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果然“失算”了。
襄阳计划投资65亿元的“卧龙古镇”拆除时,南阳卧龙岗“复岗建设”正如火如荼。你造假景观,我恢复真遗迹,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堂堂大南阳胜券在握。
诸葛亮站在南阳卧龙岗上朗声大笑:“臣本布衣,确实躬耕在南阳......”
潜台词是:襄阳,歇歇吧!
诸葛亮何出此言?
因为,襄阳和南阳“争抢”诸葛亮的躬耕地已较量多个回合。并且,都是襄阳主动“亮招”,且屡屡“失算”。
远的不说,就从年说起吧。当时,因《三顾茅庐》邮票的首发地问题,南阳和襄阳展开“拉锯式”论战。最终结果是,两地同时首发,算是旗鼓相当,未决胜负。
随后的十几年,双方的争论时有发生。
年,已经从初中语文教材中删除十年的《隆中对》,被人民教育出版社重新收录。但是,注释变了:“隆中,山名,在现在的湖北襄樊。”《出师表》中对“南阳”一词注解也为:“南阳,郡名,在现在的湖北襄阳一带。”《襄樊晚报》的《〈隆中对〉"复出"的背后》一文,透出了他们五上北京“公关”的秘密。
堂堂大南阳,岂能任人颠倒历史?
南阳晚报快速反应,第一时间通过专家质疑的形式,将新编初三课本中《隆中对》及《出师表》中有争议的编注刊登了出来;紧接着,全文转载《襄樊晚报》记者采写的《〈隆中对〉"复出"的背后》一文,让社会各界了解《隆中对》"复出"真相......连续报道,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