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秦岭
宋小明
秦岭,横亘于陕西关中平原与陕南盆地之间,危乎高哉,与天地同存,和日月星辰共辉,它是华夏文明的龙脉,是陕西版图上的地标,是我虔敬膜拜的图腾,亦是我生长于斯的静美家乡。我的祖籍在陕南汉中,父亲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从军队转业到地方,为支援山区建设,他放弃汉中老家的优渥生活,甘愿奔赴秦岭深处的佛坪县工作,扎根山区,奉献终生。我出生在山里,像蒲公英的种子,落地生根,开始今生的山地生活。我从记事起,便目触青山,耳闻天籁,沐浴绿风,呼吸花香,仿佛置身山水画里。及至成年,我参加工作,从基层乡镇工作到县城,一直迂回在秦岭深山。时日一久,我觉得大山不仅是山里人的家园,得益山水滋养形体,而且长养树木一般蓬勃向上的精神,形成支撑苍天的雄伟气魄,石缝之树的坚韧品格,溪流般的不息心性,习险耐劳,耕作生活,筑梦家园。我虔敬大山,它是我顶礼膜拜的图腾;我喜爱苍山、飞瀑、流泉和四季美景,这是上苍赐予我的无量福祉,使我彻心彻肺地钟爱秦岭山水,珍惜身边的一草一木,如同珍视自己的眼睛。秦岭是山海世界。登上佛坪北边的光头山顶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目光所及之处,全是层叠不尽的青山,有的山脊曲线恰如卧佛,有的颇像狮子,有的则似睡美人;有的山高,有的峻峭,有的富态,有的奇异,皆有看头。绵延天边的远山,在蓝色天幕的映衬下,像卧在岁月深处的苍龙;起伏延展的座座山峰,如凝固的巨大的海浪;无数条沟壑梁峁,又像被天神犁过的土地,撒了所有物种,长成绿涌天际的大风景,大气势,大境界。秦岭是植物王国。高峻的山体,有效地阻挡住北方的寒冷气流,北高南低的地形,又与东南面的太平洋暖湿气流相迎,形成温暖潮湿的季风气候,雨量丰沛,河溪纵横,因而植被繁茂,植物达三千八百三十九种,其中我国专属独有的植物一千九百四十三种;还有“华山新麦草”、“太白红杉”、“庙台槭”等三百一十八种秦岭特有植物;列入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六种,二级保护植物二十六种。如此丰富多样的植物,造就了秦岭的绿色,无山不青,无水不碧,满目绿色,恰似硕大无朋的翡翠,展现在苍穹之下,是陕西省,乃至中国北部生态环境最好的地方,素有“生物基因库”、“植物大观园”和地球“绿肺”的美称,其功能无可替代、无可比拟。秦岭是动物乐园。“良禽择木而栖”,广袤的山野,温暖湿润的气候,茂密的森林植被,无数的山泉溪流,决定了秦岭是一块美丽而神奇的土地,野生动物必然在此安居,无忧无虑地繁衍生息。科学调查表明:秦岭有兽类一百四十四种,爬行类四十一种,两栖类十九种,鱼类一百二十三种。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十六种,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十六种,陕西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五十二种。大熊猫秦岭亚种的种群数量,已增至三百四十五只,其数量增幅、野外遇见率和分布密度,居全国之首。一个多世纪以来,经过科学家的深入研究,发现大熊猫在几十万年前,曾是“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中的一个举足轻重的成员。那时候,人类还处于猿人阶段,大熊猫便是人类始祖们的近邻和朋友。在第四纪冰川时期的气候巨变中,这个动物群中的上百种成员都消亡了,就连剑齿象、剑齿虎、中国犀等威武雄壮的猛兽,皆未逃脱灭绝厄运,唯独大熊猫却神奇地生存延续下来,成为自然界的劫后遗老,动物世界的“活化石”,珍罕的国之瑰宝。秦岭佛坪地区,是大熊猫在地球北缘分布的一块栖息地,每二点五平方公里就有一只大熊猫,分布密度之大,位居第一,是大熊猫的故乡。秦岭是鸟类天堂。缘于生物多样性和良好的生态环境,秦岭成为鸟类繁殖生栖的野性天堂。秦岭有野生鸟类五百二十一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十一种,二级重点保护鸟类五十四种。春回大地,百鸟争鸣,啾啾起落的鸟鸣,奏响生命之曲。阳雀叫得最早,“李贵阳,李贵阳”,鸟音与佛坪本地人的口音一模一样,不知是鸟儿学会山里人的腔调,还是山里先民模仿鸟儿的音调而形成了本地口音?民间传说,阳雀原来是一位美丽的养蚕姑娘,她有一位英俊勤劳的心上人,名叫“李贵阳”,俩人未曾成婚,李贵阳上山打桑叶,供姑娘养蚕,俩人情感笃定,只等蚕儿吐丝时,俩人就可完婚。一天傍晚,李贵阳打桑叶迟迟未归,姑娘心急如焚,只有占卦问神,神说:李贵阳死在青潭。姑娘盼郎心切,错听为“李贵阳死在青山”。姑娘气绝身亡,灵魂变成一只黑色小鸟,她飞呀飞呀,哪里有绿树青山,她就飞到哪里,不停地叫着“李贵阳!李贵阳”……“豌豆划壳,擀面烧馍”,春天黎明时段,豌豆鸟声声啼鸣,亦如佛坪人的口音,清亮、婉转,闻之亲切,温馨着山里人的梦境。豌豆鸟叫了,预示气温逐渐升高,人们应该早早起床,珍惜春光,播种又一年的希望。鸟语中还有京腔,有种鸟儿叫道:“狗傲,狗傲,狗傲”,颇像某人在用标准的普通话呼唤远处玩耍的小狗,抑扬顿挫,韵味十足。有种鸟语酷似陕西关中人的口音:“女——儿,你回去!女——儿,你回去!”此鸟一叫,预示天气会变,其应验率极高,不亚于电视、电台发布的天气预报,使人惊叹不已!还有几种预报天气变化的鸟儿,水罐子鸟发出类似汉中洋县人的语音,“乌嘟嘟——水水,天爷晴,不晒谷,下了雨,没饭吃”。另一种不知名的鸟儿,多在夏秋时节鸣叫,“天作怪,天作怪,天作怪”,语音又如汉中城固人的口音,清晰、急促,边远山区的人户,就是凭这种鸟语了解天气变化,安排生产生活的。俗话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种雌雄伴飞的鸟,经常在灌木丛中鸣叫,一只鸟像人一样发问:“叫啥子?”另一只鸟应答:“叫舅舅!”语音清脆,如同佛坪人对话,如此一问、一答,循环不休,使人闻之忍俊不禁。寒号鸟亦是双飞双栖,一般在秋冬夜晚鸣叫,一只鸟叫道:“困进去点点喏!”另一只鸟答应:“好!好!好!”鸟儿不断鸣叫,使人联想到:两只鸟儿同居一巢,一只鸟占巢过多,另一只鸟觉得巢穴狭窄,于是叫对方向巢穴里面挪挪,对方许是觉得理亏,应声说好。想象那般情景,就觉得鸟儿如人,温馨有趣,生命是多么美好呵,便会情不自禁地兀自发笑。秦岭是艺术宝库。开凿于东汉时代的子午道、傥骆道,穿越秦岭天险,是古代长安通往襄樊、汉中、四川的著名官道,相当于现代的高速公路。唐玄宗时期,杨贵妃喜食荔枝,李隆基为博爱妃欢心,诏令南方地方官员采摘新鲜荔枝,快骑昼夜飞驰,由子午道送达长安。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傥骆道亦然,走过三国大将军曹爽、蜀国大将姜维、东晋司马勋、唐王朝德宗与僖宗皇帝,以及军队、政要、商贾、文人、旅客,产生了如司空曙、孟贯、欧阳詹、朱铎、何景明、许孙筌等历代诗人吟咏秦岭的大量诗词,尤其是汉中褒谷《石门颂》摩崖石刻,被历代书法家视为神品,有“书法瑰宝”之誉。即便是现代,秦岭依然是艺术家汲取营养的艺术宝库。常有摄影家、画家、美术院校师生,抑或诗人、作家及音乐家,远足秦岭山野,眼观心记,各取所需。看吧,树木形状个性毕具,枝叶整齐下垂的,如朝山的圣徒;枝杈繁多的,像千手观音;枝杆坚锐的,如铁甲巨犀;蟠扎于崖壁缝隙里的霜皮古松,又像将飞的蛟龙;亭亭玉立的,则似秀气娇美的小女子……看什么像什么,呼之欲出,给人以丰富的想象。随着海拔的升高,森林植被呈垂直带状分布,层次分明,异常美丽。阔叶林带,树种繁多,林木高大茂盛,枝叶浓绿肥硕,郁郁葱葱,浩如瀚海。针阔叶混交林带,以油松、铁杉、桷栎、化香、山杨、牛皮桦等高大乔木为主,其下是枝杈纷呈的盐肤木、映山红、珍珠梅,底层是翠绿如云的松花竹,风姿绰约的蕨类和莎草,密密层层,阳光照射不透,弥漫着神秘的气息。针叶林带,主要是油松、五角枫、巴山冷杉等耐寒常绿针叶林,树木密集,粗壮挺拔,枝桠斜伸以至下垂,针叶浓密碧翠,或如巨伞,或像古塔,极其悦目。灌丛和草甸,主要分布于高山阔梁地带,与针叶林间相分布,灌丛植物大多低矮苍老,苔藓覆裹,且在野风的长期雕塑下,形状古雅,千姿百态。草甸是以多年生中生草本植物为主体组成的植被,春夏时节,草碧花艳,色彩纷呈,展示着天地间所有的绚丽颜色,美轮美奂,不可方物。进入原始森林,闻着不同树木植物散发的混合气息,如品琼露玉液。偶尔可见薄雾在远处悄然飘游,淡如轻纱,缥缥缈缈的,轻笼了树木花草,迷离似梦:树木梦着长高,藤蔓梦着缠绕,竹篁梦着翠绿,碧草梦着清幽,野花梦着艳丽,岩石梦着不朽,天地造化的一切,皆在梦一般的静谧里浸润着。至于浓荫深处的溪瀑,清音幽幽可闻。起风的时候,林涛声由远及近,绿色的声音海浪一般,一浪高过一浪,推卷着,翻涌着,呼啸而过,树木枝梢纷纷摇曳。山风刮够了,森林便陡然复归于深入灵魂的静穆,弥散着湿润、清凉、芳香的气息,天籁,地籁,林籁,万籁俱寂。秦岭是寻梦圣地。常言道:“世间好语书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秦岭自古就是佛道圣地,不仅太白山、光头山、紫柏山是名胜仙境,诞生了太白金星、药王孙思邈、西汉开国国师张良等许多修炼成仙的神话故事,但凡奇山异水、花木掩映、风景称绝之处,皆有寺庙道观,晨钟暮鼓,信徒朝拜,香火炽盛,使秦岭愈发显得静穆和神秘。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幸福指数低,日子过得鸡零狗碎,一地鸡毛。有人便向往闲云野鹤般的隐士生活。据媒体报道,秦岭主峰太白山南边的终南山里,栖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归隐人士,他们返璞归真,布衣芒鞵,喝山泉,食野果,种蔬菜,捡柴火,过着简朴的修炼生活,自得其乐。我理解那些归隐者,他们被凡俗生活压抑得太久了,想给人生推开门窗,通气,透光,换一种活法。他们化繁为简,道法自然,寻梦山水,放牧心性:让阳光雨露沐浴形骸,让琼流飞瀑荡涤尘垢,让天籁之音抚慰心魂,让野风绿浪播种生机,使生命回归本真的状态。而我福缘深厚,三生有幸,能够成为大山的子孙,拥有走不完的苍茫大山,看不尽的飞鸟流云,四季变幻的大美风景,悦目赏心的纯净蓝天,还有清新肺腑的空气,珍贵的野生动物,稀有的孑遗植物,奇异的罕见花卉,以及不绝于耳的鸟语,在如此境地里生活,觉得自己恍如神仙,确切地说——仙居秦岭,就是神仙。作者简介
宋小明,供职于佛坪县文化馆,系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热爱文学,笔耕不辍,已在市、省、国家及海外报刊和网络平台发表文学作品余万字,多篇作品入选各种文选、文集,多篇作品获全国性奖项,出版散文集《可爱的佛坪》、《寻梦山水》。秦川文化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