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选自另维《每一天梦想练习》后记。
这是我刚满18岁的时候,
写的高中生活总结,和大学生活目标。
那时候我热衷于规划未来,
给自己规定了六个“希望”。
那时候我还没见过美国是什么模样。
现在是年7月19日下午两点,我结束了上午的直播工作,回家煲汤烧菜自我解决之后,惬意地躺上床,打开枕边夹了书签的《马丁·伊登》,喝一口茉莉蜜茶,窗外的天一片澄蓝。
距登机还有30天。
日子充实而自由,长假很长。
一、我希望你不负过往的努力
过去一年都在漂泊辗转。
北京,武汉,上海,香港,襄樊,一座城市连一座。
我租住小区里廉价的地下室,寄住大学女舍,躺在火车上度过一夜一夜又一夜,偶尔回家。
我要备考,赶考。
家乡的新东方没有国外考试部,于是我背井离去,多少年来波澜不惊的校园生活,小城故事,在一顷刻间天翻地覆。
我和陌生的人一起上陌生的课,我窝在简陋潮湿狭窄的房间床上夜以继日地背单词,我的生活只剩一大摞厚得令人发指的OG[OfficialGuide,出国考试的官方指南]和题集,原本还算优势的英语科打击得我体无完肤,我每天都在不停听完全不知所云的听力,对着录音机大声自言自语,拼命训练30分钟words+的打字速度。
我打中文很快,但一换成英文,手指就不听使唤。
我对着明明会做,却时常因为看不太懂而出错的数学题欲哭无泪,对着最擅长的作文,因为没办法用另一种语言写出漂亮句子抓烂了头发。熬不过去的时候,我就把留学路上已经攻克的关卡一件一件写在纸上,数一遍,告诉自己已经走很远了,马上就考试了,胜利就在不远方。
17岁这一年,因为发生得太多,日子漫长得好像怎么也过不完。
还是过完了。
从漫长的黑暗里探出头来,突然终于喜欢上了一直都自卑又普通的自己。
二、我希望你继续写下去
查分,写陈述报学校,签收I-20,一个人再跑北京面签。
VISA到手的时候,已经停笔将近一年。感觉一生都没有停过这么久。
终于登陆QQ,重新盘算起已经落了灰的写文计划。
我一直相信,7岁的中国少年作协,8岁的鲁迅文学院,一连串三四年的“中国少年作家杯”,高中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所有的奖项、发表与肯定,“小”字当头是唯一的原因。
年龄的噱头写在姓名前面,文章的质量便不再是人们关怀、关心的了。
好在,我清楚自己真实的水平。
年我给自己取了“另维”这一名字,从路边论斤卖的旧书摊拾起一本叫《心情花园》的3.8小杂志,顺手翻到末页的约稿信,脑子里莫名其妙蹦出一句“这我也能写啊”开始,好像无所事事的生活一下子就充实了。
放学不回家,滞留在租书社里收集杂志内页的约稿信,买本子,写小说,放学回家用电脑打出来,发邮件,一边等消息一边写新小说,没完没了。一天接一天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马不停蹄。
我唱歌不好,逛街不懂,卡五星学不会,喝酒也不行。KTV、出去玩、聚餐……他们培养感情的一切项目都使我出丑,连跟女生手挽手都会莫名尴尬。我像一个小病孩儿,融不进我出生长大的家乡。我羡慕护着我的、谁都喜欢人精儿同桌古小吉,可是我成不了她。
我只能把自己关在写作的小世界里,守着孤独的小领地默默长。
我在投稿论坛里认真学习他们强调的格式。
打开我的邮箱,标题上的“”字符垂直排列,无比整齐。我把它们一一投出去,然后看它们一封接一封石沉大海。
不是不难受,不失望,不置疑自己。
好在,熬到12岁下旬,我发现自己已经对石沉大海麻木了。
怎么中稿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不管怎样,我不要我写的故事一边只在班上传阅一边还得提防班主任没收,自娱自乐还要忍受被班主任突然出现在窗边连这本子一起收走撕掉的恐惧。
如果它们能变成铅字,出现在报刊亭,图书店,出现在襄樊以外的更大世界,被更多人看到,班主任就再也没有办法凭一己之力毁掉我的心血了。
我太知道我想要什么。
于是我继续打字,发邮件,写小说。写小说,打出来,发邮件,没了没完。
渐渐的,我开始收到退稿信。
我收到的第一封退稿来自当时还在《星光少女》的《花火》小狮。
他回复,“文字灵气还是有的,但情节的编纂和叙述能力有待提高”,他给了我一个笑脸,一句加油。
我至今都清楚地记得,我那一刻坐在书房那台笨重的金长城电脑前,多么的感动和感激。
那是我的起点。
低、差,但至少自此有了条模糊的路。
12岁快结束的时候,我终于得到了第一份以另维为名的稿费。
爸爸把汇款单拿进房间,说“你看这是什么”的时候,我跳得地板都要塌了。
55块,我甚至不舍将那张标有“稿费”字样的汇款单兑成现金。
我因此结识到一个编辑,小心翼翼加上QQ好友,厚脸皮一点,给他的稿子便都能亲自问出结果。
我开始渐渐摸出门道,编辑和写手之间的。
15岁,我因为QQ里的编辑和写手好友比现实生活中的朋友更多了,只好将写文用QQ和生活用QQ分开,一个网名另维,一个保持着正常的网名。
我发邮件等消息的生活状态,也渐渐转为月头被约稿,月尾被催稿,用稿信息几天就来了,我每个月都能因此得到些小额收入。
志同道合的朋友塞满了QQ,我用这资源申请做了杂志的兼职编辑,每天都守着杂志的公共邮箱,接收、审核着最初那种写着“”字样的邮件,一封一封全是小朋友们充满期待的雀跃的心。
收稿,看稿,上交稿,拿工资,继续收稿。
写稿,交稿,收稿费,被要稿,继续写稿。
两条线交叉缠绕,生生插进我的高中校园生活里,奇妙的生活状态,一边给予一边吞噬着我的生活。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
如今,我的退稿率远小于过稿率,我甚至不再为单笔两三千块的稿费悸动,我的写稿生活每个月都在井然有秩的循环,并且很奇妙的,开始被极小一撮人记得。
还好,我依旧清楚,我仅仅是获得了一种附加生活,芸芸众生,我并没有写出什么不得了的名堂。
我今年18岁了,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在这条路上走多久。
我所知道的是,我过去一直很努力,我现在依旧在努力,我将来会更加努力。
陌生的国度,我希望好好吸收,收集全新的素材,在大学四年里出一本对得起自己的好书。
三、我希望你继续好好爱篮球
如果你注意过我,便能轻易发现,我的爱好栏里有且只有一样东西,篮球。
虽然琴舞皆沾,写许多文,我心里并没有能与篮球并驾齐驱的爱好。
初中那几年,几乎全给了篮球。
11岁想去体校的篮球兴趣班,妈妈说女孩子好好学跳舞打什么篮球。
还好我有钱。
块,我拿了小学三年级全市作文奖的金奖奖金,偷偷缴了。还在缴完之后,跑去体育用品店买了全套设备。斯伯丁篮球,球鞋,球衣。那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花自己挣的钱。底气十足的感觉爽爆了。
钱都交了,妈妈也没办法。只能放我去。
从此,每个周六日上午九点,我都会去篮球馆打球,从樱木花道一般的站在场边墙上运球、单手运球、单手变相,到加入大部队,跑着全场“8”后转身、上篮、投篮、摸高,一气呵成。
我们或站成一排或排队奔跑,上午的阳光透过铝合金窗打在地板上,下训后闹作一团,互相踩腿放松肌肉,又嬉笑着用造型怪异的扁拖把一边蘸汽油一边拖球馆。
那是我无论如何也不能忘却的美好。
迷恋篮球场,迷恋NBA,迷恋一个又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球星,从艾弗森到奥尼尔到如今如日中天的科比,那么多个日子我逃课看球,中午不回家看球,我那么喜欢如此喜欢篮球的自己。
可惜身高毁所有。不得不在初中毕业就告别体校,寻找其他的人生路。
好在,因为真的付出过,懂过篮球,又在一系列出国考试之后,终于提升和证明了英语成绩,又有不少在文字创作上的经验,三样加起来,我通过了腾讯NBA文字主播的应聘。
我喜欢这种一环套一环的良性影响,像车轮一样咕噜噜滚转起来,把自己的生活小天空一点一点滚大,滚开。
更喜欢的是,终于又有了一次机会,表达与分享对篮球的热爱。
我刚刚完成的第一场试播,像我的第一篇小说一样烂。
播的时候急得要哭了。
播完之后放松下来,终于有空隙可以趴在桌上好好哭出来。
但都没有用。
哭没有用,感到羞耻没有用,妄自菲薄没有用,唯一有用的,是重振旗鼓,查漏补缺,真正的提升实习。
这一套,早就从“写文投稿石沉大海”到做“长线写手和杂志编辑”里学会了。
人啊,受过挫折的地方都会变坚强。
如果这一生有机会通过试播,为即将开始的留学生活再添一块崭新的拼图。
如果有幸做一名NBA直播员,我一定会好好用功。
因为爱篮球。
因为年轻不会长的,花出去的时间,一秒也不想白费。因为不能辜负给我机会的人。
因为我一接近篮球,就好快乐。
四,我希望你把生活过得丰富有趣
我一直相信,感情是一种一旦经历多了就会麻痹的东西,我必须珍惜感情里的青涩、纯净和美好。
这是我写少女小说的生命线。
我希望坐结行亦结,结尽百年月;我希望女子不来,水至不去,尾生抱柱而死;我希望一生一世,只此一双人。
除爱情之外,我渴求一切经历。
诡异的,惊喜的,快乐的,痛苦的,无论什么,统统过来。人生是因为经历一笔一笔丰盈和精彩的。
我做过很多了。
我去蛋糕店打工,学会调特奶茶和各种颜色迷幻的饮品;我在车展和颁奖会上做礼仪;我主持一些小节目小活动;我在街舞团跳爵士,也三不五时去帮幼时的古典舞老师看看小学员,我接触拉丁尝试摩登舞;我想尽一切办法旅行。
闲散在家的时候,我跟着钟点工买菜做饭,学习她们的拿手好戏;在这屋里弹弹钢琴,那屋里勾抹古筝,对着幼时留下的壁镜把杆跳舞;兴致来了便制一些蛋糕店里学来的小点心;用最大段的时间看书,想怪问题。
总之,世界太好玩,无论在哪里,都停不下来。
生而为人,我真幸运。
松子如果能来找我就好了~
我马上要去更大的世界了。
希望在那里,看更多书,去更多地方,遇见更多形色不一的人,攒出属于自己的丰盈富饶的仅此一次的年轻,攒出写都写不完的素材库。每一天都不虚度。
生命长度有限,但宽度无限。
我希望自己活得很宽很宽。
五、我希望你用功学习,考进商学院
但,以上都是调味剂,都不应该是我接下来的人生主题。
我常问自己,我究竟想成为怎样的人?我到底想过怎样的人生?
好大学,最后四年或者六年校园生活,精修所有功课,尽最大可能挖掘图书馆的价值。
踏入社会,哪怕无法迅速在崭新起跑线上冲出头,至少要用大学和大学成绩单证明:我有能力有毅力,付出比别人多得多的、有效的努力。
这些答案一直很明确。
我已经听说了,我想进的华盛顿大学商学院,校内录取率20%。
我未来遇见的10个人里,八个会倒下,我绝对不做那1/8。
大学啊。
我已经攒足了气力,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比80%的人更努力。
如果失败了呢?
人生没有失败怎么行,路有那么长,一口气就跑完了,太无聊了啦。
小另维。
你会遇到好多困难。你想要的都不容易。
你这么年轻,你千万别放弃。
列好目标,不要迷茫。一秒也不要。
把生活节奏,学习和工作的精力分配掌控好。
如果不能比别人优秀,你至少要每一天,都比昨天的自己更优秀。
六、第六个希望留白,我也不知道你即将遇见什么,那就祝你享受未知吧
总结了一遍,这18年我在襄樊,不算白活。
但它们不过地基。
年,首都国际,一张飞往西雅图的单程票。
我真正的人生就要开始了。
篇后语:
隔了近十年,再看这篇高中生的大学规划,有些震惊。
我整个人,原来居然没怎么变。
原来人未来会长成什么样子,过去的每一天都是暗示。
我很爱写总结和列计划。
之前有个南广导演系的老师告诉我,她班上的学生,每一届新生的第一堂班会,她都会发给每个人一张漂亮的纸,叫他们写下自己大学四年的目标。
毕业的时候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所以大三结束我要做到哪些事。
所以大二结束我要变成什么样子。
所以大一我打算怎样过。
她每一年暑假前的最后一堂班会,都会把这张纸发给学生。
白纸黑字在手上,问问自己过去一年都做到了吗,未来一年有什么要修改的吗。
纸上的内容,一生一共有三次机会修改和调整,用一次少一次。
毕业的告别班会,老师会把这张纸作为礼物送给每一个人。
每一届毕业生打开礼物,都是呜泱一片,有人欣慰,有人恸哭。
同样四年,有的人成为了18岁渴望的自己,有的人辜负了18岁的自己。
不管结局如何,日子都是一去不复返的,谁也不能重新来过。
我想:这样的大学班主任我也想要啊!
可是我没有,怎么办呢?
自己来。
从此,我养成了每年一总结,每年一规划的习惯。
在新年第一天,一个人安安静静坐下来,打开手账,一条一条罗列这一年想做的事情。像个小仪式。
比如,想去普华永道实习,想去首尔大学修韩语课程,想旅行五次,想读20本课外书,看50部电影,想写一本书。
然后,把这些事情塞进日历里。
怎么塞呢?
拿普华永道的实习举例子吧。
稍微搜一下,就知道普华的全职实习一年开放两次,寒假和暑假,寒假我在上课,计划删除。
时间线公开透明,暑假实习七月开始,六月出结果,五六月面试,三四月开放网申。
如果打算四月网申,我至少要从二月底开始刷题库,每周一套。记在二月日历本上。
如果七月到九月在北京实习,最好五月开始打听租房,才有可能避开旺季抓瞎,选择多,价格好。五月日历本再记一项。
一年20本书,就是平均18.25天一本。也就是说我只剩17天的时间读完一本书。如果一本书页,今天就要读完30页。
……
如此规划一下,一年还没开始,已经快要排满了。
每个月,每一周,每一天怎么过,都在本子上清清晰晰。
我在《心理学:如何快速学会自律》里写过,社会心理学家鲍迈斯特有个自我调控理论,说人的意识思维容易忽略没有具象化的东西,因此人的目标越具体,执行起来越容易。
我暑假要进四大,我今年要读20本书……这些模糊的概念在大脑里,很容易被无限滞后。等人们在最后关头想起它们,往往已经为时过晚。
如果把目标拆分成一件一件具体可行的小事,塞在每一天的to-dolist里,大脑处理它的方式,自然而然就不一样了。
试试吧。
规划人生听起来玄乎,其实不难。
过好每一天便是了。
图/另维
另维《每一天梦想练习》正在热销。
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只要你勇敢坚持。
点击下方图片可直接购买:
另维是另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