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英俊
新闻联播传来噩耗,敬爱的老部长赵南起上将逝世了。他戎马天涯,走过了光辉的、革命的一生,永垂不朽!
听到消息,我陷于沉默之中,思绪联翩,“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我虽非青山,而心仰望世上高人。夜不能寐,往事不断浮现,历历在目……
军钢人呵,我要告诉你们,没有赵部长对军钢的殷切关爱,没有他的教导、鞭策、关怀、支持,难有今天的新兴铸管、新兴际华,不能忘记这段历史,不能忘记这份真情!
一
年5月,总后赵南起副部长刚从地方回归军队不久,便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六七二工程指挥部(地方称军钢)视察。赵南起部长,朝鲜族,吉林永吉县人,祖籍韩国忠清北道。年参加革命,在抗美援朝时,曾作为朝鲜族干部第一批入朝,在 司令部任作战处参谋、运输科科长,曾与毛岸青同志共事。回国后任吉林省延边军分区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打倒“四人帮”后,任吉林省军区政委,后任吉林省副省长,吉林省委副书记、省委书记。年3月调任总后勤部副部长兼副政委。也就是说来总后两个月,便来到军钢视察。
在任吉林省委书记、副省长期间,分管农业工作,主持农业改革。在他的领导下,全省粮食产量、农民人均收入、农业的投入产出等增长幅度跃居全国第一。他是我军既懂军事又懂经济优秀领导,用他自己的话说,他生来就是搞后勤的,军队的后勤就是军队的经济工作。
赵南起副部长此次全面地考察了军钢,从矿山到轧钢,军钢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在考察中,对生产过程中每一个细节都问得清清楚楚,对职工的生活更为关心,问寒问暖,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着我们的心。
赵南起副部长在军钢干部座谈会上,充分地肯定了军钢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奋力拼搏,改革进取,扭亏为盈所取得的成绩,并提出了发展30万吨钢的目标。最后他语重心长的说:尽管你们在企业整顿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这点成绩与全国改革发展的形势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环境治理方面,厂区天空烟雾弥漫,地上灰尘扑扑,许多地方连脚都踏不下去,你们能在这样的环境下长期生活、工作吗?要是这样的话,以后我也不来了。他讲到这里时,军钢领导顿感惭愧。
他接着说:你们要在企业管理上多下功夫,要创建清洁文明的工厂。创建清洁文明工厂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是为了自己好,自己享受美好的生活。我希望你们呆在山沟里,不要当井底之蛙,要借改革开放的春风,向全国的先进企业学习,更要向世界的先进企业学习。
赵部长一席倍加关爱的话,深深铭刻在我的心头,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管理是永无止境的,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尽管军钢这些年,在肖主任的带领下,“三年迈出了三大步”,自己跟自已比,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与长足的进步。可走出这偏僻的小山沟,到外面去看一看,人家更加奋发有为,与邯郸钢厂、安阳钢厂、济南钢厂等兄弟单位相比,军钢这点成绩,这点钢产量又算得了什么呢?当我们认清了军钢落后的地步,在赵部长的鞭策激励下,军钢全体职工奋力拼搏,年9月通过了总后生产部企业整顿验收,过了几年,军钢焦化分厂被河北省冶金厅评为卫环文明单位,年左右,军钢被冶金部授于环境先进单位。当时的军钢已从“十年九亏”中走出来,利润过两亿元。
二
根据赵部长指示,军钢“七五”30万吨钢技术改造方案呈报总后生产部,层层审批,方案迟迟难以批复,其中的原因一言难尽,回忆起来,都是些细微末节的技术小问题。到年3月,军钢“七五”改造方案还没获批准,我心急于焚。当时,赵部长正在京丰宾馆召集全军一个会议,不知他怎么知道了我在生产部汇报改造方案,随即通知生产部主管审批的人员,在正式会议结束的当天下午,即3月20日召集了一个专题会,解决审批中问题。
在这次专题会议上,我汇报了改造方案的“问题”。赵部长听完后,笑着对大家说:“这叫问题吗?技术上一些细微末节,高炉的铁路怎么修,工厂的同志最清楚。洪部长不早就讲了,生产部的同志没人懂钢铁,钢厂的改造要靠他们自己。搞好了,奖励他们,搞砸了,拿他们示问,惩罚他。”大家都不吱声了。
赵部长见状,追问了我一句:“老范,你就立个军令状,新高炉什么时候投产。”我胸有成竹地说:“明年十二月投产,一年半建成。”一两个小时的时间,赵部长就把审批的“难关”破了。
年5月1日,军钢举行了高炉奠基仪式,标志着“七五”改造正式启动。年春节前,田德新书记到石家庄拜访各单位,在石家庄军械学院遇到了赵部长,给他汇报了立米高炉的建设情况,并邀请他今年10月1日来工厂剪彩。赵部长听了笑了笑说:要是今年8月1日投产,我就来剪彩。田书记一听不加思索地应道:保证8月1日投产!赵部长回应了一句:那就军中无戏言,祝你们成功!
回来后,田书记告诉我,在石家庄赵部长面前立下了8月1日投产的军令状。我一听就傻眼了,工期本来从12月提前了两个月,工程安排得紧紧的了,现在一句话又要提前两个月,怎么办?我赶紧召开会议,讨论如何调整、压缩工期,努力如期完成所立下的军令状。
也许现在有人认为一年建一个高炉,不足为奇。可在当年的军钢困难,什么事、什么活都得自己干,既要搞生产,又要搞改造。既缺资金,更缺施工机械,施工条件也跟肩挑人杠差不多。但艰苦奋斗,加上赵部长的“激将法”,把军钢“逼上梁山”,步入市场经济的广阔天地。
年8月1日,高炉建成投产,军钢沉浸在一片欢庆的气氛中。当时,赵部长在北戴河参加中央会议,委派总后生产部张信副部长代表他来剪彩祝贺。投产仪式完了,张信副部长告诉我和田书记,赵部长叫我们赶往北戴河休息几天。
年8月8日,赵南起部长和刘安源政委从北戴河来到军需职工疗养院,接见了我俩,听取了我们的工作汇报及下一步的打算。赵部长听完汇报后风趣地说:看来你们是说到做到了,保证了高炉如期投产;而我却失信了,没有到工厂给你们剪彩,身不由己请你们原谅。大家听后感到十分亲切,响起了朗朗的笑声。
赵部长接着谈到了国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形势,要求军需企业也加快发展的步伐,军钢要在军需企业中起模范带头作用,促进军需企业发展,更好的为军服务。赵部长接着说:你们的改造任务很重,洪部长给了你们5年免交利润的优惠政策,今天我再给你们延长一年到年,希望你们再接再励,提早实现30万吨钢的改造目标,到时候我给你庆功。不会再失信的。
在南戴河军需职工疗养院,我和田书记休息了一个礼拜左右时间,每天上午参加军需生产发展研讨会,下午游泳休息,晚上或闲聊、或玩牌娱乐,将一切烦恼的事情暂时抛在脑后。
没过几天,我的神经又被扯动了。在总后生产部的研讨会上,孙部长谈到在襄樊建设的、洛阳的等几个建设项目,遇到了资金上的困难,话里话外透露的意思是,希望军钢能利用手中的钢材,帮助军需生产部筹措一些资金。同时,军队为解决布匹、橡胶的短缺,提出了在太行山军钢的周边,建设一个30万锭的纺织厂、一个5万吨的氯丁橡胶厂和一个发电厂,将军钢建设成军需企业的原料基地。听到这些,我心中只得暗暗叫苦。
我军从井岗山起,就开创了桃寮服装厂及武器修理厂,到延安至解放,建立一套较为完整的军队保障性企业系统,管理如同国企一样,很正规。军队保障性企业支持了红军、八路军、人民解放军的壮大建设,不可与“改革开放”后,军队经商的问题混为一谈。
三
年下半年,我到北京,给赵部长和生产部领导汇报了开发离心球墨铸铁管的设想,得到了赵部长的支持,并答应帮我们解决外汇指标,从国外引进设备。
当时生产部的同志有点担心,他们对我说:你选择的产品好是好,但价格高,国内能用得起吗?我给他们分析了工厂的优势。我们的优势在于有富余的铁水,相对于独立的铸管厂,节省了二次熔炼费用,加上钢厂二次能源的综合利用,铸管的成本一定会降低。不利的因素是装备需从国外引进,加大了投资,对生产成本有一定的影响。但关键是形成生产规模,规模上去了,投资对成本的影响可以克服。有了这些,我们就可把国外公司的垄断价格打下来,让中国人用得起。还谈到,在引进的过程中要下决心消化、移植技术,努力实现装备的国产化,变劣势为优势,不仅满足国内需要,而且还要参与国际竞争。
年3月,我被赵部长叫到北京,在总后司令部的小会议室,我见到了时任国家机电部副部长的陆燕荪同志和科技司长戴可德同志。原来,赵部长把我们开发离心球墨铸铁管的事放在心上,利用春节前拜年的机会,拜访了国家机电部,就军队的汽车生产与离心球墨铸铁管开发的事情进行了咨询,并请求给予军队支持和帮助。
因此,年后陆燕荪副部长和戴可德司长便回访了赵部长,明确了由戴可德司长具体协助我们开发离心球墨铸铁管。5月左右,戴可德司长在机电部召开了一次会议,邀请美国麦克公司介绍了美国离心铸铁管的发展与装备技术。在赵部长的关怀和指导下,离心球墨铸铁管的开发工作,步入正途。
年11月24日至12月15日,由国家机电部科技司组团,我和总后生产部副部长高增厦,在戴司长的带领下,一起赴西欧考察离心球墨铸铁管。项目经几次论证,编制可行性报告,正式上报总后生产部。
年5月,总后生产部正式批准《10万吨离心铸管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经赵部长批准,特地从军队外汇指标中,调剂出万美元支持该项目,并指示总后物资部协助军钢办理进口免税手续。
在申请进口手续的过程中需办理两件事:一是外汇指标需获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批准,为此总后物资部的同志为我们填写了有关的手续,经赵部长签字后送外汇管理局获得了批准。
另一件事是到国家海关办理进口免税手续,原以为与军队进口一样,只需总后的一个批文就可办理,没想到还需在海关办理时,还有几张附表也需赵部长签字,而赵部长此时已外出考察。无奈之下,我们与物资部的同志一起向司令部请示,是否可将赵部长签字的手迹复印到这些表格上来,在我们的哀求下司令部的同志默认了。赵部长回来后,我主动给他做了检讨,他笑着对我说:下不为例!有了赵部长的支持,一路绿灯,项目进展十分顺利。
为解决军钢开发离心球墨铸铁管所面临的资金困难,赵部长将总后司令部战勤计划处、生产部、新兴集团公司的领导召集到一起,明确指示,要将军钢开发离心铸管项目列入国家计委的投资项目和银行的货款计划,在各部门的努力下,该项目获计委批准,列入了0万元银行贷款计划,尽管因种种原因,后来银行贷款没有落实。但从中看出,赵部长为军钢的结构调整,开发离心铸管,可谓呕心沥血,关怀倍至。没有他老人家的理解、关怀、支持,军钢的产品结构调整,离心铸管的开发,不知能否成功。
年4月23日,军钢拉出了第一根铸管,我们迈开了第一步。此刻我意思到,市场竞争激烈,必须加大投入,迅速扩大规模,赶紧开发大口径离心铸管,并筹建第二铸管。我找到赵部长,将设想给他汇报了。赵部长听后对我说:你的想法是对的,眼光不仅要盯紧国內市场,还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新兴铸管要叫响世界。资金问题,一是利用好国家“兼并重组”政策,二是在国内寻找合作伙伴,争取资金。
赵部长亲自为军钢牵线搭桥,介绍了“光大国际”与我们共同开发离心铸管,成立了光大新兴铸管公司。在与光大合资的过程中,我不愿意让光大控股51%。赵部长教导我:怕什么?光大是国务院的公司,又不是法国莫松桥,让光大控股,还是国家的公司。更何况,合资公司还是你们说了算。赵部长几句话打破了我的狭隘思想,促进了军钢厂的快速发展。
在赵部长的谆谆教导下,我的思想冲破了种种桎梏,如是有了兼并邯郸石化机械厂、桃江冶金机械厂、午汲铁厂等一系列兼并收购,资本运作使军钢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四
年新年伊始,没有白雪皑皑,也没有寒风凛冽,这是一个少见的暖冬。1月12日深夜,赵南起部长率领着总后生产部高增厦副部长等12人,风尘扑扑地来到工厂视察。顾不得旅途的疲劳,赵部长于次日就开始视察工厂,我首先陪同他们参观了“七五”第一个改造项目立米高炉。在炉台上,当看到铁花飞舞,铁流滚滚壮观的场面,赵部长会心地笑了,兴致勃勃地与炉前的职工攀谈起来。当听到高炉投产后一年,就达到了设计能力,现在各项指标都进入全国前十名时,赵部长开心地笑了,赶紧握住工人的手,表示祝贺,勉励他们续努力,争创第一。
在炼钢分厂,赵部长仔细观看了工人的浇钢操作,看到工人冒着高温,迎着飞溅的钢花,专心致志地浇铸一炉炉钢锭时,感慨地对大家说:炼钢工人真辛苦,与平时在电视里所看到的感受不一样,要千方百计地改善劳动条件。我赶忙指着正在施工的连铸机向他汇报,下半年我们将淘汰铸锭工艺,引进的洛克普连铸机即将投产,实现机械化铸坯,劳动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了。赵部长听完后对我说:要大胆采用先进技术,实现钢铁生产现代化。
在轧钢分厂,他看到钢龙飞舞,捆捆钢材整齐地堆放在仓库,便问我:你们的钢材有多少供应军队?我告诉他:工厂近80%的钢材由总后物资部分配给全军,价格按市场价的90%定价,销售给军队的钢材享受免税政策,工厂销往军队的钢材比市场销售要少挣2%左右。赵部长听后十分满意,诙谐的对我说:军队钢厂要为军队服务,你们少挣点就更好地支持了国防建设。去年你们的利润近亿元了,挣得不少了,你不要太贪心了。大家听后都哈哈大笑。
在制氧站当看到4立米制氧机时,赵部长风趣地对动力分厂领导说:你们鸟枪换炮了,一定要管好、用好,多出氧多炼钢。在参观的过程中,赵部长了解到,工厂通过“七五”改造,形成了一支多人的建设队伍,他充分肯定了工厂自力更生的做法并指出:搞技术改造要充分依靠自己的力量,培养、锻炼自己的队伍,建设公司还可以走向市场,到外面去揽活发展壮大。
下午,赵部长一行又视察了军钢的养鸡场、肉鸡分割线,对职工的生活保障与改善十分满意,满怀感慨地说:要让生活在山沟里的职工跟城里一样。你们供应给职工的鸡蛋、鸡肉比城里还便宜,养鸡场每年还挣20万元,别人办鸡场赔钱,这也是了不起的事。
第二天,赵部长召集会议,听取了我有关年生产经营、“七五”改造执行情况、“八五”规划的汇报。赵部长对军钢领导谈了他来厂视察的感想,对军钢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希望。
他说:我已经六年多时间没来工厂了,春节即将来临,来军钢是向你们和全体职工家属拜年的,向大家拜个年,问个好!同时是带有跟踪考察的意思,六年给你们让利近亿元,让利的效果究竟怎样呢?看了之后感到很高兴。
“放水”是为了“养鱼”,现在看应该说是养出了效益,养出了活力,养出了希望。铁翻了一番多,钢翻了好几番,产值、利税都翻了一番多。生产有很大的发展,厂区面貌有很大的改观,比我六年前来的时候好多了,变化很大,烟囱不冒黑烟了,地上也基本上干净了,马路上看不到灰了。
职工的精神面貌也很好,每个单位没有闲着的,都在那里干活。职工的生活也改善了,现在的家属区不是一个区,有了几个区,还办了一个5万只的养鸡场,有自己的奶牛场,生活就有保障了。所有这些变化,说明你们这个班子是个团结的班子,是个干事业的班子。在全军企业里面,你们是最大的企业,贡献也是最大的。你们面向全军,在“七五”期间,为军队的建设提供了上百万吨钢材、水泥,这就是贡献!通过这次跟踪考察,我认为是合格的,给你们打分是80分以上。
赵部长对工厂寄予了深情,希望全厂上下齐心协力,把离心球墨铸铁管建设好,争取明年5月份建成投产,一次试车成功。
他语重心长地指出,这件事非同小可,在一定意义上讲,这个项目建成不亚于钢厂的整个建设,要在“八五”末期再上第二条生产线,“九五”达到20万吨铸管生产能力,这样你们就有名气了,国内有名气,国际上也有名气,希望你们要有一个大的发展,成为跨行业、跨地区的企业集团。最后,赵部长特别强调,要进一步搞好环境治理工作,保护环境,建设一个花园式的工厂。
两天多的时间里,赵部长在工厂看的很仔细,出言吐词既流露出对工厂改造发展的满意,又对我们寄予厚望,倾注着他对军钢的深情厚意。
通过六年的努力,我们实现了对首长的承诺。从年开始,军钢恢复按55%上缴利润,当时军钢的利润超过2亿元。年后,按国家税改政策,国企免交利润,总后张彬副部长对我说:现在军需企业困难,军钢要多做点贡献,还得交点利润,扶危解困。我对张彬副部长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更何况在“七五”改造请示报告中,我说过,总后对军钢“放水养鱼”是“楚弓楚得”之举,现在是“洽浦还珠”,是回报的时候了。
年,军钢获“全军优秀企业”称号,她是用赵部长的心血培育出来的!
五
赵南起部长离开总后,担任军科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仍关心着军钢、军需企业的发展。
年,我出任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总经理后,工作很不顺利,赵部长派人找我谈话,正确地引导我处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坚定不移地推进国企改革与发展。
年底,根据中央军委决定,经总后党委研究,总后所属及其他军区的军需企事业,计78家,以总后工厂局(军级)为机关,并入新兴铸管集团(年更名为新兴际华集团)整体移交给中央管理(中央企业工委、国资委)。
78家军需企事业单位归属新兴铸管集团时,总的形势令人十分担扰,78家企、事业单位职工总数近14万人。年,57家军需企业营业收入仅51亿元,亏损企业达36户,利润是整体亏损,亏损总额约8.2亿元。而当年新兴铸管集团的职工总数约1.4万人,营业收入23亿元,利润4.0亿元。1.4万人的原新兴铸管集团现在要背负14万人的生存,所面临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在此困难时刻,赵部长又约我谈话,他对我说:这副担子不轻呵!你要坚定不移地贯彻中央军委有关军队保障性企业移交、改革的决定,稳稳当当将军需企业带离军队,走向市场。但要记住,军队的后勤保障仍然依靠军需企业,军需企业的职工队伍,是经过多年锤炼而成的,企业不能垮,队伍不能散。军需企业的困难根本在于产能过剩,要下大力改革调整,适应军队的新形势。我听人说,你们离开军队时,要求给四、五个亿,钱是要给点的。你想过没有,给的钱吃光了又怎么办?要钱不如要政策。十五届四中全会后,中央对国企改革制定了“三年脱困”的具体措施,一是兼并重组;二是政策性破产,实现“再就业”;三是“技改贴息”,促进产业升级。你要好好吃透政策,分类推进改革。一些军需企业有“退二进三”的优势,处在城市黄金之地,要果断退出。政策性破产很难,但“含金量”高,关键在稳定。如何搞,多动点脑筋,我看了些材料,有“破产重组”之说,有人也叫它“假破产、真逃债”,关键看效果,“白猫黑猫,抓住老鼠是好猫。”“摸着石头过河”,过得去河,就是一条路。淹死了,告诉别人不走这段路,教训是花钱买后,避免别人再走这条路了。反正一句话,军需企业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我知道你是一个干事的人,叫你来就是要挑起这副担子,我相信你能干事。我帮不了你什么忙了,但有问题,我可以帮你反映。
赵部长一席话,让我心明眼亮,担子压在身上,咬着牙也要担起。新兴铸管集团在以后的七、八年时间里,大力推进“退二进三”,并将一些资产量少的单位,在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的前提下,就地移交。改革的重点在对14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政策性破产”,并尝试“破产重组”的改革。新兴铸管集团经历着一场艰难困苦的磨砺,浴火重生,凤凰涅盘。
逝者如斯夫,赵南起将军、部长离开我们了(年6月25日上午,赵南起同志追悼会在八宝山举行,党、国家和军队领导人悉数出席)。大江东去英名在,五岳巍峨驾鹤西,南海波涛歌万里,北极冰山动天际。
赵南起将军、部长,您永远活在军钢人的心里!(作者范英俊,新兴际华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中国新兴集团总公司原总经理,转载于《新兴际华集团报》年6月25日)
范英俊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