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
首页
襄樊简介
襄樊地点
襄樊市场
襄樊要闻
襄樊发展
襄樊天气
襄樊旅游
襄樊信息

ldquo魂牵梦绕的情丝ldquo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汉府诗《木兰辞》开篇描写的是花木兰从军前在家纺织的情景。今天我记述的是本人曾经作为一个准纺织女工的一段渊源往事。襄棉人的大型活动“魂牵梦绕的情丝”牵出尘封已久的往事回忆。回朔四十多年前,湖北襄樊的著名企业,首推当时号称万人纱厂也曾经是中南地区最大的国有纺织企业——襄樊棉纺织印染厂,厂区地处襄樊市西北工业区,当年,无论从占地面积、职工人数、企业影响力等,襄棉在襄樊乃至湖北省都是首屈一指的,当时“林副统帅”的堂弟曾任职厂党委书记,襄棉地位由此也可见一斑。当时襄棉是个大国企,更是个小社会。企业有襄棉幼儿园,有从小学至高中的襄棉子校,襄棉技校,襄棉职业大学,还医院,以及相当于供销社的小卖部,消防队,派出所等,各种社会职能机构一应俱全,那些年,襄棉厂宣传队每次会演盛况空前,演出水平简直不输专业文艺团体。家父从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在襄棉同一系统企业工作,本人也自然成为襄棉子校的一名学生,从小学五年级直至高中毕业,后随襄棉子弟插队在一个林场,直到参加工作。所以,我虽不曾当过襄棉的正式职工,但本人的少年青春经历无不充盈着襄棉气息,人生初期的社会体验,纯真的发小友情一一深受襄棉文化的熏陶和影响。当年襄棉子校的老师也颇具时代特色,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参差不齐,既有清华、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也有工厂周边生产队招进的学员。那个年代,提倡工人阶级领导一切,文化课学得不多,学校从初中开始不间断地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工、学农、学军活动。到襄棉厂学工是其中的重要经历,印象最深刻是布机车间,诺大的车间,几百台机器一溜排开,每台机器经纬交织穿梭不停,整个车间充斥着振耳欲聋的轰鸣声,两人咫尺面对面说话,只见对方嘴唇动,却什么也听不清。我们进车间学习做摆纬工,一台织布机有七、八个纬线梭,梭带纬线在经线中来回穿织,经线在机子上交替上下往来编织紧实,机器另一端的布匹就缓缓织出来了。梭内筒线织完后自动掉在空梭箱里,摆纬工推着装满线筒的小车,围着机器不停换梭,在机子全部梭线织完前工人需快速换上满线新梭,并摆放正确,保证机子不因断梭而停车,这样循环往复,无休无止。一个工人当时的看车标准是四十台,每天工作八小时,有人好象计算过,纺织女工几年下来就几乎绕地球走了一圈,劳动强度可想而知。当时厂里实行早、中、夜三班工时制,上夜班很辛苦,尤其夜里1点后到天明前这段时间特别难熬,车间墙上有面大钟,一到夜班总感觉它走得特别慢,有时半天不见挪动,就怀疑它是不是停了,这时如果车间开饭信号红灯一亮,工人们就象看到救星一样,所有机器一下子停下来,工人立刻潮涌般向食堂奔去,享受这难得的半小时就餐休息时间、、、、、、从前看书本宣传,想象中的纺织女工既轻盈又靓丽,令人向往。真实的纺织工人的辛苦,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深刻体会。当然,其间也有许多劳动的乐趣,掌握摆梭要领运用自如并越来越熟练后,我可以在几十台车摆完后,还歇上一会儿。任何职业工种找到其中规律就可以提高效率且得心应手,甚至摆梭也可成为展示一个人双手高度协调灵活的艺术表现:只见右手拿起空梭食指同时顶起线筒,顺势送出,左手跟着将新筒套上回压入梭,随手扯出线头嵌入梭缝轻轻一弹,线头恰好钻出梭眼,右手翻梭入斗,顺带束好线头。这拿、顶、送、套、压、扯、嵌、弹、翻、放、束全部动作在两三秒内一气呵成,绝不拖泥带水,那叫一个爽!时隔多多年,我仿佛还体会到当时那种驾驶劳动的快感,就象优秀士兵拔枪射击,好似桩稼把式锄地耕耘!现在回想起来仍十分感谢这些经历,它带给少年的我许多正面影响,它使我体会了真实的社会,偿到了甘苦相交,先苦后甜的劳动滋味。与现在的同龄学生相比,当年未能好好学习文化知识固然非常遗憾,但另一方面这些特殊经历也种下了这一代人特别能吃苦的宝贵基因。一晃几十年过去了,改革开放,社会物资供应发生巨大变化,襄棉经过改制,今天已面目全非,与当初不可同日而语,万人纱厂的盛况一去不复返了,但襄棉却始终留在我们记忆中,它是一个时代的印记,是无数襄棉人辛勤奋斗的见证,我们个人无法决定时代走向,但可以选择自已的生活态度,对于已往的经历,不断总结学习,积累人生智慧,或可告慰我们逝去的青春岁月。人生苦短,但人们期盼得到的却很多,最终会发现,除了精神可以不朽外,其它都是过眼云烟。莫忘襄棉精神,是对历史的尊重,是对后继者的责任。一个襄棉子校七六届毕业学生

.4.6

双敏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医院咨询
北京治疗白癜风专家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gfanzx.com/xftq/143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