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
首页
襄樊简介
襄樊地点
襄樊市场
襄樊要闻
襄樊发展
襄樊天气
襄樊旅游
襄樊信息

浠世好文胡海容此心安处是吾乡

作者简介:胡海容,女,年生,湖北浠水人,现居西安。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硕士。曾在浠水县、罗田县担任中学语文教师。后于广西玉林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现供职于西北政法大学宣传部。

此心安处是吾乡

写下苏轼这句词,我的心即刻飞回故乡。对于走南闯北的游子,故乡的外延是不断丰富的。

十岁,举家搬到县城,老家那个小村就成了我怀念的第一个故乡。

我怀念屋后的红土山,曾和小伙伴在山上追逐嬉闹,曾和哥哥摘野果、捡柴火。我俩力气小,又贪心,每次都捡一大捆,扛不动也抬不起,哥哥就找来一根粗棍子,把一捆柴往山下撬,柴往下滚,我们跟在后面往下跑,一路还得调整方向,直到它滚到我家后院。好几次把母亲吓一跳。

我怀念屋前的荷塘,从荷叶青青到荷花粉粉,一直清香四溢;喜欢摘莲蓬,吃完再把两半儿绿色的莲子壳套在指甲上臭美;最爱采菱角,坐在椭圆形的大木盆里,一不小心就差点掉进荷塘。弯弯的菱角像小船儿一样,剥开绿色的外壳,是白花花脆生生的菱角米,生吃炒食都是美味。带壳煮熟的菱角更是香浓粉甜。

我怀念四季长着不同作物的田野,还有种满果蔬的菜园。

春天漫山遍野开满不知名的野花,我最爱如火如荼的映山红;爱吃野蔷薇的刺茎,抽嫩毛针儿和野竹笋吃。

夏天的黄昏,我和男孩子一样,拿着篾筛和尼龙网袋在河里捞小鱼小虾;夜里在打谷场上乘凉,躲在大人怀里听鬼故事,又怕又爱。母亲烧草靶子驱蚊,还拿着蒲扇摇,直到她困得把蒲扇掉到地上。我睡不着时,就躺在竹床上看满天繁星眨眼睛。

秋天,大人看着金黄的田野眉开眼笑,而我一直盯着门前那棵高高的枣树,我爬不上去,只能让哥哥去摘半红半绿的枣子,哥哥拐得很,自己先吃够了才开始摘。我和小伙伴在下面时不时抱着树使劲摇晃,熟透的枣子就洒落一地,我们就欢天喜地地蹲在地上捡,顾不得脏,在衣服上擦擦就塞进嘴里。

冬天最幸福,很少干农活,一家人围在火盆前闲聊,母亲会炒花生吃。最爱下大雪,一群孩子堆雪人打雪仗。哥哥有时偷偷走到后面直接往我脖子里塞一坨雪,冷得我缩成一团。哥哥搭梯子把屋檐下的冰吊子掰下来,母亲说脏,我俩吃得津津有味,像吃夏天的冰棒。我们还在头天晚上化一大瓷缸子糖水,放在窗台外面,第二天早晨就抢着吃冰糖坨子。因为糖水冷却后没那么甜,我化糖水时就给很多糖,甜得发齁。母亲敲着我的脑袋骂:这点糖要留着过年啊!

我怀念村边那条宽得看不清对岸的大江。走过我家的棉花地,就能到江边玩耍。上游飘下来各种各样的小玩意儿,我们捞起来也能玩半天。江上时不时有货船驶过,很少看到客船。可惜我当时年幼无知,不知长江何其出名。

到县城之后的第二年春天,老师说带我们去举世闻名的长江边春游。我以为是去很遥远很美丽的地方,一路上心奋不已。下车后,我突然大喊一声:怎么到我老家来了?小伙伴莫名其妙,老师笑道:原来你就是长江边长大的啊!真幸福!小伙伴都用复杂的眼神看着我:有羡慕嫉妒,也有鄙夷嘲笑。我只好看着江边的垂柳傻笑。江堤对面的西塞山风光旖旎,老师给我们讲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小学生怎么能理解这首诗何其恬淡?

情随事迁是个很残忍的词。县城的生活使我逐渐淡忘了老家的风物人情。县城的店铺琳琅满目,老家那个供销社的代销店怎能比?县城有电影院、录像厅、溜冰场,那么多好玩的地方可以消磨时光,老家的小山与小河怎能比?还有新华书店、邮局门前的书摊,都有看不完的书,老家的几本破小人书怎能比?

我在县城走过每一条大街小巷,熟悉每个店铺的变迁。人们都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我的心又从电视里往外飞。外面的世界那么大,真的很想去看看,越远越好。听不见小县城居民野蛮粗俗的打骂,看不见街头巷尾那些破烂不堪。我渴望霓虹闪烁的大都市,去住高楼大厦,去看雪月风花。再说父亲那么严厉,母亲也爱唠叨,笼中的小鸟很想摆脱一切束缚,自由飞翔。

原以为离开家乡和父母,就能做自己的主宰。意想不到的是再也没见过比家乡更蓝的天空,再也没闻过比家乡更香的田野,再也没听过比父母更暖的话语。

毕业时本想去南方闯荡,父母坚决反对。看着他们日渐苍老的容颜,想起圣人的教诲:“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收拾简单的行装,去一所中学教书。

父母相继离开后,都埋葬在老家屋后的红土山。我经常回去祭奠。老家的山水,再次使我梦绕魂牵。虽然不信鬼神,也知父母已化黄土,还是幻想他们的灵魂在我身边游荡,还能照拂我这游子的心房。每次回老家,向后山走去,都像回家看父母一样,只有跪在坟前,才感到阴阳相隔的剧痛。母亲去世前在宅基地上抢盖的平房

酷似父亲的叔父,每次都带着锄头走在前面,帮我们挖开路上的野草和荆棘,摆好祭品,逐一禀告我们的近况,祈祷父母保佑我们平安健康。我们依次磕头,兄姊也会祷告,只有我从不吭声,不是我无话可说,而是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喉咙哽咽,怕开口就失控。站在父母坟前,正好可以眺望长江,依然能听到轮船的汽笛。心里就想起那个最豪情的男人最柔情的词: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叔父和堂兄的房子(作者拍摄)

不久,为了成家,我从浠水调到了罗田。于是,故乡从红土山村变成了浠水县城。

两个县城相邻,风俗习惯略有不同,方言俚语也有区别。我对文字敏感,常常暗暗比较两地方言,感觉妙趣横生。每次坐上回浠水的车,很容易听出每个人的口音,遇到浠水的司机和售票员,我就忍不住攀谈。

浠水老大桥

离开父母,结婚生子,成家立业。高中抓得很紧,周末都要补课,每个月只放两天假,我总是迫不及待回娘家。他有时不高兴地说:就不能好好休息两天吗?对我而言,回娘家就是最好的休息,才能彻底放松。父母会为我准备好美食,我也可以稍微尽孝,陪他们聊聊天。多半报喜不报忧,有时也有忍不住倾诉。父亲总是沉默寡言,用担忧怜爱的眼神看着我。母亲总是讲他们受过的苦,来安慰我受伤的心。每次回家的脚步是轻快的,离家的脚步是沉重的。从来不敢回头招手,我能感觉到父母站在阳台上眺望。

我的家乡策湖(作者拍摄)

离开浠水时,母亲用玻璃瓶装上了家乡土,说是如果水土不服,舀一勺煮水喝。我不知道她是哪里挖的土,看着很干净。在罗田没用上,但我带去了广西,果然水土不服,煮水喝了几次,似乎好些了,不知道真有效还是心理作用。就像小时候膝盖摔破了,母亲把我抱在怀里,对着伤口吹几口气,我顿时感觉没那么痛。

后来父母去世了,我每到寒暑假还是迫不及待回浠水,他说:“我和孩子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你老是想家,到底想谁啊?哥姐都有自己的家。娘不在了,还是娘家吗?”问得我哑口无言,黯然神伤。

浠水一中的大樟树

但我还是想回浠水,不仅想念那里的亲朋好友,也想念那里熟悉的一切。每次回去除了走亲访友,我都会在大街小巷走一走,到商场店铺转一转,即使啥都不买,听听乡亲闲聊也感觉温暖开心。要知道我在异乡听到乡音,必定惊喜不已,上前搭腔。有一次,发小陪我到读了六年的一中走走,在操场上转转,坐在那棵大樟树下聊聊,说起当年的老师和同学,她记得很多有趣的细节,我俩在树下相视而笑。

父母去世不久,我就离开罗田,去武汉读研。罗田,这个我生活了八年的地方,成了我的第二故乡。那是需要我单独撰文回忆的地方。而武汉,这个叫人又爱又恨的城市,很快也成了故乡。因为毕业后我到广西一所大学任教。

东湖的美,与西湖不同。同样是盛夏,西湖被荷叶遮盖得几乎看不见水面,而东湖碧波万里。磨山的美,与西塞山不同。同样是暮春,西塞山还是郁郁葱葱,偶有山花点缀,而磨山的园丁似乎恨不得把全世界最美的花都移植过来。黄鹤楼的美,与岳阳楼不同。都是深秋登临,从岳阳楼远眺洞庭湖,也是烟波浩渺,只是感觉不够寥廓。黄鹤楼地势高,拾级而上,登楼而望,长江浩浩汤汤,不用暗诵崔颢题诗,已是豪情满怀,逸兴遄飞。

我爱去江滩。在江边看流水,常常想起张若虚“以孤篇压倒全唐”的那首诗《春江花月夜》,最爱反复吟诵: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更爱去古琴台。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是适合古琴演绎的。但钟子期对俞伯牙只是对艺术的欣赏。我更容易联想起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那是更适合千古传诵的佳话。鲍叔牙于管仲是对其才干的欣赏和对人性的体谅。高山流水话知音,唯道知音世所稀!

我对故乡的思念,一定也与那屈指可数的知音有关。

苏轼有诗云: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广西风景秀美,气候温润,花果飘香,民风淳朴。但语言不通成了我们融入当地的最大障碍。风俗习惯不同没关系,可以入乡随俗。关键是平时和同事交流都有障碍,开始当地同事会迁就我们讲普通话,但是不知不觉就说起方言,我们瞬间被屏蔽。我深刻体会到哲学家海德格尔的话:语言是存在的家园。因为语言不通,当地方言又很难学,我们始终感觉是过客。

几年以后,他博士毕业,导师和同学都建议他调到西安,他和我商量。起初我不乐意:“人家都是孔雀东南飞,未必我们是麻雀啊?一直在西部转圈儿?而且从大西南跑到大西北?”他建议我先到实地考察一次再作决定。

作为一个资深文艺青年,十三朝古都轻易就俘获了我。虽然时令还是寒冬,风物萧瑟,但是古老的大雁塔和现代的音乐喷泉,慈恩寺每根灯柱和每块石头上的诗词歌赋,回民街看不尽的民俗和尝不完的美食,征服了我的眼、我的心、我的胃。

而且西安四通八达,每天有十几趟火车到武汉,竟然还有一趟直达家乡县城浠水!最重要的是,陕北话西安话,大部分我们能听懂,还觉得蛮好听。我们说浠水话,西安人居然也能基本听懂。

于是,我们不辞千辛万苦,再一次举家搬至千里之外。

也时常怀念广西的朋友和美食,唯独没有思乡之情。

无论在广西还是陕西,湖北都成了故乡。

每次听人说: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我不仅不生气,还暗自得意。

因为有那么多“九头鸟”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屈原、杜甫、孟浩然、李时珍、毕昇、李四光……当然,还有我们浠水人为之骄傲的闻一多。

我参观湖南岳麓书院,看到“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名联,感觉此联书写在黄鹤楼才算名副其实。因为楚国是以湖北为政治中心的,楚国最强盛的年国都在湖北荆州,所以湖北又称荆楚。我真希望湖北的简称改“鄂”为“楚”,正如把襄樊改成襄阳,诗意而典雅。

每次回武汉就倍觉亲切,回到自己的地盘那种安全感油然而生。以前读书时,我喜欢武汉的风景名胜,但不适应武汉的市容杂乱无章,交通拥堵不堪,市民粗俗暴躁。现在只要听到一句拖腔带调的武汉话:“哎呦,你不晓得我几造孽哦!”我就鼻子一酸。

忽然明白了自己为什么爱看池莉的市井小说,因为每每读到那些方言俚语,就像灵魂回了一次故乡。她写的吉庆街我还没去过。虽然户部巷的环境跟西安的回民街差不多,但我还是爱去逐一品尝那些家乡小吃。

等我回到浠水县城,听到那些小商小贩的吆喝,听到有人提着竹篮叫卖:“卤蛋卤干子卤皮子啊!米粑儿菜粑儿雪花粑啦!”我的眼眶就湿润了。甚至听到有人叉腰顿足当街叫骂,我也不觉得粗俗了。时空的距离造就了包容,也造就了美。浠水河畔夜色

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游子总是思乡,理解了那些漂泊异乡的游子为什么不辞路途遥远舟车劳顿,一次次回乡探亲。每次回家乡住段时间,心里就安稳了,情绪就平静了,又有勇气出门闯荡了。对于常年在外的游子,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是美,一人一物总关情,充满琐细而亲切的回忆。

我的老家(作者拍摄)

漂泊在异乡的人们,多半要等到心情与容颜一样衰老,才想起叶落归根。我却从离开故乡的那一天就开始无尽的思念。行走愈远,思念愈深。看见思乡的诗文,听见思乡的歌谣,都能勾起无边的乡愁。逢年过节,对王维的那首思乡诗便深有感触。虽然我已远离故乡,但是永远割不断对她的牵挂。正如孩子离开慈母的怀抱,永远不能停止对她的思念。

故乡啊,无论生命之树如何繁茂,我的根永远深扎在你的红土里,我的泪也会弯弯曲曲流到浠河里……我不知道还要漂泊多久,还会游走到何方,但我知道,我和所有牵念的故乡与亲友共享月华与阳光……

秀美浠水









































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gfanzx.com/xftq/1092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