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龙堤位于襄阳古城西,汉水右岸,西起万山东麓,东至襄阳夫人城下,古号称“十里长堤”。遥望老龙堤,逶迤蜿蜒,仿佛一苍龙横亘汉江与襄阳城之间,忠诚地守护着襄阳古城;俯瞰老龙堤,犹似矫龙戏汉水,闪展腾挪,与现今跨越式发展的襄阳相得益彰;近观老龙堤,岸绿水清,好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正是市民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老龙堤历史悠久,始建于哪朝哪代,至今已无从考证。最早的说法,是大禹当年治水的时候帮助修筑的,这样算起来已有多年的历史了。据《襄阳府堤考略》:“考襄阳古有大堤曲,是堤防之设,自商周已然矣。”这是有史可考证的最早记载,由此可见,襄阳老龙堤的历史可追溯到商朝,距今也有多年。
、
“老龙堤”命字的由来,在襄阳民间有很多美丽的传说。版本一,清末襄阳名士、翰林院编修王万芳总纂的《襄阳府志》中说到老龙堤的来历:“堤以老龙名,不知自何时。询问士人云:堤累筑累圮。后遇一老人,折草为形,投之曰:‘堤如是筑,则固矣。’语讫,忽不见,人异之,则依草之曲折以筑,而堤乃告成。曰,此固我老龙所授也,因以名堤。”是老龙传授人们筑堤之法,因此命名“老龙堤”。
版本二,传说在几千年以前,汉江襄阳段经常泛滥成灾,当地百姓民不聊生。为了保证生命和财产安全,老百姓日夜堆土筑堤,可就是屡堆屡垮,屡垮屡堆,就是筑造不起来河堤。一天,一个过路的道人目睹此情此景,摇头不以为然,遂解开腰上盘系的草绳,踏着祥云,把绳索一端拴在万山半腰处,一端钉在夫人城墙上,指挥百姓沿草绳垒土筑堤,河堤终于修筑起来了,桀骜不驯的洪水变得温顺了。原来这个道人是个镇河神,他的草绳其实是一条老龙,“老龙堤”由此得名。
版本三,相传汉江襄阳段年复一年遭受洪涝灾害,修好的河堤,又被洪水冲垮了,房倒屋塌,水逼人退。玉皇大帝巡视时看到襄江沿岸一片狼藉,人们奔走号哭,急派镇河神来襄阳察看大堤。镇河神化作一白胡子老头,把手中的龙头拐棍往地下一掷,那拐棍立马变成了一条老龙。白胡子老头从乾坤袋中拿出一枚铁钉,化成一根铁桩,将龙头钉在襄阳夫人城脚下;他又铜锁把龙尾拴在万山半腰处,然后让全城的老百姓往龙身上堆土,不一会儿河堤修好了。人们镇住大堤下的老龙,就在龙尾巴万山半腰处修了座保堤寺,在堤中间盖了座老龙庙。从此以后,河堤再也没有垮过,人们就叫它“老龙堤”。
襄阳老龙堤是历代文人墨客唱合之地,并以大堤为题材留下了许多不朽诗篇。在南朝时期就有咏赞襄阳老龙堤的诗句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才女、南朝宋齐两代唯一留下箸作的女文学家鲍令晖的《襄阳乐》云:“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堤上行》曰:“春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日晚上楼招估客,轲峨大艑落帆来。”春堤、酒舍、旗亭、楼台、大艑,展示了当年襄阳老龙堤的繁华热闹的景象,大堤古时的气势与繁华由此可见一斑。
还有许多诗人吟咏过老龙堤,留下精妙的佳句,可与杭州西湖争辉。襄阳离诗仙李白老家安陆并不远,生性浪漫的大诗人自然对风景优美、繁华兴盛的襄阳情有独钟,曾多次到襄阳,写下了《襄阳歌》、《襄阳曲》等十数首诗歌。“汉江临襄阳,花开大堤暖。佳期大堤下,泪向南云满。春风复无情,吹我梦魂散。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这是他描写襄阳老龙堤的《大堤曲》,阳春三月,汉江之畔,花团锦簇,怎么不让人魂牵梦绕!
“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携手今莫同,江花为谁发。”这是襄阳本土名士、著名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的《大堤行寄万七》,描写了当时襄阳老龙堤的繁华热闹,老龙堤上下,到处车马来往,踏青游人如织,拥堵厉害,可见当年襄阳的经济和交通是何等的发达!“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可以看出当时襄阳老龙堤的繁荣景象,堤上是楼房林立,一片繁华;江上是帆樯如林,渡船如梭。
为了体现襄阳老龙堤文化,日后在城市防洪工程在老龙堤段工程建设过程中,增加了诸多文化元素,做到防洪工程与城市的美化、净化、绿化有机结合,建成的防洪工程已成为市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成为人民休闲、观光、锻炼的好去处。在老龙堤内侧堤岸绿化上,运用朦胧幻化技法,设计一条条富有韵律、动感十足的长龙;从历代题咏老龙堤诗歌中,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制作成石刻景观,美化老龙堤,彰显和提升老龙堤的文化魅力;选取老龙庙屋檐的造型,通过抽象整合运用到植物造景,使老龙堤周围环境与古建筑完美地融会到一起;重修老龙堤铁佛寺码头,展示襄阳“南船北马”、“七省通衢”区位优势。
现在,老龙堤不仅是襄阳人民重要的休闲和健身场所,更是绿色襄阳的森林长廊,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之地。
摘自《襄樊风采录》
作者:陈家驹
图片源自网络
上期回顾
·襄阳那些年,无法替代的喜闻乐见……
昆明好的白癜风医院北京白癜风去哪家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