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
首页
襄樊简介
襄樊地点
襄樊市场
襄樊要闻
襄樊发展
襄樊天气
襄樊旅游
襄樊信息

不光谷城,全襄阳都在看,一场ldquo

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s://m.39.net/disease/mipso_6905531.html
后天,国家“非遗”谷城大越调将在襄阳上演

记者昨日从谷城县文体新广局了解到,3月11日晚7点半,“文化襄阳·好戏大家看”年的第二场演出——山曲水韵流谷风专场文艺演出将在市艺术剧院襄江剧场(原市豫剧院小剧场)上演,来自谷城县曲剧团的文艺哥、文艺姐们将为襄阳观众奉献精彩的节目。

大越调新生代

曲目繁多,门票免费领哦

据介绍,3月11日晚,观众将欣赏到《对花》、《放花牛》等具有浓郁生活情趣的谷城民歌民乐,还有曲剧《包公辞朝》、《子为媒》,湖北越调《寻梦堰河村》、《琴房送灯》等经典地方戏曲唱段。

本场演出为惠民演出,襄阳、谷城观众可于3月10日、11日到襄阳市区大庆东路34号襄江剧场门口免费领取门票。

湖北越调是个什么调调?

据谷城县曲剧团团长石训军介绍,以谷城大越调为主流的湖北越调,是明代秦腔(同州梆子)传入襄河一带,与当地民间音乐结合而形成的板式变化体声腔剧种。它在流传中保留了古老“秦腔”风格,又融合了本地的“襄阳腔”,使“西调”不断产生流变,以至清乾隆年间形成了有相当影响力的剧种——湖北越调,也称“大越调”、曾称“襄阳腔”、“襄河越调”,主要流行于鄂西北谷城、襄阳一带,于年被收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年4月24日,在县剧团举行《湖北越调》传承基地挂牌仪式。

近年来,谷城县曲剧团致力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北越调的收集整理和传承保护工作,使以《琴房送灯》为代表的一批湖北越调优秀传统小戏登上舞台,在全省产生了重大影响。

年11月28日,湖北越调传统剧目《琴房送灯》演出剧照

年排演《琴房送灯》剧照

谷城大越调与秦腔有一比

湖北越调既有“襄阳腔”繁音激楚之本色,也有“秦腔”高亢激越之美伦。它以襄阳四声调植于唱腔、念白之中,演唱以本嗓报字,假嗓行腔,尾音翻高为特点;十余行当唱腔尽显个性,如生角“边音”,旦、贴“鸟音”,净、杂“虎音”,末、夫“苍音”。“四句越调”(又名四句澄清越调)是湖北越调中最具代表性的声腔。乐队分为文场与武场,其表演有“耍櫈子”、“顶灯”、“剪子扎眼”、“吐火”等独特技巧,还有刀枪、棍棒、拳脚、腾翻的特有身段;现有传统剧目多个,其中本戏个,出戏多个,折戏47个,连台本11个。

大越调历史好长好长呢

湖北越调其始源,未见史料记载,但据艺人口述资料,它形成于明末清初,兴盛于嘉庆、道光年间,距今已有多年历史。经考察它大致视为四个阶段:

⑴孕育期:公元年前后,李自成的秦陇子弟屯聚襄河一带,带来了军戏,即“同州梆子”与当地“襄阳腔”、“楚歌”相互融合,萌芽之湖北越调。

⑵鼎盛期:清乾隆、嘉庆年间,湖北越调剧种日趋成熟,逐步成为独立风格的剧种。当时班社繁盛,科班社13个,艺人多人,足迹主要遍及汉水流域。

⑶衰落期:民国初,人慌灾荒,经济凋敝,民不聊生,年最后一个阳春班被迫解散而流离失所,之后少数艺人转为小型越调皮影班。

⑷停滞期:年谷城组建了石花越调剧团,4年之后,于86年渐入萧条,至今整个剧种基本处于寂寥、冷落、凋零状态。

收集整理的部分湖北越调传统剧目、手抄本及出版的越调书刊物

湖北越调作为湖北省22个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在上世纪80年代国家文化部“十大集成”工程进行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家底摸排中,收录于《中国传统戏曲集成·湖北卷》,原老艺人演唱的曲牌、音乐、剧本、录音等齐全,为保护与传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保护和开发颇具价值

1、湖北越调历史上声腔体系、板式音乐、表演程式成熟的较早,对我国当时以致后来戏曲艺术有着深远的影响。特别是襄阳腔(即西皮腔)的形成,其腔调至今被汉剧、川剧、滇剧乃至京剧沿用。以此抢救与振兴湖北越调,对研究我国戏曲声腔的源流走向,演变规律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2、湖北越调在汉水襄河流域一带所曾经拥有的历史精彩与文化繁荣,表明了它在中国戏剧史上的重要地位。它对研究汉水流域戏剧的发展、交流、变迁、整合及艺术特质、大众审美等,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3、湖北越调以戏曲艺术魅力所传播的历史典故、英雄传记、民间神话、爱情故事等,影响和丰富了襄河流域数代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其优秀传统剧目所呈现的文化积淀,对研究中国戏剧文学,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作品这么多,你听过几个?

湖北越调的服装道具与其他戏剧剧种基本相同。文场管弦乐器有四股弦胡琴(又别称象鼻四弦)、二胡、古筝、月琴、三弦、唢呐、笙、笛子、扬琴等;武场打击乐器有边鼓、战鼓、堂鼓、丫板、大锣、勾锣、马锣、土钹、铛等。

湖北越调主奏乐器四股弦和部分演奏器乐

根据《襄樊市戏曲资料汇编》统计其传统剧目多个,其中《镔铁剑》、《红书剑》、《龙凤剑》、《春刚剑》是湖北越调四个基本剧目,代表作还有《顶灯》、《李翠莲大上吊》等。戏剧故事涉及商、周41个、秦、汉28个、三国、晋40个、隋、唐72个、五代7个、宋、元77个、明、清个。

石花越调剧团年演出《三哭殿》剧照

年石花越调剧团演出《盘丝洞》剧照

年石花越调剧团演出《火烧红莲寺》剧照

历史传承,感觉好重好重

湖北越调传承方式以班社为主,按时间推移基本传承脉络为:

第一代:清咸丰年间有十二、三个班社,具体资料不详;同治年间知名班社有同春班,艺人有锤子、滚子、扯子等。光绪年间,黄品章班(-)30多人,艺人有周连成(生行)、黄公章(琴师);黄世朔班(-)40多人,艺人有李友元(十杂)。

第二代:民国年间,永庆班(-)30多人,有周连成(班主)、李花脸、陈蛮子(跷旦);阳春班(-)30人,李友元(班主),有胡金山(六外)、张富道(旦角)、李宏发,年“阳春班”解散于日本轰炸老河口。

第三代:解放初,湖北越调剧团(-),成员胡金山、张富道、李培先、叶祥成、叶东升等34人。

第四代:年谷城县“湖北越调”传承基地筹建成立,李春阁、牛艳军等20多人拜师于老艺人叶祥成。

这些人值得我们记住

湖北越调谷城的传承人,目前比较有名的有这些:

叶祥成,男,现年80岁,谷城城关人。出身汉戏、越调艺术世家。其父叶宝山是汉戏、越调老艺人,他8岁随越调艺人李宏发学艺,12岁出师,后因其越调大戏衰落改组皮影小戏于乡镇茶社演出活动。

年10月28日,湖北越调传承人叶祥成传授青年演员《琴房送灯》演唱技巧

叶东升,男,70岁(年去世),谷城石花镇人。从小喜爱大越调戏曲,17岁拜张三师学拉越调四股弦。曾在县曲艺队和石花镇越调剧团拉主弦兼鼓师。

李春阁,女,年从河南戏校考取到谷城县剧团,年系统地向叶祥成、叶东升学习大越调的声腔、曲牌和各类演唱技巧,演出越调《打金枝》获省地方戏调演三等奖、越调坐唱《寻梦堰河村》获湖北艺术节楚天群星作品奖。

年8月,李春阁主演的湖北越调传统剧目《打金枝》首次参加全省地方戏剧调演荣获三等奖

未来大越调还会有大发展的

未来5年规划

主编:小猫

编审:辉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gfanzx.com/xfsc/157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