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平原腹地,有这样一座城市,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已有多年历史,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三国演义》关云长在此水淹七军,放出汉水白洪水,把魏军淹得七零八落而大获全胜,它就是襄阳。
巍峨的秦岭从西面延长过来,山势忽然断了,和东面的桐柏山之间,留下了一条宽阔的走廊。发源于北方南阳盆地的唐河和白河,穿过这道山间走廊流来,在这附近汇人汉水,河流经过的地方一马平川,没有任何地形障碍。
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汉水穿城而过,分出南北两岸的襄阳、樊城,隔江相望,这里是南北交通的门户,从这里可以上通陕西汉中、下通武汉。两城历史上都是军事与商业重镇。年以后两城合二为一称襄樊市,年12月更名为襄阳市。
古时候,从北方到南方,受着秦岭、桐柏山和大别山的阻隔,交通很不方便。上千公里的山墙,只有这里有一道天然走廊。从东到西,也只有汉水河谷才打开了通道,由此可见,它的战略位置多么重要,自古就成了兵家必争之地。站在襄阳斑驳的古老城墙上,仿佛还能听到当年的金戈铁马。
蒙古大军南征时,宋将吕文焕镇守襄阳、牛富守卫樊城,被敌人重重包围,盼不来援兵。牛富死守六年城被攻破而光荣牺牲,吕文焕虽然苦战八年,最后却屈膝投降了,反而给敌人充当先锋攻打到都城临安,落下了千古骂名。
襄阳和樊城一带盛产棉花,现在是一个纺织工业城市。附近的山区里出产桐油、生漆、木耳,平原上除了棉花,还有芝麻。襄阳自古即为交通要塞,素有"南船北马、七省通衢"之称,历为南北通商和文化交流的通道。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西接川陕东临江汉南通湘粤北达中原,是鄂、豫、渝、陕、四省市毗邻地区的交通枢纽。所以它成为周边地区的物资集散中心,市场繁荣,商业发达,是湖北省西北部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襄阳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襄阳护城河平均宽多米最宽处米是中国最宽的人工护城河被称为“华夏第一城池”。整个护城河河面宽阔如湖泊碧波荡漾好似绿色的巨龙环护着古城,使得襄阳城易守难攻固若金汤。襄阳护城河是国内、乃至世界上最宽的护城河。
古迹名胜众多,最有名的是诸葛亮隐居的“古隆中”。
古隆中不仅是一处古迹,花草繁茂,也是一个美丽的风景区。古隆中至今已有0年历史是诸葛亮在公元至年躬耕隐居的地方。因诸葛亮“躬耕陇亩”、刘备“三顾茅庐”引发《隆中对策》被世人称为智者摇篮三分天下的策源地。这里保留了他学习、交友、生活的许多遗迹至今已有0多年历史明代就已形成“隆中十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