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襄阳之北油坊岗。
记者漫步在宽阔笔直的东风汽车大道,这里塔吊林立、马达轰鸣、车来车往,一排排整齐的厂房看不到边际,让人感觉到这个城市向上的活力。而马路两旁,树木葱茏、商场林立,行人悠闲漫步,又透露出一种在现代工业文明中的为数不多的优雅惬意。
回溯到30年前的秋天,这个地方到处都是没膝的茅草,让这个黄土岗显得萧索而荒凉。
油坊岗贫瘠的命运是从年开始被改变的。是年10月5日,二汽(东风的前身)在襄樊(年更名为襄阳)举行奠基典礼,确立了兴建第二基地,将年产能提升至20万辆的崭新发展目标。
30年栉风沐雨,30年倍道兼程,东风襄阳基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建立了完整的汽车产业链条,成为东风集团内商用车、乘用车兼有,发动机、零部件皆备,产品线最全、产业链条最完整的事业基地。如今的油坊岗再也不是那个记忆中荒凉的黄土岗,它已然成为整个襄阳最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热土。它不仅拉动了整个襄阳的发展,甚至改变了整个襄阳的城市文化,汽车产业正式成为了襄阳的龙头产业,襄阳也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
昔日的三国古战场,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因为东风襄阳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的新车城。
东风雄起,汽车产业复兴古襄阳
历史的风云际会,让东风与襄阳走在了一起,也让汽车产业从此与襄阳结缘。
上世纪八十年代,二汽闯过“停缓建”关,开始进入第一轮高速发展阶段。二汽决定“向年产二十万辆汽车的目标进军,向多品种高质量高水平的方向发展”。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建设第二基地迫在眉睫。考虑到十堰地理条件的限制,二汽决定跳出十堰,到山外去建设第二基地,最终选址襄樊油坊岗。
历经30年艰辛奋战,东风襄阳基地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轻型商用车、柴油发动机、铸件生产、中高端轿车生产、动能供应于一体,配套设施完备、技术实力雄厚的汽车工业基地。在整车领域,已经建成了50万辆的生产能力;在发动机领域,形成了近万台的发动机生产能力;在零部件领域,建设了重型车轿、汽车仪表、汽车电器等一批行业领先、规模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零部件生产基地。
从目前来看,东风襄阳基地的实力在多个细分领域具备了国内领先的竞争实力,成功打响了襄阳汽车产业的品牌知名度——全国最大的汽车试验场和汽车动力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中重型车桥生产基地、汽车仪表和传感器产销全国第一……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东风襄阳基地的开工建设,就像在襄阳投入了一粒汽车产业的火种。随着东风襄阳基地的发展,这粒火种不断地聚合能量、释放热力,成功地在襄阳大地上引燃了汽车产业发展的燎原之火。据统计,年,襄阳实现工业总产值.8亿元,其中以东风为龙头的汽车产业总产值达到.2亿元,占据襄阳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51%。
正因为东风对襄阳经济发展的巨大拉动作用,襄阳市市长别必雄发出了“无东风,不襄阳”的感慨,他说:“襄阳因汽车而兴,东风襄阳基地的建设使襄阳实现了第二次跨越。可以这么说,没有汽车产业,没有东风襄阳基地的建设,就没有襄阳的振兴,就没有襄阳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地位。”
别必雄的感慨绝非空洞的客套。
从直接贡献来看,东风襄阳基地的建设为襄阳市经济发展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效益。近年来,东风在襄企业实现的工业产值占到襄阳市规模以上企业工业产值的50%以上;在每年的纳税大户排行榜上,东风汽车股份、风神襄樊汽车有限公司等东风企业均名列前茅,在襄阳市纳税过亿元的6家企业中,东风占3家,纳税总额占据襄阳市区纳税总入库的“半壁江山”。从年起,汽车行业纳税额就超过烟草,成为襄阳第一税收大户。
从拉动作用看,东风襄阳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带动了襄阳市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目前,襄阳市与东风公司有服务配套关系的地方零部件企业多家,其中有直接配套关系的一级供应商多家。英菲尼迪国产化项目落户襄阳,直接催生了总投资过百亿的英菲尼迪零部件产业园,4家世界强零部件企业和29家知名零部件配套企业齐聚襄阳。汽车物流、服务、贸易等相关产业也是因东风而生,为东风服务。同时,东风现代化的制造工艺,还影响和带动了襄阳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提升了这些企业的品质。中航精机、星火轴承、长源东谷等一大批企业,由一开始为东风配套,转向同时向欧洲、美洲出口,实现了企业的升级和跨越发展。
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看,东风襄阳基地成为襄阳市引为自豪的城市名片和招商引资的坚实平台。东风在襄阳的发展成就和影响力,提高了襄阳在国内、国际的知名度。东风与日本日产汽车公司、法国PSA集团、美国康明斯、德纳等跨国公司进行了合资合作,形成了中日合资、中美合资、中日美合资、中法合资的格局。这种格局不仅给襄阳带来了资金和技术,而且带来了商品贸易、技术贸易、文化交流、旅游业的发展。东风良好的品牌效应、聚集效应和巨大的配套市场,吸引了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和港、台地区的汽车公司与襄阳市企业进行跨国、跨地区合作。
“服务东风、支持东风、配套东风。”如今,汽车已经成为襄阳当之无愧的龙头产业。
东风润泽,新车城演绎新的城市文化
东风作为一个富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并不仅仅满足于创造经济财富,更致力于向社会传递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东风襄阳基地在襄阳的发展壮大,对襄阳产生的最深刻的影响,不止是拉动了这个城市经济的增长,而且还以现代汽车文化影响着这个城市的形象与气质。
别必雄曾表示:“以东风汽车为代表的襄阳汽车文化已经成为襄阳现代文化的重要元素,汽车文化已经在深刻影响着襄阳人的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
在襄阳高新区,东风“烙印”触目可及:神龙幼儿园、东风技校、东风中学、车城广场,以及东风汽车大道、富康大道、车城湖北路这些主干道,无一不带浓郁的东风色彩。更为经典的是,就连襄阳本地人乘坐短途大巴,或是从外地回来,都会说“到东风宾馆下车”。
“要当就当二汽人,要嫁就嫁二汽人。”这句话曾在襄阳流行过很多年,它透射出的不仅是当地及周边农民对于跳出农门过上好日子的期待,更是对一种文明的生活方式的向往。襄阳本地农民子弟周有志,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被父母送到二汽,在被东风文化熏陶近三十年后,现在的周有志文质彬彬,说普通话,熟读《资治通鉴》,会讲简单的英语。在他的带动下,全家都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业余时间还会去参加企业组织的各种比赛和表演。正是一个个像周有志这样被东风文化浸润的个体汇聚在一起,他们改变了整个襄阳的城市生活方式。
东风的企业文化同样改变着襄阳这个城市的发展思维。
致力于走向国际的东风,坚持走开放合作的发展道路。仅在东风襄阳基地,东风就与日本日产汽车公司、法国PSA集团和美国康明斯、德纳等跨国公司进行了合资合作,更在这种合作的过程中以包容的胸怀融合外方企业文化,吸收外方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东风这种宽广的视野、博大的胸怀对襄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开阔视野、更好地了解世界,通过广泛学习全球先进发展经验促进自身发展,近年来,襄阳市已与韩国襄阳郡、美国哥伦布市、俄罗斯科斯特罗马州、巴西圣安德烈市、德国茨维考市、加拿大史密斯福尔斯市等八个国外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而襄阳企业寻求跨国合作的,更是不胜枚举。
保护环境,还地球青山绿水,造福子孙后代,是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东风一贯的坚持。东风注重环保的发展理念在襄阳同样得到了很好的践行。为抢占新能源高地,年东风旅行车有限公司把目光投向了纯电动客车领域,他们先后获得了17项国家专利,成为中国第一个取得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汽车生产资质的企业;四年后,国内惟一采用一体化设计的纯电动客车东风天翼进行示范运营,新能源汽车的前沿探索在襄阳开启。在东风的带动下,襄阳提出了建设“绿色襄阳”的目标,先后申报并获批新能源汽车运营示范基地和新能源汽车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目前,襄阳高新区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已发展到12家,配套核心企业发展到近50家,相关配套企业共计余家,初步形成了整车、电机和电池等较为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
服务东风发展、借势发展襄阳,与东风公司同呼吸、共命运,这是襄阳市始终坚持的发展理念。正是这样的发展理念,从东风结缘襄阳之始,就注定了“无东风、不襄阳”这样的发展范式。30年来,东风与襄阳共同书写了一部跨越发展的传奇,并建立了血脉共生的深厚关系,这意味着双方在未来发展上已经站到了一个更高的起点。我们期待着,在更高的起点上,东风与襄阳能携手为世人呈现一部“东风兴、襄阳兴”的崭新传奇。
(记者郑林秀)
北京白癜风哪家医院最专业北京白癜风要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