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
英文名:XiangyangCity
别称: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
市树、市花:女贞、紫薇
出生年月:始于春秋时期
行政区类别:地级市
民族:汉
语言:西南官话-鄂北片-襄阳话
人口:.1万人(年)
身份证号:……
邮编:
车牌代码:鄂F
肖像照
荣誉称号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城市、全国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全国军民结合典范城市、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城市、中部最佳投资魅力城市、湖北省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城市。
家庭情况
父母:湖北省
子女:户口登记有樊城区、襄城区、高新区、襄州区、鱼梁洲开发区、东津新区
住房面积:平方公里(年)
住址:湖北省西北部,汉江中游平原腹地。
成长经历
春秋时期,襄阳为邓、卢、鄀、罗、鄢、谷、厉、随、唐等诸侯国之城。古襄阳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周朝:时分封同姓及有盟部族建国,又于今襄阳城置北津戍。
秦朝:时为邓、筑阳、山都、酂、随、鄀、鄢、邔等县地。
西汉:初年始建襄阳县,以县治位于襄水(今南渠)之阳而得名。
东汉:汉武帝时属荆州刺史部南郡。
三国:曹魏仍属荆州襄阳郡。
晋朝:西晋、东晋时,因雍州(今陕西一带)人避难流入襄阳等地,为安置流民,孝武帝于太元十四年(年)以襄阳为中心侨置雍州。
南北朝:宋元嘉二十六年(年),划出荆州的襄阳、南阳、顺阳、新野、随等五郡为侨置雍州的实土。北周沿用。
隋朝:隋文帝时属襄州。隋炀帝时属襄阳郡。
唐朝:唐武德四年,改郡为州。
五代:属山南道(实即山南东道)襄州。
宋朝:北宋时,属京西南路襄州。南宋绍兴五年,仍属襄阳府。
元朝:二十九年(年),属江北河南行中书省襄阳路。
明朝:洪武初年,属湖广行中书省襄阳府。洪武九年(年),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襄阳府。
年1月(崇祯十五年十二月),李自成一度改称襄阳为襄京。
清朝:属湖北布政使司襄阳府。
中华民国:中华民国2年,直属湖北省政府。3年,属湖北省襄阳道。16年废道,县直属于省。17年,属鄂北行政公署。21年,属湖北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25年,属湖北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年7月至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黄龙一带(县内其它地方为国民党统治)建立襄阳县苏维埃政权,属鄂豫边苏区领导。
年1月,襄阳县爱国民主政府成立,属桐柏行政公署第三专署及汉南办事处。年2月,属湖北省襄阳行政区专员公署。年5月,复以襄阳县之襄阳、樊城两镇组建襄樊市,隶属襄阳专署。年改称湖北省人民政府襄阳区专员公署。年改称湖北省襄阳专员公署。年改称湖北省襄阳地区行政公署(同年襄樊市省辖)。年8月撤销襄阳地区,其行政区域并入襄樊市(地级市)。
年12月9日正式改为湖北省襄阳市(地级市)。
性格特征
襄阳位于湖北省西北部,东经°45′-°43′,北纬31°14′-32°37′,东邻随州市,南界荆门市、宜昌市,西连神农架林区、十堰市,北接河南省南阳市,边境界线长.8公里。
属亚热带季风型大陆气候过渡区,具有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降雨适中,雨热同季等特点,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越的气候条件,年平均无霜期为天,年均降水量.3毫米。区境内日照充足,年均日照小时,年均气温15.1℃-16.9℃之间。
自我评价
城区面积仅次于武汉的第二大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楚文化、汉文化、三国文化的发源地,已有多年历史,历代为经济军事要地。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襄阳名人
以三国文化为主要特色,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古有卞和、庞统、杜甫、米芾、孟浩然、张继,继而有杨洪胜、吴德峰、张光年、田维扬,今有袁珊珊、贾玲、杨明光、蒋方舟、黄秋爽……
杨洪胜辛亥革命义士
田维杨开国中将
张光年《黄河大合唱》词作者
黄秋爽中国女子体操队队员、亚运会冠军
“吃货”天堂
牛肉面
金刚酥
襄阳缠蹄
襄阳薄刀
襄阳玉带糕
襄阳大头菜
旅游景点
古隆中,是湖北十佳景区,也是襄阳市最负盛名的旅游景点。
仲宣楼
护城河,襄阳护城河平均宽多米,最宽处米,是中国最宽的人工护城河,被称为“华夏第一城池”。
夫人城
鹿门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昭明台,昭明台也称钟鼓楼,为襄樊标志性建筑。
才艺特长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年底,襄阳市共有6个项目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个项目被省人民政府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1人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人被省文化厅确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荆楚文化
襄阳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楚国历史多年,在襄阳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长达多年。
三国文化
上承汉末,下启魏晋,在近百年群雄争战、风云际会的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谋划《隆中对》,襄阳成为三国鼎立格局形成的源头。东汉末年,北方战乱,刘表领荆州牧(公元—年),数以千计的士人纷纷来到襄阳,诸葛亮、司马徽、庞德公、庞统、徐庶、崔州平等一批谋略精英,经学家宋忠、文学家王粲、书法家梁鹄、音乐家杜夔等一批杰出人物汇聚襄阳。东晋史学家习凿齿著《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等,对中国史学发展影响深远。
汉水文化
古有“江河淮汉”之说,汉水流域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襄阳踞汉水中游,东西交汇、南北贯通,“汉晋以来,代为重镇”,是汉水流域最重要的城市。
诗赋文化
中国文学的两大源头《诗经》、《楚辞》均发源和交汇于汉水流域。这里产生了大量吟诵襄阳山水之胜和美丽传说的古代诗歌,出版清晰、有据可查的达0多首。其中尤以唐诗为盛,多达余首。襄阳是中国文学史家公认的唐诗高地,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张继、皮日休、白居易等唐代所有著名诗人都有吟诵襄阳或涉及襄阳题材的诗歌。《唐诗三百首》中就收有涉及襄阳的诗27首,其中孟襄阳的诗15首。
书画文化
襄阳是“中国书法名城”,历史上代表性人物有三国时期的梁鹄、邯郸淳,隋唐时期的丁道护、杜审言,北宋时期的米芾、米友仁、张友正等。米芾世称“米襄阳”,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合称“宋四家”。
古城文化
襄阳古城文化积淀深厚、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在中国古城文化中具有独特性和代表性。主要体现在:一是古城遗址富集、历史悠久。在市区建成区多平方公里范围内就有三座古城遗址,西周邓城遗址有0多年历史,樊城、襄阳城都有多年历史。在一个城市内有三座独立建城的古城,且历史都如此悠久,在全国是少有的。
红色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襄阳诞生了鄂西北第一个党组织、第一支正规红军武装,中国早期革命家萧楚女两次到襄阳传播革命火种,贺龙带领红三军转战鄂西北、中原突围鏖战襄阳、“五路大捷”之一的襄樊战役等,在中国革命史和军事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胡绳在这里主办《鄂北日报》,梁斌以襄阳为素材创作了史诗巨作《红旗谱》,张光年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堪称中国当代最杰出的文艺作品之一。
摘自襄阳百腾,若有不到之处,敬请雅正。
做专为襄阳人服务的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疗效好白癜风治疗得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