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他说:“鄂是湖北省的缩写,这是属于湖北的车。”
然而,他在小学时对此仍感到有些困惑。他曾阅读的一些课外书提到,湖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并且古代的九州之一荆州也属于这里。
湖北的简称为何不是楚或荆,而是一个鲜为人知的“鄂”呢?
省份的简称,实际上可以看作是一个省的文化象征。
通常,各个省份都会选择一个最能代表其历史文化特色且广为人知的字作为简称。
例如,山东的鲁,山西的晋,河南的豫,以及河北的冀。
鲁国和晋国都是春秋时期的重要国家;而豫和冀则是古代九州中的名称。
这两者在湖北地区都是存在的,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重要的国家,而荆州也是九州之一。
为什么湖北省不选择“楚”或“荆”作为其简称,而是选择了“鄂”呢?
楚为什么不合适首先来讨论一下,为什么“楚”这个字并不适合作为湖北省的简称。
湖北是楚文化的发源地,长时间以来,楚国的首都都位于湖北地区。
这虽然没错,但楚国的面积实在太广阔了。
楚国有多大?
我们来看一幅战国时代的地图,你就会有个大致的了解。
楚国在其繁荣时期的领土范围涵盖了现今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的全部,同时也包括河南、陕西、四川、江苏、浙江和山东等地的部分区域。
我们熟悉的秦末楚汉之争的两位主要人物,刘邦与项羽,实际上是同乡,均来自泗水郡,分别是沛县与下相县的人。
目前,沛县隶属于江苏省的徐州市,而下相县则归属于江苏省的宿迁市,但在当时这两个地方都属于楚国的领土。
刘邦与项羽,二人皆被广泛认为是楚国人。
仅凭这一点,湖北将楚作为自身身份的简称并不太恰当。
此外,还有一点需要提到,楚这个名称在历史上作为地方割据政权的代表,多次出现在不同的时期。
在秦国统一六国之前,楚国人民为了逃避战争的影响,早已开始向东南方向迁徙。
在秦末楚汉之际,楚族的主要人口已迁移至江淮一带,逐渐与当地居民及文化相融合。
因此,项羽崛起的楚军主力是由名江东的弟兄组成,而非来自湖北地区。
项羽自称为西楚霸王后,将都城设在了徐州的彭城,而非湖北的某个城市。
后来刘邦对功臣进行了大封赏,任命韩信为楚王,首都设在下邳,依然位于江淮地区的徐州。
没错,韩信也是刘邦和项羽的同乡,来自泗水郡,属于楚国。
除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和项羽所建立的西楚之外,还有陈胜和吴广起义后自称的张楚,以及五代十国时期马殷在湖南长沙建立的南楚政权,也被称为马楚。在辽宋时期靖康之耻后,金国支持原北宋宰相张邦昌建立的傀儡政权,国号为大楚,通常被称为伪楚。
因此大家注意到,这些所称的楚国,除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那个之外,基本上与湖北并没有太大的联系。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匾额,至今依然悬挂在长沙岳麓山脚下的岳麓书院内。
显然,尽管许多来自湖北的朋友非常热爱“楚”,但他们并不能独占这个“楚”。
“荆”可以吗?尽管前文提到“楚”不太适合用作湖北的代表,但荆州的“荆”是否就可以呢?“荆”是否合适呢?
实际上,“荆”与“楚”是相似的,荆州不仅是上古九州之一,也是汉代的十三州之一,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至今,关羽因疏忽而失去荆州以及刘备借荆州的故事仍然被广泛传颂。
如今,荆州作为湖北的地级市,仍然保留着其存在。
那为何不使用荆州的“荆”字作为湖北的简称呢?
有些人推测,由于荆州并非湖北的省会,因此不太适合将荆作为湖北省的简称。
没错,你很快就能找到反例来反驳这种说法。
江西的简称为赣,省会城市是南昌,而赣州仅是江西省内的一个地级市。
因此,荆被拒绝的原因显然不太可能是这个。
接下来我们继续探讨,荆州作为古代九州之一,实际上与北方的几个州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最初,荆州的地域非常广泛,主要涵盖了现今河南省南部、湖北省和湖南省等地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范围逐渐缩小,最终特指湖北省的一个地级市荆州。
北方的“州”相对较小,且行政区划保持较为稳定。例如,豫州几乎涵盖了整个河南省,河南省也以“豫”作为简称,这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并且不会引发争议。
所以,荆州的“荆”字也不太适合作为湖北省的简称。
鄂的来历与楚和荆相比,鄂对许多人来说显得比较陌生。
实际上,鄂也是一个古老国家的称谓。
根据《史记》的记载,商朝的帝辛,即纣王,曾任命西伯、九侯和鄂侯为三位公爵。
由此可知,鄂国在当时的实力相当强大。
春秋时期,楚国征服了鄂国,并在鄂国的原址上建立了鄂王城,最终鄂王城成为了楚国的首都。
秦灭楚之后,设鄂县。
东汉末期,孙权将鄂县更名为武昌,并在此地建立了吴王城。
公元年,孙权在武昌正式登基成为皇帝。
因此,武昌是鄂国的历史遗址,如今仍有“湖北之根,武昌之源”的说法在流传。
在咸丰四年,皇帝在《谕军机大臣等曾国藩奏剿办崇阳通城贼匪续获胜仗一折》中,首次明确指出湖北的简称是鄂省。
因此,鄂被正式确定为湖北省的简称。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受郭沫若等人的提议影响,湖北省也采用了这一传统,简称为鄂。
然而直到现在,依然有人对此心存不满,觉得“楚”更为合适作为湖北省的简称。
这种改名的情况在省级层面并没有先例,但在县市级别却是常有的事情。
例如,湖北省的襄阳,是由襄樊更名而来的。
在年以前,襄阳市被称为襄樊,这个名称是襄城与樊城的组合,涵盖了襄城区(襄阳古城的所在)、樊城区和襄阳区等区域;
在三国时代,襄樊之战是一个非常著名的战役,关羽在此战中凭借水淹七军的壮举而一举成名,声威震动整个天下。
然而,在那个时期的襄樊,实际上是指古代的襄阳和古樊城这两座城市。
这两座城市之间的直线距离非常短,仅隔一条河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座城镇最终合并为一个城市。
襄樊市于年成立,虽然其级别经历了多次调整,但名称始终保持不变。
年,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