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灭宋之战南宋末年,在被欧洲人惊为“上帝之鞭”的蒙元大军源源不断的疯狂进攻下,已经苦苦支撑了半个多世纪的南宋军民突然惊奇的发现,自己被蒙古大军的铁蹄只用了两年的工夫就踏平了。这其中的转折点,便是襄阳、樊城两座城池的失守。由此之后,宋蒙双方隔江而治的局面就此被打破,南宋军民再也无力抵抗蒙古骑兵。元世祖(网图)公元年,在宋蒙最后一役的“崖山海战”中,宋军全军覆灭,南宋丞相陆秀夫怀抱8岁的小皇帝宋幼主赵昺投海而死,许多忠臣追随其后,十万军民跳海殉国,南宋亡。元朝统一中国地区,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七个封建正统皇朝。崖山海战的影响元朝统一而这一切,离襄阳城破仅仅只有五年的时间。为何襄阳一失,满盘皆输,这究竟是一座怎样的城市呢?襄阳古城襄阳,因地处襄水之阳而得名素有华夏第一城池之称,三面环水一面靠山,以百米宽的汉江做护城河,城高水深,易守难攻,又有一江之隔的樊城作照应,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年两城合并后称襄樊市;年襄阳地区并入地级襄樊市;年12月襄樊市更名为襄阳市。南宋时代,自岳飞收复襄阳开始,襄阳就成了秦淮至长江综合防御体系中最关键的一环。一旦两淮和四川等地被围困,则襄阳出兵救援,襄阳被围,则四川和两淮出兵救援,所谓一方有难,两方支援,三部互为犄角,相互配合,除此之外还有长江水军往来救应。以襄阳、武昌、荆州构成的铁三角,成了关系到南宋整个战局的核心。所以清朝历史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说,湖北有3个战略支点,襄阳、武昌、荆州,其中以襄阳的战略地位最为突出。襄阳地形从春秋战国开始,此地群雄逐鹿,兵戈频繁,上演过数百场战争。在没有飞机大炮的古代战场,襄阳这座坚城几乎就是“固若金汤”的代名词,在这座城池面前,倒下了数不尽的精兵猛将。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年),蜀前将军关羽率军围困襄阳、樊城,上演了著名的水淹七军,在关羽水军猛攻下,于禁被迫投降,庞德力战被俘杀。关羽乘胜围攻樊城,并以一部兵力包围襄阳。曹操吓得想迁都,孙权惊得连忙向曹操表忠心,二人动用所有名将和精锐部队,两面夹击,虽击退关羽大军,但曹魏,蜀汉均实力受损,成了三国形式的重要转折点,然而事实上,樊城守军仅数千人,城墙因水淹多处崩塌,曹仁乃以必死决心,激励将士齐心协力奋勇抵御。关羽军虽乘船猛攻,一时仍不能下。关羽(剧照)无论是襄阳和樊城,关羽其实一个也没有攻破,最后“大意失荆州”,落了个败走麦城,军破身死的结局。金庸先生金庸老爷子也在小说中提到,南宋全境战火连天,郭靖死守襄阳几十年,蒙古铁骑连襄阳的大门都没有摸着,后来蒙古骑兵调整战略,但还是苦攻了六年,才打进襄阳城,南宋也至此丧失了抵抗的能力,看来铁打的襄阳真不是吹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gfanzx.com/xfyw/188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