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5月20日蔡总统的就职演讲,特意前来更新一发。
小时候初看三国演义,基本上把它当成一个人物列传,这大概也是罗贯中的本意,一提到赤壁之战,脑海里立马浮现如下画面:黑云压城,黄盖独立船头,亲手点燃灾难源头的火把;诸葛亮于八卦阵前做法,借东风席卷曹营;周公瑾率诸猛将登船擂鼓进军,八十万士卒的鲜血染红了整片江面;孟德披头散发,身中数创,回望远方冲天的烟柱,长叹一声,敛残兵北撤心有不甘。喊杀渐远,战鼓渐息,只余漫天火光,烧遍长江南北,烧遍华夏大地的每个角落。
演义小说好看吗?好看。有问题吗?太有问题了。
问题就在于,你只知道吕布关羽张飞他们战斗力爆表,诸葛亮司马懿郭嘉智商惊人,以上两类人在战场上就足以决定胜负。吕布武力值99所以三英战吕布还让他全身而退,诸葛亮智力值99所以他能呼风唤雨还能搓大火球,三足鼎立变成了一个攻防数字游戏。
两军对垒,计将安出?
所以,这个问题,不只是一句足智多谋就能解释的。而《三国演义》不能解答这个问题的原因其实很简单:
没图你说个xx。
我很严肃的!同学们注意(扶眼镜加敲黑板),就拿《三国演义》举个栗子,关羽出荆州攻襄樊,曹操派于禁引重兵增援,结果这货被关爷水淹七军包了饺子。此事对曹丞相触动很大,一度逼得这位乱世奸雄考虑迁都。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襄阳守不住了,曹操就急吼吼地要收拾细软?许昌和襄阳到底是个什么地理关系?脱离地图看历史,犹如学而不思,难免会有迷茫感。
于是我们的新坑来了,今天就借助地图,一起来看一看那些历史中曾被大书特书的山河险要之处吧。
一、北京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以经济的角度来看不管在哪个朝代,都是一件不怎么划算的事。北京纬度太高,离南方太远,江浙富庶之地只能依靠士族管辖,政局动荡之时极易生变,清末甚至上演了东南互保的好戏,这是第一个弊端——难以统筹全局。其二,纬度高还有一个坏处,周边缺少稳定的粮食供应,这个问题到近现代才得以解决,而在古代,北京的供给主要依赖京杭大运河;抽江浙地区的血来养活一座帝都,这对于传统农业社会无疑是个沉重的负担。最后,还有环境因素,北京的沙尘暴天气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大坑,除了中东的沙特,好像没有几个国家的首都会面临沙尘天气的危险。
为什么北京有着如此多的局限性,还能成为元明清乃至本朝的国都呢?
这就要提到北京最重要的一个属性了,它自建成起,就是帝国北境最重要的军事要塞。
(这张图其实挺不科学的,然而我找不到更准确的图了,所以凑活着看吧。。。)
以明为例,外部威胁基本来自蒙古高原,明成祖比较能打,不惜透支国力也要封狼居胥,可见蒙古对中原地区造成了多大的生存压力。而后土木堡之变,大明基本失去了与蒙古刚正面的野战实力,再也没有在宣大一线组织起像样的攻势。当然,主动进攻蒙古也不符合当时的战略目标,蒙古乃至西伯利亚环境恶劣,不适合农业发展,不能种地就更别谈防守了。相比起来planB就显得非常实惠了:Buildawall
图中可以看到,那些紫色的线条就是明长城,有了这个玩意,大大减轻了明军的防守压力。
历史证明,失去了幽云十六州的北中国是无险可守的,游牧民族随时有可能南下一波带走不说,还能频繁袭扰中原掠夺财物与人口。有了长城所争取的时间与空间,中原政权无需维持庞大常备军,完全可以在边关发出警报后再开始动员。长城也是重要的运输通道,大军可以沿长城运动完全封堵对手的进攻路线。还有一个很浅显的用处,有了长城,汉族步兵就有了与游牧骑兵抗衡的倚仗。
长城不仅能防蒙古人,对女真也是一道有效的屏障。
山海关,天下第一关,控制了山海关犹如掐住了大公鸡的咽喉。
明末内有闯王攻陷北京君王死社稷,外有辽东全线失守祖大寿叛国,即便如此,吴三桂一天不开城门,清军就一天入不了关。
说了这么多长城,现在我们来点个题。
元朝以北京为大都,盖因元帝国疆域辽阔,北至西伯利亚,北京位置居中便于控制中原,且离成吉思汗龙兴之地不远,蒙古贵族较为适应。
明朝则是出于实际防务的需要。试想若以南京为京城,北方四镇照样需要重兵防守,反而会培育一批军功贵族,挟兵自重,时间一久说不定又会蹦出第二个燕王,这才有“天子守国门”的无奈之举。
清朝立国之初南方未平,北京是都城的唯一选择。
所以综合看来,北京作为首都的理由有下:
利于控制华北平原
组织防务,抵抗外族入侵
地理位置优越,据燕山之南,渤海之侧,又有辽东山东半岛拱卫,易于防守
我朝之所以定都于此也是出于但不限于上述原因。苏联作为天朝心腹大敌阴魂不散,倘若当时苏联入侵,钢铁洪流面前华北和内蒙就是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防线。不过最近解放军军区改战区有一个很耐人寻味的细节,内蒙古被划给北部战区而不是首都所在的中部战区,足以说明这一届领导人对国土安全的预判,天朝的军力,看来真的是要走出去了。
二、中原
中原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这里自古就是中华文明的核心,也是大一统帝国合法性的一个来源,无数英雄豪杰为了至尊之位在此鏖战,成就了多少史诗故事。
为什么中原地带一直如此受重视呢?先上个图
这是各省人口密度图,不难发现,中原地区直至今日都还是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这是因为该地区农业发达,气候适宜,是古代重要的粮食产地。掌握了中原,就意味着拥有了充足的后备兵源和战略物资。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黄河作为中华文明的母亲河,是有着极强的象征意义的。掌握中原,就是顺承夏商周的道统,就是华夏正统。
可惜今天的中原,仍局限于农业大省的位置,在发展上有所落后。这也是国情和政策所逼,18亿亩耕地红线划定,河南战战兢兢一亩也不敢动,缺少工业和投资,何谈发展呢?总之,希望华夏文明发祥地,能早日迎来新生。
未完,下期预告:九省通衢,江左名都
白癜风医院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