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
首页
襄樊简介
襄樊地点
襄樊市场
襄樊要闻
襄樊发展
襄樊天气
襄樊旅游
襄樊信息

先生在厦大五

葛老师在厦大,是“少年家澍”的续篇,展示了葛老师年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到年退休止的经历。锡嘉兄妙笔生花,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信手拈来,“少年家澍”篇,可读性极强;我儿时也有文学梦,工作后才知道文学这个饭碗,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捧得起来的。文采欠奉,但态度至诚。每个细节,尽可能考证到位。包括必须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这样的论文是如何成文的,整个过程,我尽可能地还原。全文篇幅略长,分期刊出。刘峰谨识。

先生在厦大

——葛家澍教授的厦大岁月

作者

刘峰

推手

对今天稍具会计知识的人,会计准则,耳熟能详,似乎与会计天然不可分割。但是,回到上个世纪70年代的中国,在批评资本主义、剥削阶级、连记账方法都要用“社会主义的”这样一个大环境下,会计准则或会计原则,当然是与资本主义、剥削阶级、反动等挂上等号。对当时的会计从业人员来说,会计准则就是“异端邪说”,甚至“毒瘤”、“毒草”。实务中,能够采纳会计准则,简直是“天方夜谭”。

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元年。也是在这一年,先生“必须替借贷记账法恢复名誉”一文公开发表,会计界可以稍稍摆脱一点记账方法阶级性的无谓争论,实务中,可以有限推广使用,到年11月财政部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并于年7月1日正式执行,不过十多年。并且,这一次,会计的改革,走在其他相关领域的前面。可以说,会计实务界还没有准备好迎接会计准则,这也就是在准则发布的同时,也发布了会计制度的原因。第一项具体会计准则要迟至年5月22日才发布、施行。

为什么会计准则能够在年面世?这其中,包括先生在内的一大批会计学者的努力,发挥了推手的作用,直接推动了财政部会计司制订、发布会计准则。

年,《会计研究》创刊。创刊号上,刊发了李宝震老师的“论社会主义会计原则”一文,这是当时国内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中,可以检索到的最早讨论会计原则或会计准则的论文。同一时期,关于会计原则/准则的论文并不多。除了对国际会计准则(当时也有译为“标准”)的译介外,关于中国会计原则/准则的论文,都程度不同地强调会计原则的社会主义属性如群众性原则、易懂性原则等等。

年,先生发表了“论会计理论的继承性”,第一次用严谨的学术语言表明,资本主义的会计准则,同样可以为我所用。与同时代其他学者关于会计原则/会计准则的论文不同之处在于,这篇论文将会计准则定义为“人类共同创造的科学技术……不管……由哪一国哪一地区的人民所创造,一旦推广流传,它就成为人类的共同财富”。换言之,与借贷记账法没有阶级性一样,会计准则同样不应该有阶级性。他还进一步断言,“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会计这门科学发展的一个总趋势将会更加打破国与国的界限”。

同年底,在《财会通讯》第11期上,先生将其给当时研究生讲课的提纲,整理成文,以“当代资本主义企业财务会计准则的形成与发展”为题,公开发表;同一时期,还有如徐政旦、吴诚之的“关于确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问题的探讨”、《会计研究》刊物上也陆续刊发关于国际会计标准的译介类文章,上海市会计学会会计准则研究组还于年6月17日举行了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主题就是会计准则问题,包括要不要在中国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并提出若干准则如群众性、易懂性等“适合中国国情”的准则。

80年代,我国会计实务一直执行的是统一会计制度,借贷记账法逐步成为实务中主导的记账方法。随着中外合资企业的增多,对基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会计原则/准则的需求,明显增多。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开始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当时学术界对会计原则/准则的研究,仍然处于中国是否该采用、如何体现中国特色等的阶段。比如,当时的一个主流观点认为,中国会计人员总体素质不高,还是统一会计制度更加合适;会计准则应当体现中国特色,如政策性、群众性等等也应该是中国会计准则的一部分。源自美国的财务会计准则,通常都被冠以“资本主义”的,我们能否采用,仍然有禁区。众多研究集中讨论究竟应该叫会计准则、会计原则、会计标准,还是其他什么名字。

相比而言,先生关于会计原则的研究,还是一如既往地从严谨、规范的学术研究视角切入,推动会计准则研究的学术化。从“论会计理论的继承性”开始,先生对会计准则的研究,就是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演变出发,并明确说明,包括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在内的会计理论,都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它同样应该为我所用。在先生和一大批追求学术和学理的研究人员的带领下,到80年代中后期,公开发表的关于会计原则/准则研究文献中,诸如群众性、政策性一类带有强烈时代色彩、不具备科学内涵的标签性“原则”,逐渐淡出、乃至消失。尽管如此,会计准则,仍然停留在学术研究和思想解放层面。当时人们普遍认为,它距离中国会计实践,还很遥远。

然而,年11月30日,财政部就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这个过程非常短,之间,又发生了一系列事件,这些事件甚至都延缓了我国经济改革的进程,当时,连股份制都不能公开讨论,学界转而用现代企业制度来代替股份制术语。是什么原因导致企业会计准则的快速发布?

历史,就是由一系列事件所组成。它们,表面看起来是偶然;如果认真追究,背后有其必然性。这其中,包括中国会计学会和先生在内的会计学术界,充当了推手作用。

年1月,中国会计学会在佛山召开成立大会。在第一届理事会上,先生被选为理事;年,中国会计学会换届,先生和娄尔行教授、阎达五教授都出任副会长;年,中国会计学会第三届理事会成立,先生和娄尔行教授等继续担任副会长。这一次,中国会计学会仿照美国会计学会曾经的做法,下设了多个专业研究组,如会计教育研究组、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研究组等。先生担任会计教育研究组组长、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研究组副组长。其中,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研究组对推动我国会计准则的制订,作用至为直接。

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研究组当时可谓“阵容豪华”,组长娄尔行教授,副组长先生和阎达五教授。会计理论与会计准则研究组成立后,活动频繁。其中,年1月7日至12日,在上海石化总厂举行的第一次研讨会,一定意义上直接促生了我国会计准则从理论探讨走向制订、发布与后来的执行。

如上所述,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会计学界在讨论会计准则时,都是从理论研究视角出发的。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一定会有印象,当时人们普遍觉得,会计准则只是理论讨论层面,实际执行,离我们很遥远。也因此,当时的政策制订部门开始时,并未对会计准则制订予以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gfanzx.com/xfxx/174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