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
首页
襄樊简介
襄樊地点
襄樊市场
襄樊要闻
襄樊发展
襄樊天气
襄樊旅游
襄樊信息

我是湖北人

一个多月前的某一天睡前,在手机上看到一条推送,内容是湖北到中国任何一个省/市/区最多只需要跨越两个省。这个话题引起了我的兴趣,于是对着对面墙上的中国地图看了半天,果然。

喜爱地图的我还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原来从湖北去遥远的黑吉辽也只需要穿过山西和超长的内蒙古,当然在现实中不会有人走这种路线,这不过是一个有些无聊的脑筋急转弯罢了。但它能引起我的兴趣,不仅是因为我喜欢地图,更因为湖北是我的家乡。

因为说话不带口音,或者因为我曾在衡水工作多年,很多人都以为我是北方人。但其实我是湖北人。

我是一个大学毕业之前都没有出过省的土生土长的湖北人。

十岁之前,生活在蕲春;十岁之后,移居黄石。

很多年里,我对蕲春的感情更深,因为自己最无忧虑最丰富的童年都在那里度过。我从小生医院,对李时珍和中医的故事都比较了解,而蕲春的标志正是李时珍和中医药;爷爷在县政府能源办做科员,就住在县政府院墙外一米远的住宅楼里,小时候我经常出入政府大楼;爷爷和爸爸都是知识分子,我从小就可以读到蕲春县志、陈细怪的故事,李时珍的故事、蕲春四宝的故事,了解的关于家乡的文化也多于绝大多数同乡。

黄石生活的开始标志着我童年的完结,从此即要面对小考的压力、初中的恐惧,以及父母漫长的家庭战争,只有每年寒暑假回蕲春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时候才感到轻松。黄石的标志是矿冶、水泥、服装和乒乓球,而我的此后的生活基本限于家和学校,其它方面我没由多少兴趣,毫无发言权。虽然和同学们说话在街上说话都用黄石话,但这种方言从来也没有成为我的第一语言,我不再无忧无虑,也一直缺少归属感。

上大学之后,我曾跟寝室的同学争论过湖北的第二大城市。我的观点老二是黄石,而不是襄樊。证据一是最早建市,证据二是鄂B车牌,证据三是团城山的中国银行大楼。现在再看,不得不承认,黄石与襄樊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差距,但是这件事可以证明,虽然身在其中的时候不怎么喜欢,但不代表对它完全没有感情。

多年以后,我还化用《渡桑干》写过一首小诗:“童齔迁居渡长江,每逢佳节思蕲阳。飘零南北十数载,又念黄石是故乡。”

身在其中的时候,感情或有或无,一旦离开,才知道真的想念。对家,对乡,对祖国,这大概是很多人都曾有过的感情吧。

这里,把我的故乡放大,又不至于太大,就界定为湖北一省吧。

湖北省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人口将近万,下辖12市(地级)、1州、1林区,外加4个省辖县,县级行政单位个。我的老家蕲春县属于黄冈市,但是我不太喜欢说自己是黄冈人,因为古代蕲州是与黄州并列的两府。现在的黄冈市辖1区、2市(县级)、7县,所有地区都在长江北岸。由南而北沿江与黄冈相望的是黄石和鄂州。这是两个体量都很小的地级市,其中鄂州的面积据说可以排到全国地级市的倒数第三。黄冈的南部、黄石、鄂州,再加上咸宁和武汉的南半部分,就构成了鄂东南,这是我家乡更大层面的地理单元。虽然这块土地只占到全省面积的七分之一到八分之一,却包含了号称“千湖之省”的湖北湖泊的接近三分之二的数量和超过三分之二的面积,东与安徽、南与江西接壤,境内民居多有徽州特色,是全省文化上最接近江南的地方。

在这个区域里,方言各不一样,每个县甚至每个村的方言都有各自的特点,但大体上黄冈各县的方言相对接近,武汉鄂州黄石的方言比较接近,大冶阳新和咸宁一些地方的方言已经属于赣方言和湘方言区,对我来说几乎是外国话了。

鄂东南的文化以黄冈为最盛,从古到今名人众多,仅举最出名的几例:毕昇(印刷术)、李时珍(医药)、熊十力(哲学)、闻一多(文学)、李四光(地理)、余叔岩(戏剧),林彪(军事),而且这些人大多都在黄冈的鄂东南部分,相形之下,咸宁、黄石和鄂州就黯然失色了,比如黄石吧,好像历史上最有名的人是清朝的余国柱,但是这个名字估计今天已经没几个人知道了。

咸宁是鄂东南里我最陌生的一块,我迄今只到过一次,我现在也说不清我的初中班主任胡老师是通山还是通城人。对于咸宁,那里最让我感兴趣的是九宫山和李自成的结局之谜。

很多人表示分不清黄冈、黄石、黄陂、黄梅和黄(红)安,不过这对我来说是小意思。但如果将眼光放到全省,有几个地方我也容易混淆,如荆州和荆门,荆门和天门,宜都和宜城,当阳和长阳,这就是有没有生长在这一带的区别了。

湖北分为五个地理单元,除了鄂东南,还有鄂东北、鄂西北、鄂东南和江汉平原,全省的轮廓像一个趴在地上的动物或者昆虫的侧影,屁股在东头朝西,恩施和咸宁是两条腿,十堰是头,江汉平原是肚腹,与安徽接壤的部分则是屁股。长江是大动脉,汉江是消化道,长江出省的位置则恰似这个生物的肛门。

武汉人觉得自己是湖北老大,江汉平原上的荆州认为自己是湖北正宗,这两家的确都可以代表湖北,但如果让我在其中选一个,当然更属意武汉,毕竟它与我的家乡地理上更为接近,方言和文化也更加亲近,而荆州一带,我今生迄今还从未到过。

但是我到过更远的襄樊。不过这个今天已改名襄阳的湖北第二大城,虽然行政上属于湖北,地理上与南阳盆地相连,文化上也更接近于河南或者说中原,很难说它能作为湖北的代表。所以如果迁都,我可以支持襄阳作为国都;若武汉直辖,我肯定反对让襄阳接手省会。

襄阳再往西的十堰,文化上更接近陕西,若不考虑省域来划分地理单元,它可以归到大西北,而鄂西南的恩施则会划到大西南,恩施市少数民族(土家族和苗族)自治州,文化上与我熟悉的地域就更远了。很多人都以为《龙船调》是重庆或四川民歌,但其实它是湖北民歌,它的诞生地在恩施的利川县,那里是湖北的最西端。

大学毕业之前,除了9岁时去首都旅行的一周之外,我没有出过省;而工作之后,我就成了异乡的游子。故乡的范围,往往是根据离家的远近来判断的,十六年来身处他省,整个湖北都是我的故乡。

有人总结隔壁湖南人的性格特点为“不怕死、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但是我总结不出湖北人的性格。如果说有什么话能够体现湖北人的特点,大概就是“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了吧。但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我说不清楚,就连它是褒还是贬,也存在着不小的争议。

如今,我的家乡湖北正沦陷在严重的新冠肺炎的疫情中。这次疫情由武汉而起,蔓延全国,导致了全国人民鼠年春节的泡汤,虽然春节假期大大延长,但却都被禁锢在住宅里,如同坐牢一般。封城、封省,以至于村村封、路路堵,都是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全国乃至全世界谈武色变谈湖色变,武汉人湖北人几乎成了病毒的代名词。正能量的方面全国人民对湖北八方支援,捐款捐物,医疗救助;可是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疫情,对湖北来的人们封门堵路,甚至悬赏举报的也不在少数,一时之间,湖北的人设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中国东面和南面的海岸线,从河北沧州到广西防城港,大体是一个很圆的弧,这个弧的中心在鄂西北或陕东南,而如果按照传统的汉地十八省或胡焕庸线来看,中国的地理中心应该在湖北,而武汉正是湖北的中心。肺炎病毒正是利用了武汉天下之中的区位和人员大流动的春运时机,在极短的时间里扩散到了湖北全省乃至全国甚至全世界。当然,这里面还有主政者的神助攻。

不得不承认,这次的疫情的传播,湖北省和武汉市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尤其令人不满的是1月1日关于8名“造谣者”的处理。这一事件也印证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的古语,不解决问题,而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最佳时间,造成如今封城封省,14亿人被禁足,经济损失以万亿计的局面。

从更大的层面上来说,言路不畅绝不仅是武汉一市的问题。近几年来,嗯,为了弘扬正能量,这个话题就此打住。

病毒由武汉而起,以湖北为最烈,于是只要来自湖北,去过湖北,户籍是湖北的人们,都遭到异样的看待。我能够理解全国人民担心病毒传染的心理,但这不应该是武汉人和湖北人遭到歧视的理由。我们的敌人是病毒,不是武汉;隔离的是疫情,而不是真情。

今年我是近十年来第一次没有回乡过年,阴差阳错的躲开了这次疫情。尽管我所在的温州也一度疫情严重,被调侃为湖北省的飞地,但是到了年节,我还是想念在这里吃不到的面窝豆皮热干面,看不到的长江磁湖团城山。

不能回去,就只能像所有人一样喊一声“武汉加油!”“湖北加油!”。但说实话我对这两句口号不满意。所有被喊“加油”的地方确诊人数都越来越多,喊着“加油”看疫情数据排行,越看越像“金牌榜”。建议换别的词,比如“挺住”“与你同在”或许都比加油好。

这些天,宅在家里的文艺工作者们也没闲着,各种书画声乐作品不断出炉,其中有一首《武汉伢》据说感动了很多人,但我觉得这首歌名为《武汉伢》却不用武汉话演唱是一大败笔,于是想起十几年前听过的一首武汉话说唱歌曲《在武汉》。现在这首歌的原唱在网上已经找不到了,但是我根据搜到的歌词还能唱下来,于是就自己敲着鼓点录了一下。可能因为这首歌是当年某个小年轻的作品,歌词并没有很好展现武汉的文化,但是用武汉话唱出来还是有一种亲切感的,虽然我的武汉话学的并不地道。这样又想起知名武汉相声演员陆鸣老师,现在年纪大了很少登台,但经常在自己家里录歌曲、快板、朗诵,推广湖北文化和武汉方言。

但愿家乡早日取得战疫的胜利,湖北人民早日走出肺炎阴影,也愿在湖北的所有亲人朋友和五湖四海所有的湖北人幸福如意!去年就和儿子有一个约定,过年要去湖北省博看越王勾践剑和吴王夫差矛。希望暑假或者下一个寒假,能够成行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gfanzx.com/xfxx/15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