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学会,女,医院主管护师
抗疫:
2月4日,她随第三批河北驰援武汉医疗队赶赴武汉,目医院从事护理工作,每天工作4个小时。
心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脑海中就有了一个想法: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要去前线!没有别的理由,就是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这是我的责任,我应该去。医院要组织人员赴武汉支援,我立刻主动报名,很荣幸我被选上了。到达武汉后,看到原本热闹的城市此刻静悄悄的,街上几乎不见行人,更觉得自己任务艰巨。医院工作从最开始的忙乱到现在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中队员团结协作,医患关系融洽,患者出院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候。
爸爸妈妈您二老放心,我在这里一切都好,武汉人民很热情,你们在家照顾好自己,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早日战胜疫情。加油中国!加油武汉!
“我们医院,更是战场,我们肩负责任和使命必定奋勇前行,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范银平,女,医院骨科护士长
抗疫:
2月9日,范银平作为我市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驰援武汉。2月13日医院工作,工作时间6至8个小时,加上进舱出舱等准备时间,全程大约10个小时。作为小组长,她主要负责患者日常护理操作、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和部分医务人员的管理。
心声:
初到武汉,街上行人寥寥无几,但始终有人各自坚守岗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疫情防控贡献力量。他们并不孤单,因为他们知道身后站着千千万万的兄弟姐妹。
初入方舱,防护服、防护帽、口罩、手套、护目镜、靴套,是我们每个一线医务人员的标配,护目镜勒得头部面部生疼,时间长了会感到头晕、胸闷、乏力。每个人都很紧张,因为无论是精神压力还是工作压力,都是以前从未经历过的,彼此之间就用手势互相鼓励。我们医院,更是战场,我们肩负责任和使命,必定奋勇前行,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每位患者都是亲人,我希望尽我所能,倾我所有,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出院。”马静,女,医院急诊科护士
抗疫:
疫情防控关键时刻,马静作为我市第四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奔赴湖北疫情一线。2月9日,抵达武汉,2月12日开始医院A区,担任分诊导诊工作,单天接诊数最多达余人。
心声:
进病房时口罩、帽子、护目镜、手术衣、防护服等一样也不能少。每天工作6个小时,光提前准备就要1个多小时。每个患者都要护送到病床安置好,生活用品、注意事项等全部交代清楚。第一天下来,觉得自己像跑了一个马拉松。由于全身上下裹得严实不透气,口罩戴久了有时会感觉呼吸困难,还会留下勒痕。难受的时候,恨不得一把将口罩抓下来。但是看着患者们,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他们护理好。分诊工作结束了,我又转战病房,分管60余名患者,每位患者都是亲人,我希望尽我所能,倾我所有,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出院。
“置身在这里我能真切感受到一种力量,那种力量带着破土而出、春暖花开的希望。”崔亚红,女,高阳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主管护师
抗疫:
2月9日,崔亚红作为我市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征武汉,医院对轻症患者进行护理工作。
心声:
年的春节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新冠肺炎病毒肆虐,全国各地医务工作者积极响应号召,主动请战去抗疫第一线。我很荣幸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来到武汉。
2月13日,医院工作,身着防护服、N95口罩、护目镜,动作很笨拙,大汗淋漓,呼吸不畅。每天穿梭在病房中照顾患者,总能收获他们赞扬的目光。6个小时的工作,使人精疲力尽,但我们依然微笑向前。置身在这里我能真切感受到一种力量,那种力量带着破土而出、春暖花开的希望。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也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共克时艰,让我们一起打赢这场战“疫”。
“选择了前进就不能退缩,这是使命,是责任,重于一切!”徐武,男,医院呼吸科主治医师
抗疫:
来到武汉支援后,一直工医院,每天负责60多名患者的诊疗工作。除了6至8小时进舱时间外,出舱后还要及时完成患者病历记录工作。
心声:
作为一名呼吸科医生,能参与支援武汉的任务,对我来说是光荣的,更是义不容辞的。来到抗“疫”一线,穿上全套防护装备进舱,说句心里话真是折磨,全身疼痛,呼吸困难,说不出话,近10个小时不吃不喝不能上厕所,对心理和生理都是极大考验。为了更好救治患者,我们面带微笑,咬牙坚持,因为这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工作中,我还负责帮扶两名患者,除了疾病管理做到精准细微,生活方面也给予他们细致周到的关心。
我曾不止一次问自己为了什么?内心回答说:“选择了前进就不能退缩,这是使命,是责任,重于一切!”只是我对不起生我养我的父母,支持我而辛苦劳累的妻子,以及年幼需要陪伴的儿女。但这些牺牲都是为了祖国这个大家庭更加美好,我相信,分离是短暂的,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平安回家!
“我父母健康,医院工作,我们还没孩子,无牵无挂,一定坚持到疫情结束,我才回家。”刘苗,女,医院感染疾病科护师
抗疫:
2月4日她作为第三批驰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出发,驰援医院医院。
心声:
我做足了爱人、父母的思想工作,奋不顾身投入到抗“疫”前线支援武汉!医院,我们经历了从刚开始的忙乱到后来的井然有序。
有一次我为患者测量血压时,他问我:“小姑娘,你来自河北吗?这么远,真是辛苦你们了,太感谢你们了!希望疫情赶紧过去吧,你们这些可爱的人能够早些回家。”我量着血压,心里很欣慰。我想,我父母健康,医院工作,我们还没孩子,无牵无挂,一定坚持到疫情结束,我才回家。
来武汉工作一个多月了,工作生活都步入正轨,感谢院领导对我的信任给我这次机会!我们一定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任务。感谢家人对我的支持,我一切安好,勿念!
“能帮助大家,我感到无比满足和幸福。”刘霞,女,医院消化内科护师
抗疫:
河北省第三批支援武汉的护理人员,在医院参加新冠患者救治工作。
心声:
2月5日凌晨我接到通知,医院收治首批新冠患者,挑选队员第一批入舱,我主动报名成为第一班进舱人员。进舱工作后我看到,不仅患者,队友也有紧张、焦虑的情绪,我就想自己能做点什么?征得河北领队同意,我将小医院病区、驻地、通勤车等地方,给所有人带去了温暖和笑容,还有抗击病毒的信心。能帮助大家,我感到无比满足和幸福。作为一名河北医疗队的感控护士,我深知院感无小事,我们是监督员,也是保洁员。我们的工作是将医务人员感染风险降低为零,保证所有人的安全出舱。我一个人要协助所有出舱医护人员脱防护服,做好物表消毒、护目镜冲洗、打包、记录等工作。相信在党的带领下,我们很快能打赢这场不见硝烟的战疫,到那时,我们一起拥抱美好的春天!
“我的父亲是一名从湖北退伍的老兵,他对我说:‘你去守护我的第二家乡吧!’于是,我来了。”李强,女,医院护师
抗疫:
2月4日,李强作为河北省第三批援鄂医疗队的一员赶赴武汉,驰援医院医院A区。
心声:
湖北在我心中地位不一般。因为我的父亲18岁就参军到了湖北省襄樊市,是一名从湖北退伍的老兵。那里有他的青春热血和奉献。
前往武汉,一方面是国家需要,另一方面是父亲的期盼。他对我说:“我现在年龄大了身体不好,去了只能给国家添麻烦。你去替我守护我的第二故乡吧。”朴实的话语,体现着一个老兵对于湖北、对于国家的爱。于是,我来了。
医院节省一次性防护服和用品,我常常一天只吃一顿饭。但就是这仅有的吃饭休息时间,我也要先让给同事们。大家并肩作战,就要相互关怀。
我照顾的一位患者因为病情略微严重需要转院,我一边安抚患者情绪一边帮他收拾行李,在送他转院之际,这位患者看到了我防护服上的名字,对我说:“虽然我看不清你的样子,但是记住了你的名字,谢谢。”工作之余,我常常向着家的方向眺望,心中默默地对父亲说:“我一切都好,一定帮您守住第二故乡。”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所有的美好都会随春风款款而来。”吕伟娜,女,医院重症医学科副护士长
抗疫:
作为第三批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目前在医院医院支援,主要负责病人的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病情的观察,生命体征的测量,口服药的发放,采血,日常工作安全的宣教等。
心声:
新型冠状病毒的迅速蔓延,牵动着千万人的心,我立即报名请战支援武汉。家中两岁孩子只能交给年迈的老人照顾。国是千万家,这是祖国需要我的时刻,我相信家人也会支持我。2月15日18时我接到通知,需要把一位小儿麻痹症的感染者从B区转到A区。外面下着大雪,地上雪水泥泞,我担心其他人淋湿了或鞋套破了会造成暴露污染,“我是队长,让我来!”我主动要求承担转送任务,医院一周把患者安全送达。经历了种种,我发现当患者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便是“希望”。
奔走在医护一线,作为队长,患者完全康复、所有队员平安回家,就是我最大的希望。
我相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所有的美好都会随春风款款而来。期待万物复苏,春暖大地,我们相信希望!
“来自家乡的祝福,让我充满信心与力量,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抗疫之战,凯旋而归!”王子超,男,医院重症医学科医师
抗疫:
2月9日,王子超作为我市第四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援驰武汉。医院。他每次工作时长6小时,主要负责患者收治,病情监测,开药,患者心理安慰等。
心声:
怀揣着勇气与信念,我来到了武汉。我明白医生不仅仅是一个职业称呼,更多的是一份责任与担当,当初的誓言深深烙在我内心深处,一位位前辈像明亮的灯塔一样指引我前进。虽然工作很辛苦,防护服穿在身上诸多不适,但看到患者一个个痊愈出院,露出真诚的笑容与诉说感谢时,我觉得一切都值得。
虽然疫情还未消散,但爱的港湾一直都在。在武汉的工作、生活中,我和同事们互相帮助,分享收获,传递着爱与信念。我还在这里与大家一起度过了一个最有意义的生日,感到万分感动与幸福。医者精诚苍生叹,丹心悬壶济国难,来自家乡的祝福,让我充满信心与力量,我们一定会打赢这场抗“疫”之战,凯旋而归!
编辑:晚小阁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大家都在看
晚二美保定市连续23天无新增确诊病例,距离最后一例治愈患者出院已13天
全国新增新冠肺炎40例,湖北新增36例,境外输入4例
这些数字都是情!
坚持不懈强化问题导向精准落实落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