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隐约交代,郭靖与黄蓉见襄阳终会失陷、宋朝将灭于蒙古人的手中,并决意城破之日,以死殉国。在城破前,郭靖、黄蓉托匠人将杨过赠给郭襄的玄铁重剑熔化,配以西方精金,铸成“倚天剑”和“屠龙刀”,把《九阴真经》、《降龙十八掌掌法精义》藏于倚天剑中;《武穆遗书》藏于屠龙刀中,在江湖中开始为这两件神器流传︰“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并寄望后人以此复国。
郭靖死守襄阳的故事是假,但历史之上的襄阳却是早已名声在外、襄阳肇始于周宣王封仲山甫(樊穆仲)于此,已有多年建制历史,襄阳是一个非常标准的四战之地。西接秦蜀,东瞰吴越,进可出击中原,退可掩卫湖广,一直是南北大战的重心所在了:控制住襄阳,就相当于控制住了汉江。对北方而言,只要襄阳在手,船舶就可以顺汉江东下,进入长江;或者经由陆路,直达江陵城下、而对南方来说,只要控制了襄阳,北方在汉江上就无任何机会可言、通过防御一座城,就能保障整个长江中游的安全。也因此襄阳素有“华夏第一城池”、“铁打的襄阳”、“兵家必争之地”之称,
三国时期关羽与曹魏之间的襄樊争夺战、公元年东晋、前秦为争夺襄阳爆发的襄樊之战、公元岳飞在襄阳大败金军。
金庸小说《神雕侠侣》中杨过用飞石击毙蒙古皇帝蒙哥,使蒙古大军人心大乱而溃败,解了襄阳之危。但历史的事实是,蒙哥并不算在襄阳大战中死去,年,蒙哥是意外死在了钓鱼城(今重庆合川区)。当时蒙哥觉得襄阳太难打,决定和忽必烈包抄南宋,他自己率兵去打四川,不料被人用石头砸死了。蒙哥突然暴毙,甚至急促到没有在临终前留下遗诏确定继承人,导致了此后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为争夺汗位而内战五年、忽必烈把大汗之位坐稳了,才又重新开始琢磨怎么打开南宋的缺口。
咸淳三年(年)十一月,南宋降将刘整向忽必烈进献攻灭南宋策略,“先攻襄阳,撤其捍蔽”,他认为南宋如果“无襄则无淮,无淮则江南唾手可下也”。刘整的建议,算是叫忽必烈算是看懂了,想要拿下南宋这个硬核,西打四川,山没有翻完就在路上饿死光了,东打淮河,水网密布的地区根本没法跑马。唯有在控扼南北的襄阳撕开一条缝来,由汉水入长江,上行至巴蜀,下行达建康,取得鄂州(今武汉武昌区),南宋再无天险可依。
因此忽必烈改变对南宋战略进攻,采纳刘整“攻宋方略,宜先从事襄阳”的建议,一改之前迂回包抄的作战风格,从开封整兵南下,直扑襄阳。
襄阳除了有岘山和汉江两道天然屏障,还有坚实的城墙和宽广的护城河,南宋方面当然也知道襄阳之紧要,更少不了重兵防守。然而这座“铁打的城市”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没有纵深,虽易守难攻,但也极易被包围孤立。一旦与其隔江相望的樊城失守,拿下襄阳就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无论是三国时北上的关羽还是宋元之交南下的忽必烈,都只是围困襄阳,集中火力猛攻樊城。
南宋方面率兵进入襄樊的,是与当时权相贾似道过从甚密的吕文德吕文焕兄弟。不过这两人本质上还不是贾似道的亲信,而是在南宋当时的地方军阀博弈中和中央关系比较紧密的一支,即“荆湖制置司”。
吕文德是南宋末期的一代名将,纵观他的一生,“自奋于兵间,周旋三边,大小百战”,创造了一系列辉煌的战绩,在宋朝抵御蒙古侵略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可谓是南宋抗蒙的中流砥柱、但吕文德“性尤忌切而贪宝、上献媚于贾似道,下打击异己。正因为这样导致了不少将领为了自保,纷纷投降忽必烈。特别孟珙的爱将刘整由于看到其他将领受到打击杀害就向忽必烈投降。他所率领的水师更是精悍,于是蒙古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水师。而后,为表忠心,刘整又向忽必烈提出了先取襄阳,再攻临安的亡宋战略,被忽必烈采纳。
刘整对于吕文德贪财的性格很清楚,因此建议忽必烈,遣使以玉带贿赂吕文德,请求在襄阳城外置榷场,吕文德大意竟然应允。蒙古使者以防止盗贼、保护货物为名,要求在襄阳外围筑造土墙,目光短浅的吕文德竟然同意。虽然其弟吕文焕曾捎信对此劝谏,但贪财的吕文德并没有同意,于是蒙古人很快在襄阳东南的鹿门山修筑土墙,内建堡垒,建立了包围襄阳的第一个据点,一下子就断绝了襄阳的粮道。等到吕文德明白过来,知道自己误事了,又气又急,一病不起。
蒙古人先后在城西南和城东北修筑城堡,控制宋军白河、汉水及陆路交通,在城西和城南立栅,切断宋军东路,又在迎旭门外汉水中筑台阻遏南宋水军。最为关键的是阿术采纳刘整建议,训练水军7万,造战船艘,以加强水上作战能力,使宋军无法再经汉水入援襄阳。蒙古形成战略上完全包围襄阳的形势,南宋政府为挽救危局,进行了反包围战与援襄之战,从而揭开了南宋与蒙古最后一次襄阳之战的序幕。
吕文焕困守孤城、为打破蒙军鹿门、白河之围,吕文焕多次出击,均未能破围、前来救援的张世杰、夏贵、范文虎等人,但都以失败告终。宋蒙两军虽然在襄阳外围进行了长达3年的争夺战,但因蒙军包围之势已经形成,不但南宋援襄未能成功,反而在蒙古军队执行“围点打援”的战术不断击退宋朝援军后,尽管蒙古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夺取襄阳,各地的军队也是源源不断地开往襄阳,在短短一年之内围困襄阳的蒙军就增至了10万、但咸淳四年(年)襄樊战役开始、蒙古人围困已五年之久、却始终未能攻克。
忽必烈为了尽快攻下襄阳,取了分割围攻战术、对樊城发起总攻、打算彻底孤立襄阳、并且为了攻占樊城、元军烧毁了樊城与襄阳之间的江上浮桥,使襄阳城中援兵无法救援,把樊城有孤立了,然后蒙古大军分别从东北、西南方向进攻樊城,并且忽必烈遣使到波斯,向宗王阿不柯征调回回炮匠。
“回回炮”的主要制作者是阿老瓦丁和亦思马因。这两个人都是西域(今玉门关以西)回回人(伊斯兰教),因此炮名叫西域炮、回回炮,回回炮是一种大型投石机,发射的是重达一百五十余公斤的巨石。它的射程,根据《襄阳守城录》中记载为步,约.25米,这远远超过了襄阳城护城河与壕沟的宽度。刘整率战舰抵达樊城下面,用回回炮打开樊城西南角,进入城内。南宋守将牛富率军巷战,终因寡不敌众,牛富投火殉职,偏将王福赴火自焚,樊城陷落、全城百姓被屠杀殆尽。
樊城失陷以后,襄阳形势更加危急。吕文焕多次派人到南宋朝廷告急,但终无援兵。襄阳城中军民拆屋作柴烧,陷入既无力固守,又没有援兵的绝境。咸淳九年(年)二月,阿里海牙由樊城攻打襄阳,炮轰襄阳城楼,回回炮也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面对城中军民人心动摇,将领纷纷出城投降、守将吕文焕为避免屠戮,开城请降、南宋灭亡已成定局、到年陆秀夫背着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跳海,南宋灭亡、
宋亡后,吕文焕有幸见到了被元军俘虏的故友文天祥,《指南录》记载了二人见面时的场景,文天祥一见到“带路党”吕文焕便怒骂:“今合族为逆,万世之贼臣也!”吕文焕厚颜无耻地回答道:“襄守六年不救!”文天祥言:“力穷援绝,死以报国可也。”说完便随元军北上,自知理亏的吕文焕默然无语。之后,吕文焕跟随伯颜征战四方并平定天下,晚年致仕后,曾有人诬告吕文焕意图谋反,但对他深信不疑的忽必烈想也没想就认定那人胡说,可见蒙古人对吕文焕还是极为信任的,但汉人却因其背国叛主而始终加以鄙视。
其实宋元襄阳之战经过长期较量,蒙元的胜利,在于战略上处于主动地位,建立了包围襄阳的堡垒,以逸待劳,又注重弥补战术上的不足,制造战船,训练水军,在裹樊战役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宋朝统治者不重视边备,将帅软弱无能,吕文德见利忘义,宋理宗赵昀、宋度宗赵禥、两位皇帝都是昏庸荒淫、宰相贾似道使南宋偏安江南的锦绣江山处于暗无天日之中、宋朝将士不断选择投降蒙古人,使使蒙古军队占据了襄阳有利地位,在反包围战过程中,宋朝方面因将帅不和,步调不一等原因犯了一系列战术错误,战斗中基本上执行了消极防御策略,导致了被元军围困5年之久的不利地位,最后归于失败。
江湖小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