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
首页
襄樊简介
襄樊地点
襄樊市场
襄樊要闻
襄樊发展
襄樊天气
襄樊旅游
襄樊信息

我是一个喜欢襄阳的河北人

我是个河北人,我爱襄阳——开宗明义。

得知“一省包一市”的政策,是在昨晚的微博上。我很兴奋,第一时间发给了出现在我文章无数次的老友计。很显然,她是襄阳人。

我不是郭靖,却因为老友的原因,和襄阳、乃至湖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她的力邀下,十年前,我去过襄阳——她的故乡。

那个时候的襄阳,应该还叫襄樊,反正这两个名字改来改去,有点任性,但我个人更喜襄阳这个古老的名字。

襄阳在湖北西北,靠近川陕,口音有点接近河南群众,作为一个在陕西读书的河北人,我表示对听懂毫无压力,但有一句方言,却难以学会,文字很难表达,类似俄文,大概是“dei儿”的音,而且是一连串发出来,很是带感。老友最爱说的一句口头禅是“我哩个dei儿”,涵义是表示非常惊讶,说出来却十分形象。

作为荆楚文化的发源地,襄阳是座名副其实的古城。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群雄争战、风云际会的三国时期。据说《三国志》与《三国演义》中有不少历史故事都发生在这里。“三顾茅庐、水淹七军、刮骨疗毒”便是耳熟能详的了。如神般存在的诸葛先生提出《隆中对》更是让襄阳成为三国鼎力格局形成的源头。我们还有幸去古隆中游览了一圈,古籍记载:襄阳城西有山,隆然而中起,号曰隆中。可谓是“地于山而得名,山于人而得灵”。里面很多景点,大多是清时期的,景点故事的可听性大于可看性,但胜在植被郁郁葱葱,又有历史衬托,应该也算襄阳的名胜之首。

还有一处必说的古迹则是襄阳的古城墙,在长江的支流汉江江边,城边有超宽的护城河,保留很完整,也有很气势,爬上去,可看到斑驳的历史印迹。不知道郭大侠和黄姑娘阻止蒙古铁骑南下的时候,是不是就驻守在这里。我对武侠小说不太感冒,但据说热情的襄阳人民还是很用心的打算给靖哥哥和蓉儿妹妹立一座雕像以做纪念,网上争议很多,我表示无可厚非能够接受。穿临汉城门而过,照例是一条古城必备的仿古街,具体有什么,已经不记得了。

武侠与历史交错,让襄阳留置下了太多的故事,但现在的襄阳,已经退却了那种群贤齐聚、豪气万丈、英勇杀敌的宏大场面,取而代之的是一碗碗人间烟火、热气腾腾的牛肉面。

襄阳牛肉面,迄今有三百年历史,是襄阳人最喜欢的早餐,必须着重墨来描写。这种面同样也叫牛肉面,但与通说的兰州牛肉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兰州牛肉面更侧重清香,而襄阳牛肉面却味道浓郁而丰富,讲究“一辣二麻三鲜”,面是黄色的碱面,而肉则是卤肉,切的也不是薄片,是一粒粒的块状或者豪迈的厚切,汤头是用牛骨汤、牛油和辣椒和香料熬制出来的,浓厚醇香,香葱和香菜是必不可少的。北方的牛肉、南方的碱面,融合成一碗杂糅南北风味的襄阳牛肉面。红、黄、绿,配以不锈钢的盆盆或者一个卤蛋,颜色对比很强烈,当然对味蕾的冲击一般人也得适应很久。

我不太能吃辣,对麻更是畏惧,但体会一座城,饮食文化又是必不可少的。襄阳是个全城吃面的城市,感觉街上有多少铺面,就有多少家面馆。老友带着我们一家,走街串巷,专找最具代表性的牛肉面来吃,可惜我好像只记得有家叫“教门街”了。牛油面、肥肠面、牛杂面,便是精品代表作了。若干年前的襄阳,牛肉面馆最大的特点就是接地气,房前屋内的空气中都弥漫着化也化不开的牛油气息。桌子凳子,你如果仔细用纸巾擦擦,那必是能刮下油来的。或许是每个人都会用纸巾如此这般做,地上便布满了用过的废纸,就这样,也丝毫不会减少一点食客。门口还有红色的塑料凳子,小小的方桌供等不到位,而馋着一碗面下肚的人或蹲或站的吃。

我的肠胃并不太能在短期内适应这种重油、重辣、重香的美食,先生倒是特别喜欢,宁可胃受疼,不让嘴受穷,每种口味品不亦乐乎,完全不顾及身体其他部位的感受。

老友是从小吃到大的人,那种吃面的感觉让人动容,再配一碗黄酒,即使只看她吃,便觉得有满足感。她就是用生命诠释“襄阳牛肉面不好吃是不可能的”,如果不好吃,那这世上一定就没有更好吃的面条子了。即使与我同在南粤,仍时不时寻找这种味道,我想,襄阳牛肉面是她在异乡的乡愁解药吧。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味道,藏在食物的气息中,一如羊肉泡馍之于西安,驴肉火烧之于保定。地道的美食与当地的风土人情一样,是诉说这个城市最好的语言,也是一种习惯,一种世代延续的情怀。

愿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能够尽情品味,享受美食,人间乐事。

襄阳加油、湖北加油!

①长按上图

转载请注明:http://www.xiangfanzx.com/xfxx/1506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