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华汉代置县,历称西华、长平、箕城、鸿沟等,唐代复名西华至今。相传女娲曾在此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建立都城,故西华被称为娲皇故都。
西华历史悠久,文化古迹遍布,田园风光如画。现现存有盘古寨、女娲城、杜岗会师纪念碑、五七干校旧址等历史文化遗迹,以及中国美丽田园——黄桥乡万亩桃花园等,中华名吃逍遥胡辣汤更是香飘万里。那就随小编一起领略领略魅力西华的美丽风采吧!
西华文化旅游女娲城女娲是人类始祖,称为娲皇,还被誉为东方女神、华夏之母和媒神。她抟土造人,创造了人类;炼石补天,拯救了人类;华夏始母,繁衍了人类;制定婚姻,教化了人类;为人定姓,优化了人类,创造笙簧,娱乐了人类。
据史书《太平寰宇记》、《读史书舆纪要》记载:“(西华)县西二十里,旧传女娲之都,本名娲城”;“女娲在西华县西,女娲之都也”。经文物部门考证,西华有春秋时期被毁废的女娲城遗址和女娲陵。女娲城遗址位于西华县城北十公里思都岗村西,左邻龙泉寺,东与淮阳太昊陵相望呼应。女娲古城址呈正方形,分内外两城。外城边长米,内城边长米。西城墙残存高3米,宽8米,城墙用泥土分层夯筑而成。外城以外壕沟,宽约9米。内城有夯土台基,灰土堆积。遗址中挖掘出土的陶器,多为春秋时代之物。器物有釜、罐、鬲、瓮、水管道等。女娲城遗址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女娲城始建于春秋,经历代增修,城池伟岸,现规模宏大,闻名遐迩,士民接踵,瞻拜馨祝,绵延不断;朝代更替,迭遭黄泛、屡经兵燹、城池渐废。尤其一九三八年黄水泛境,数载不涸,阁倒殿坍,补淤土覆盖,惟娲墓尚留小丘。一九七八年后,人们缅怀始母恩德,四方民众义捐款物,政府支持重新修复。
城区现占地面积百余亩,已建成门楼、城墙、女娲阁、补天殿、娲皇殿、人祖殿、三皇殿、十二老母殿、女娲宫及东西廊房数十间构成庞大建筑群,初具规模。城内建筑均为仿古样式,琉璃瓦盖顶,翼角翬飞,油添彩绘,层次分明,风格各异。大门座北朝南,门楼高耸,门前石狮雄居,翠柏甬道殿殿相接;主神女娲立座娲皇殿,手托阴阳鱼,肩披树叶,身着黄袍,面目慈祥威严;三皇殿殿高三层,气势宏伟,层层塑像隽秀,琳琅满目;东廓房女娲宫内女娲系列故事塑像百余尊栩栩如生,再现了始母一生战天斗地,征服自然,造福人类的勃勃英姿。
女娲陵前更是常年香火鼎盛,烟雾缭绕。沿袭传统民俗,这里每逢农历初一、十五举行庙会,四方民众蜂涌而集,比肩接踵,人山人海,声势宏大,多时游客达到10万多人,全年游人多万。年5月8日,“?海内外杰出女性走进西华”系列文化活动暨传承盘古女娲文化弘扬中华创世精神民俗展演活动在女娲城举行。现今的女娲城已成为闻名全国的寻根祭祖圣地。
西华文化旅游盘古寨遗址盘古寨遗址位于西华县城东北20公里的东夏亭镇木岗寺村。据传,中国神话中开天辟地的始祖盘古葬于此地。该村古称“盘古寨”,其遗址位于该村的东南。因历代洪水携带泥土围寨淤积,致使原村寨变为洼地,寨内居民陆续迁出。而今该遗址呈现一片水潭,面积约有十余亩。村东有盘古墓遗址,南北米,东西米。因黄河多次泛滥,墓冢早淤为平地。墓旁有“盘古井”,历年洪水暴雨未曾灌满,现淤为凹坑。多年前,这里发掘出宋代“盘古寨”匾额砖雕,已被收藏。因该村古时有盘古墓岗,又有百亩寺院(已废),故后来名曰“墓岗寺”。又因村名带“墓”字被认为不吉祥,后改名“木岗寺”延续至今。古代,这里是历代先民和帝王的拜祖祭祀中心之一,共和国建立前曾有百余通御祭碑刻遗存,后被毁废。
盘古寨遗址西距女娲城10公里,东距伏羲太昊陵30公里,是目前全国为数极少的盘古文化遗址,对研究中国和世界远古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西华文化旅游商高宗武丁陵商高宗武丁陵位于河南省西华县城东北15公里的田口乡陵西村,系商代中兴帝王武丁之陵寝,距今约3年。
武丁又称商高宗,系商代22任国王。他治国有方,是商代鼎盛时期很有作为君主,堪称一代明君。相传武丁早年生活民间,知稼穑艰难,即位后志向远大,思兴复殷。后启用贤人傅说、甘盘为相,国始大治,使商朝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发展达到鼎盛,成为了世界文明大国。
据载,当年武丁从商都率群臣前来西华捕灭蝗灾并体察民情,因积劳成疾病逝西华,葬于现址。古时的陵墓规模宏大,有载“望之如山”,为历代帝王崇仰至祭。陵墓前原有庙宇陵园,陵后两侧分置高宗最器重的得力辅助丞相傅说、甘盘陵墓。因历史上无数次黄河泛滥淤积和人为损坏,庙宇毁废,仅留高宗主陵墓顶和散落古御祭碑刻数通被收藏。现存高宗主陵高约6米,长宽各百余米。商王高宗陵属全国现存为数极少、且较完整的奴隶制度时期帝王陵寝。
西华文化旅游箕子读书台箕子是我国商代的一位富有正义感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是商纣王的叔父,又是辅国文相,因不满纣王暴政,被囚西华而筑台夜读。箕子读书台也是古老西华的象征。西华在唐代武德年间又名“箕城县”。
周武王克商后,“释箕子囚”,向箕子请教治国大纲《洪范九畴》,并欲用箕子为臣。箕子谢绝,先受命管理山东半岛,后东渡朝鲜,成为朝鲜王国的开创者。今平壤郊外有“箕林”,乃箕子陵墓。箕子还有“麦秀诗”等诗文留传,是他从山东归乡时看到遗民故土时的悲伤感慨之作。
西华县城的原箕子读书台,为明代所建,解放后曾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年风化倒塌。现今的箕子读书台,为0年社会筹资在原址上重建,位于县城西北隅百亩湖面之中。台呈方形,青石铺就。台上有方形箕子亭(祠)、青砖砌筑,灰瓦覆脊,不失古代风貌,有如昔日“畴亭夕照”景观再现。
西华文化旅游龙泉寺龙泉寺位于西华县城北10公里聂堆镇思都岗村,西距女娲城米,建于东汉,明、清重修。因寺前原有古潭,泉水终年不涸,故名“龙泉寺”。
寺院占地20亩,现存清代大雄宝殿面阔五间,虽经后来局部修缮,仍不失古代建筑原貌。殿内供奉释加牟尼与十八罗汉塑像,殿廊木柱石雕底墩具较高艺术价值。殿前竖立明代万历年间古碑两通,记述古时该村女娲城沿革及本寺重修情况。两侧廊房供奉菩萨神像。寺门匾额“龙泉寺”为明代石刻原物。
龙泉寺属目前豫东遗留较完好的原貌古寺,并同女娲城遗址和女娲陵,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女娲城庙会同期,这里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合皆为庙会,游客众多。
西华文化旅游城隍庙西华城隍庙位于西华县箕城路北段路西米处。该庙现存拜殿和前殿,为清代建筑,座北朝柱4根,金柱4根,龙形斗拱11排列紧密有序。檐柱头间置木雕牡丹花卉雀替,额枋与柱头平南。拜殿硬山式,殿前有月台,卷棚式屋面,上覆灰筒瓦,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檐枋之间饰狮子绣球、龙、凤、虎、麒麟等,枋额、檐、斗拱均饰彩绘,龙纹勾沿,凤纹滴水,垂脊置兽。前殿为硬山式面阔三间,进深两间,覆盆式、覆莲式柱础,明间和次间均为棂子格扇门。该建筑风格独特,汇集了精湛的技艺,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研究价值。年西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物保护单位。
《西华县志》记载:“西华之有城隍,在战国列之……究其原貌,查找无着”。所以西华城隍庙何时始建,为何损毁不得而知,无从查找。据《西华县志》记载明洪武三年()主薄李兴旺在废墟上重建了城隍庙,经天顺、成化年间陆续修建,并立显佑坊;弘治四年()增修正殿、东西廊房;正德五年()至万历二十六年()扩建大门和戏楼。到清乾隆、光绪城隍庙已建成规模,由大门、戏楼、正殿、拜殿、前殿、后寝宫和东西廊房组成的宏大建筑群。后多次遭遇洪水,加上年久失修等多种原因,大部分建筑已不存在,现仅存清代拜殿、前殿。
西华城隍庙是中原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处清代建筑,建筑风格独特,殿宇宏深,巍峨雄奇,古朴肃穆,浑然一体,木雕花卉、神兽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雕刻艺术和建筑艺术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保存好它对研究豫东地区清代建筑、宗庙建筑历史及风格提供了实物资料。
红色文化西华文化旅游杜岗会师纪念馆杜岗会师纪念馆基本情况
西华县杜岗会师纪念馆位于西华县城北4公里处的红花镇杜岗行政村,由纪念碑、纪念馆、雕塑群和办公用房、商业用房等四部分组成,其前身为杜岗会师纪念碑,后由中央支援革命老区建设拨付专项资金分期分批建成杜岗会师纪念馆,共占地32.5亩,总投资多万元,建筑面积1多平方米。
纪念碑于年建成,位于该馆中轴线的最北端,碑高19.38米,象征会师时间在年。纪念碑由三个竖面呈“丫”字型组成,上部集于红色碑顶,寓意三支部队在中国共产党红色武装旗帜下汇集一体。碑正面有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题词:“杜岗会师”四个大字,东侧是原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国防部部长张爱萍题词“抗日先锋,万古流芳”八个大字,西面碑文则具体介绍了杜岗会师的概况。
杜岗会师纪念馆基本情况
杜岗会师纪念碑年被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年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年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在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纪念馆位于中轴线的正中心,集现代建筑和仿古建筑为一体,庄严肃穆,气势恢弘,建筑面积平方米。布展内容由五个部分组成。一是东进序曲。二是会师杜岗。三是挥师东进。四是丰功伟绩。五是廉政教育。
杜岗会师纪念馆基本情况
雕塑群位于中轴线南端,共包括三个部分,入大门20米处便是彭雪枫将军骑马铜像,连同基座高6米左右;往里走便是长16米、高3米的砂质岩浮雕群,包括杜岗会师、整装待发、欢庆胜利、挥师东进四个阶段;再往里走便是彭雪枫、吴芝圃、肖望东、张震的群雕。整个纪念馆布局合理,建筑风格古朴庄重,环境优雅、交通便利、历史厚重、影响深远,是最理想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历史来源及现实意义
年10月11日,中共河南省委军事部部长彭雪枫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由确山县竹沟(当时中共河南省委所在地)来到西华,与省委组织部长吴芝圃领导的豫东人民抗日第三游击支队、肖望东率领的新四军游击支队先遣大队(也称肖大队)于杜岗会师。正式成立了多人的新四军游击支队,中共中央任命彭雪枫为司令员兼政委、吴芝圃为副司令员、张震为参谋长、肖望东为政治部主任、谭震林为政治部副主任。这支部队在杜岗休整半个月,即东渡小黄河,开赴豫、皖、苏边区敌后,迅速点燃了抗日烽火,并以燎原之势发展壮大,成为后来坚持华中敌后抗战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新四军第四师。从此在豫、皖、苏地区建立了抗战根据地,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历史来源及现实意义
杜岗会师是新四军军史、华中抗战史和河南党史上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加强杜岗会师纪念馆建设利用对缅怀革命前辈的光辉业绩,教育子孙后代,继承发扬革命传统,具有长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纪念馆自免费开放以来,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慕名而来,瞻仰革命遗迹,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尤其是每逢清明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等重大节日,社会各界人士,尤其是大中小学生更是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祭祀,举办各种活动,通过情景展现、现场讲解和历史事件回放等,使人们受到了深刻教育,心灵得到净化,灵魂得到升华,坚定地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身观、价值观。
西华文化旅游五七干校旧址国家计委西华五七干校旧址现为西华县园艺场,位于西华县城西2公里,地处城西特色园区核心位置,与黄桥、红花二乡镇接壤,北接省道S线周郑路直通郑州,南接省道S线西漯路直达漯河,西望全国著名的国营黄泛区农场,工业四路直通县城。
年9月,国家经委响应“五七指示”来到西华,五二农场将刘庄中队土地亩、房屋间交给国家经委办校,当时称为国家经委五七干校。年6月,机构改革将国家经委撤销并入国家计委,干校改为国家计委西华五七干校。年,国家计委襄樊五七干校合并到此,与物资部、工交政治部、国务院办公厅、地矿部等十多个单位合办干校。年后,根据《国务院关于停办“五七”干校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40号)文件精神,停办干校。国家计委将管理权交给地矿部华北石油局,更名为国家计委农副业生产基地和华北石油局农副业生产基地。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经国家计委、地矿部和华北石油局及西华县人民政府共同商定,年5月整体移交给西华县人民政府,更名为西华县园艺场至今。6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被命名为周口市第五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西华文化旅游“三岗”革命根据地西华文化旅游黄桥乡万亩桃花园西华文化旅游逍遥胡辣汤文化是根,文化是魂,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西华不仅拥有厚重的女娲文化、箕子文化、红色文化,还有悠久的胡辣汤饮食文化。
3年,逍遥胡辣汤荣获“中华名小吃”称号,6年被评为“河南十大名吃”,8年获“河南老字号”称号,9年被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年,电影《胡辣汤》首映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年,逍遥胡辣汤列入首批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目录。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县委、县政府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文化建设年”活动,强力推动胡辣汤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县有3.8万人、1.6万户从事胡辣汤经营,覆盖全省各市县大部分乡镇,全国各大省市;发展胡辣汤料生产企业近20家,主要有“京遥”、“老杨家”、“逍遥镇”、“龙义和”、“逍遥香”等知名企业。胡辣汤产业已经成为西华县的支柱产业和靓丽名片。
猜你喜欢?逍遥镇代表全县接受省美丽乡村建设考核组考核!
?又喝死一个,在场4人要赔72万!还敢这样喝吗?
?再过一个月,我们去喝逍遥胡辣汤吧!
?想考证,考这些就行了
来源:爱西华
本期监制:谢明
主编辑:张琰琦
责任编辑:萌萌
欢迎转载,请注明出处
老家逍遥∣西华县逍遥镇唯一官方北京普通的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