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是冬至啦!
冬至,在古代是最重要的一天。
把握好了,
就意味着身体在未来一年内的走势,
一天顺则一年顺。
冬至今年冬至的时间
确切的说是今天(12月21日)18:44:07
冬至这天《易经》有"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之说。意思是说这一天黑夜最长,阴气最重,是最接近"死亡"的一天,最好什么事也不干。
冬至后,阳气缓缓回升,白天慢慢变长,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也是夏病冬防、冬病冬治的最好时机。所以古时冬至也喻意为新生命的开始。
冬至民俗古代,冬至放假!
《后汉书》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意思就是今天最好什么事也别做。
《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最初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饮食民俗
北方冬至宰羊、吃饺子;南方在这一天则会吃米团、长线面。俗话说,“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冬至养生●攻略冬至后,天气愈发寒冷了。冬至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的节气,是“数九寒天”的开始,所以说,冬至是中医养生的重要节点,民谚说:立冬补冬补嘴空。冬至时节进补,高吸收,低消耗,滋补效果十分显著。
冬至养生:
要做好
“一躲二养三补四防”
一“躲”
冬至前后养生的核心就是“躲寒、躲冷”,大家一定要做好防寒的工作,特别是中老年人,应注意保暖,提高警惕。
建议:冬至养生讲究“去寒就温”、“无泄皮肤”,平日要小心保护自己,注意头部、脚部和颈部的保暖,避寒风,避冷水,避生冷饮食。
二“养”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至后养生原则就是要尽量减少阳气的消耗,保养精气,做到养精蓄锐,有益于防治疾病。
冬至养生应以静为主,切忌过于运动出汗,同时,冬至“养心”也很重要,应避免过于抑郁,思虑,避免长期“超负荷运转”防止过度劳累,积劳成疾。
建议:冬季养生,要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患得患失,还可以通过午饭后适当打盹、多晒太阳、泡脚、天灸、膏方等方式,更好地养生。
三“补”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药补不如食补”。冬季也是进补的好时机。而饮食调养则是最主要的调养方式。生冷少食、燥热不宜,滋阴潜阳的食物最为上等。
建议:天寒地冻,首选温补类食物。吃饭的时候宜少缓,少量多餐,以保证所需营养又不伤脾胃。应注意“三多三少”,即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多;糖类、脂肪、盐少。食宜温热熟饮,多吃坚果类食物,可御寒、补肾健脑、强心健体。
四“防”
1
防流感
流感病毒拥有惊人的传染力,直接吸入空气中的病毒,或经手将病毒带入呼吸道都会引发流感。
有条件的要预先接种流感疫苗;平时可以服用一些有效的流感预防药物。
2
防心脑血管疾病
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要避免感冒,人多的地方要少去,减少被传染的概率。
需要注意的是,心脑血管患者天冷时不要去晨练。
3
定期复诊
高血压患者不可根据一两次自测的血压结果,随便换药或改变用药剂量,应定期复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降压药物的调整。
2
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有慢性病的老人外出时要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当出现呼吸困难、肢体麻木等症状时,医院就诊或拨打,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冬至养生●食谱『羊肉萝卜饺子』食材
羊肉、猪肉、萝卜、葱末、姜末、盐。
做法
1、羊肉搅成泥,萝卜插丝剁馅,加上葱末、姜末、盐即成馅。
2、包在擀好的皮里下锅煮熟即可。
功效
营养价值全面,对所有虚寒病症均大有裨益。
『山药鱼片』食材
鱼肉片、山药、青萝卜。
做法
1、山药压成细末,鱼肉片放入碗中加适量淀粉、精盐,打入1-2个鸡蛋,拌匀后腌20分钟,投入热油中炸熟。
2、加入山药末、炸熟的鱼片、青萝卜丝、精盐,用小火炖20分钟,加胡椒粉即可。
功效
补中益气。
『滋补羊肉汤』食材
羊肉、党参、红枣、枸杞。
做法
1、羊肉块先热水煮去血水,捞出洗净。
2、加水、放羊肉块、生姜片、党参段、红枣、枸杞、盐、白糖、胡椒粉、料酒,蒸2小时即可。
功效
大补元气,可补脾益肺、宁神益智、生津止渴。
『香菇栗子鸡』食材
鸡肉、水发香菇、木耳、腐竹、去壳板栗。
做法
1、锅内放油烧至7成热时下姜、八角、花椒、蒜瓣爆香。
2、将鸡肉翻炒上色,加入香菇、木耳、腐竹、月桂叶、蚝油翻炒。
3、加入适量的水,盖上锅盖,改中火焖煮15分钟,汤汁基本收干即可起锅。
功效
补气血、提高免疫力。
『西红柿土豆炖牛肉』食材
牛腩、西红柿、土豆。
做法
1、牛肉用大火煮开后,放山楂、葱段、花椒、桂皮、八角,淋入生抽,再小火炖40分钟左右。
2、放切好的土豆块,继续炖3分钟,然后放切块的西红柿,炖1分钟放盐。
3、改大火煮3分钟,撒入香菜即可出锅。
功效
健中、解毒、和胃。
《襄阳周刊》原名为《襄樊广播电视报》,由襄阳广播电视台主管、主办,是襄阳市唯一拥有正规刊号的城市生活服务周刊。《襄阳周刊》以“城市生活读本,消费服务指南”为办报宗旨,为襄阳市民提供更贴心的便民服务。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