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海,位于贵州省威宁县,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国三大亚高原淡水湖泊之一,40平方公里的水草湖域保护着珍稀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平均海拔约米。全年平均温度12℃,夏季均温20℃,是世界级的避暑养生新胜地。
↑撮泰吉里的仙人长老
草海湖风光优美而且独特,海拔和纬度的搭配恰到好处。夏季草海以避暑为胜,空气清凉清爽,水上水下草木繁盛,花鸟虫鱼,自然生灵众多,生机勃勃;秋冬季的草海则是观鸟旅游的天堂,当地农民和渔家有护鸟的传统,湖面、湿地候鸟云集,不太怕人,场面壮观绮丽,随时能看到各种国家一级保护的珍稀鸟类,特别是威宁的吉祥生灵——黑颈鹤。同时威宁县少数民族杂居,风情各异,和谐相处,人文色彩斑斓奇趣。
↑美丽的头帕来自彝家姑娘的心灵手巧
热烈火把节
盛夏七月,正是彝族同胞举办火把节盛典的时节。四乡八里的彝族同胞盛装出行,簇拥在赶往会场的公路上。少女们右衽彩衣,百褶花裙曳地,头帕上缀满小饰品,挽着胳膊边说边笑,五颜六色的裙裾灵动飞舞;小伙子们披着彝语称为“察尔瓦”的披风,头帕层层,斜插一个被称为“兹提”的尖锥,一路打打闹闹,偷偷打量同样成群结伙的女孩。
↑火把节的高潮,点亮夜空
夜幕初临,“撮泰吉”登场了,“撮泰吉”是威宁板底乡最独特神秘的民间舞剧,“撮泰吉”却是贵州威宁的唯一,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遗产。一群戴着傩舞面具的黑衣舞者,引着两头彩布怪兽,弓腰猿步,策杖而舞,演绎的是板底乡这一支彝族先民的故事。同时,水塘边的长老开始念颂彝语经文,祈祷风调雨顺。一对庄重的男女最先点燃火炬,一位骑手踢踏而来,对接,引燃手中的火把,高举,打马飞奔,绕着水塘,“察尔瓦”大氅迎风抖开,英武异常。人群欢呼呐喊,用手中的火把对接骑手的火,骏马过处,千万支火把亮起来,熊熊燃烧,绕着水塘飞奔、呐喊,融进了这最热烈的一夜。
↑水鸟掠过草海花田
清凉草海
拿过手机查看实时天气,威宁:小雨,南风2级,气温16-20℃。难以想象这是年中的中国南方,大部分城市人们正在跟刚刚入伏的酷暑鏖战。我们却穿着抓绒衣坐在一艘篾篷小木船上,竹篙点处,船头压倒一片蒲草,在船尾又立起来,水面清澈,细雨点开的涟漪下面,一种藻类植物在水下开着粉红色的小花。不远处一只鷿鹈(pìtī)钻入水中,又在别处冒出来,像是在捉迷藏;白骨顶游进蒲草丛,游出来的却是一只黑水鸡;一只巨大的灰鹳扑楞楞掠过草尖飞远。但真正在草海观鸟的季节,却要在秋冬季,你会看到成千上万的斑头雁、小天鹅、赤麻鸭、红嘴鸥,特别是著名的黑颈鹤,黑颈鹤已是草海的吉祥物,是威宁人的骄傲。但夏季的草海,更引人注意的是大自然的绿意和高原湖泊的清凉圣境,这是其他季节体会不到的。
↑草丛中惊现一只白鹭
“草海码头”在城郊,更加自然,又临山,视野更加开阔。码头景区的湿地公园种满了马鞭草和波斯菊,在山边俯瞰,山边的波斯菊五色斑斓,湖边的马鞭草紫波一片。湖中蒲草丛中的水面上,一些渔船在撒网。
威宁古称乌撒,乌撒是彝语“骏马”的意思。再往远古追溯,地处贵州西北地区云贵高原的威宁,应该是神密的夜郎古国的核心位置。威宁人,以千百年的经验,懂得尊重自然,敬畏天地,无论彝族火把节还是苗家花山节,都是这种敬意的礼仪。在观鸟界,威宁人与野生鸟类和睦相处的故事,已传为美谈。据说草海周围的村庄的乡民,在秋收时常常会在地里留些农作物故意不收,是为了给鸟留些口粮。
↑湿地上的庄稼地
BBC的大型纪录片《WildChina》(《美丽中国》)的开篇就是威宁草海。美丽从这里开始,真是再恰当不过了。小木船静静地滑过湖面,小雨沙沙地打在篾篷上,天空风云变幻,内心却如草海的湖面平静异常,倒映着远村、青山,和缭绕着青山的白云,以及旅途中的所有故事。
美图分享:
↑湿地上绽放的花田
↑紧挨草海的威宁街头有一点欧洲小镇的风范,自然而成,绝不是抄袭附庸
↑船行草海
↑十里八乡的乡亲赶来参加火把节
↑纯粹的民间舞剧撮泰吉表演
↑火把节上男人玩的游戏
↑专门为游客开发的水上游路线
↑码头船工
↑草海的花儿静悄悄地开
草海码头
草海有两个游船码头,推荐“草海码头”,是近年才建设的草海观光码头,码头在城外,风光更自然,由山入湖,视野开阔,毗邻草海国际养生基地,湿地游览区是从农田改造的花海,夏季是成片的柳叶马鞭草、波斯菊、对叶菊和彩葵园。游船木制,撑篙而行,有篾篷遮阳遮雨,可坐六人,既舒适,又与原生态自然风景毫无冲突,游船入湖即可看风景,又成为风景的一部分。船夫都是附近的村民,兴致来了,会唱起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