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印象中,丹江路不过是一条集中了日杂百货市场的老街。而这条老街却有着无比辉煌的历史,它不仅是本市第一条规划建设的城市道路,它还为丹江口水利工程建设立下汗马功劳,而襄阳的水路、陆路、铁路综合运输的枢纽地位,也是从这里开启。今天《有故事的路》,我们来重新认识——丹江路。
家住樊城鹿角门的范先生,对丹江路情感很深,因为他的父亲就参与过丹江路的建设。范先生说,他小时候,丹江路还是一片农田和菜地,年丹江路开始建设时,这里突然热闹起来,不仅有专业工程队,很多市民也投入修路大军,支持国家建设。
樊城红光社区书记孟建玲说,那时候工厂工人,像修大桥一样,都参加义务劳动,热火朝天的,不计报酬。
据《襄樊港史》记载,上世纪50年代,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开始建设,为了方便从武汉往丹江口运送材料,国家决定在樊城修建一座码头、一条公路和一条铁路,码头是迎旭门附近的丹江码头,公路就是丹江路。
原市规划局总工陈家驹介绍,丹江路是解放后按规划实施的第一条城市规划路,当时是为了支援丹江水电工程建设,建筑材料、钢材、机械制造的设备、大型设备,都是通过丹江码头和丹江路进行对接和转运的。
年,这条南起丹江码头,北至铁路文化宫,全长1.8公里的道路,被正式命名为丹江路。随着丹江路和丹江码头的完工,进入襄阳的第一条铁路线也开始建设,这就是汉丹铁路樊城延伸段的樊丹铁路。
襄阳港史研究者王夕平说,建铁路的铁轨,枕木,车头,吊机,还有车箱,列车箱,全部是从武汉通过货船运输,运到樊城,也就是现在的丹江码头,然后从这起坡,通过汽车,把这些铁轨和枕木分别投送到铁路沿线,进行铺设。
襄阳港史上有这样的形容,“我们的铁路是从水路走上来的”,说的就是樊丹铁路。年5月,公里的樊丹铁路开始通车,年,襄樊火车站正式完工。从此,樊城具有了水路、陆路、铁路综合运输的能力,为城市发展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
襄阳广播电视大学教授陈新剑说,修这个铁路一方面解决鄂西北交通问题,另外一方面也解决了丹江大型物资设备的运输问题。
老襄阳人都知道,从丹江码头到襄阳火车站还修了一段铁路,虽然早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在当年却见证了给丹江口运送物资的繁忙景象。
王夕平说,这个水域修成了以后,是个标志性的事件,标志着襄阳有了第一个水路,铁路连运港。
半个多世纪过去,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丹江路也卸下了过去货运通道的历史重任,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日杂百货一条街,以另一种形式延续着繁华。但这条路对襄阳人的意义,它所承载的城市建设发展的轨迹,却值得每个襄阳人记在心里。
陈新剑介绍,樊城丹江路是襄阳城市发展的一个记忆,它见证了58年、59年、60年、61年,这几年襄阳城市在支援丹江口这个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和汉丹铁路建设,它是一个历史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