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襄阳市卫计委下发《关于加强医疗机构静脉输液管理的通知》,公布了“53种不需要门诊输液”的疾病清单,要求全市各医疗机构减少不必要的静脉输液。
医院顺势而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减少门诊静脉输液,开展多种中医药特色疗法,“一减一增”中彰显了中医治疗常见病的优势。
减少静脉输液区,增加中医治疗区
8月14日上午,笔者来到了医院成人及小儿输液区,只见大多数座椅都是空的,只有少数人在此输液。“医院将对输液区重新进行功能划分,逐步减少输液区,增加中医特色综合治疗区”,医院门诊部主任李凤新介绍。
▲医院门诊输液区人数逐渐减少。
李主任说,政策出台前,该院已经采取相应措施,门诊输液人数每年递减20%左右,同时加强处方点评,每月随机抽查门诊静脉输液处方份以上,对用药不合理处方,予以点评、警示、处罚;对严重不合理用药或者用药错误,药学部应当拒绝调剂,记录并告知处方医师,按照有关规定报告医务处、门诊部予以处理;屡教不改者给予警告或者责令暂停执业活动,待岗学习。
减少静脉输液治疗,增加中医特色疗法
笔者随后来到了该院养生堂,养生堂主任李宝华正在给病人拔罐。做完治疗李大妈说,“这几天嗓子发炎,连饭也吃不下,本来准备挂个吊针,李主任建议采用中医刺络疗法,没想到治疗下来嗓子不疼了”。
在给病人拔罐。做完治疗李大妈说,“这几天嗓子发炎,连饭也吃不下,本来准备挂个吊针,李主任建议采用中医刺络疗法,没想到治疗下来嗓子不疼了”。
▲养生堂李宝华主任(右)为患者做电脑体质辨识
谈到取消门诊静脉输液,李主任介绍,中医药治疗常见病有独特的优势,对于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风寒、风热,口服中药效果很好,金银花、荆芥、板蓝根等中药抗病毒优于西药。中医采用发汗、解表法,扶正祛邪,将邪气透出去,对体虚的人保证抵抗力不受影响,同时增强免疫力。
▲养生堂拔火罐
对于高血压亚急症,传统治疗方式主要是输液治疗,而中医疗法通过耳尖降压沟采用耳尖放血,可让高血压立即降下来;也可用引火归元法,加之穴位贴敷,给邪气以出路,达到降压效果。
▲面部刮痧
▲背部刮痧
对于扁桃体炎、咽喉炎,中医采用刺络疗法;病毒性感冒,采用大椎放血疗法,通过刺络、刮痧、拔罐,治愈疾病。
李主任说:对于常见病,以前是输液加中医治疗,取消静脉输液后,将进一步发挥中医优势,采用中药汤剂口服配合传统针灸、刮痧、理疗。
减少挂吊瓶巧用自制“秘密武器”
医院门诊挂个吊瓶,这种看病模式已是司空见惯,静脉输液因其见效快深受患儿家长的青睐,甚至有患儿家长担忧:“口服用药见效慢、压不住病情咋办?”但是笔者在儿科输液区发现,前来输液的患儿并不多。
▲儿科主任刘素文为患儿诊疗
医院儿科主任刘素文介绍,很多儿科病不需要输液,口服中药加贴敷治疗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有效、经济、方便,家长们需要转变就医观念。
▲儿科副主任陈爱明做“三字经”推拿
对于儿科常见病,科室有自己的“秘密武器”,该院自制了多种中药制剂用于儿科疾病及各类腹泻病。每天有上百个感冒咳嗽患儿前来贴膏药,甚至有家长主动要求给孩子贴。
对于小儿腹泻病,采用小儿止泻膏;对于感冒出现的消化不良,采用“扎四缝”;对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采取雾化、膏药加口服中药,起效快、无创伤、不良反应少,而且大大降低了费用。刘主任介绍,科室目前主要是以中医治疗儿科疾病,仅她一人每月开的处方中中药比例达到84%以上。
医院普泌外科主任胡碧川介绍,科室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一类切口抗生素使用不超过70%”,严控抗生素使用。对于体表肿块切除术,采用口服用药、门诊换药的方式,无需住院输液,做完就走;对于轻度软组织挫伤,采用中药活血化瘀促进血肿吸收,缓解疼痛,加之以中医理疗,中药外敷内贴。(闫泽壮李丽)
更多精彩文章
昨日已“立秋”,“伏天”犹未尽。立秋不入秋,你需要注意......
走路都摔跤,咋回事?原来是......
传承国粹更精进创新疗法惠众生--医院针灸科写实
襄阳首例!我院脊柱骨科成功开展颈椎椎间孔镜微创技术
编辑:潘斌斌
编审:康健李丽对外事务部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