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个机场:加拿大多伦多岛机场
驾驶B-25中型轰炸机飞中印缅战区参战,途经这个机场加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多伦多岛机场从年至年借用予挪威流亡政府作皇家挪威空军的训练基地;挪威空军亦于对岸巴佛士街尽头一带设立军营[14]。此外,加拿大皇家空军亦于二战期间在多伦多岛机场训练机师和调度机队[15]。战后多伦多岛机场恢复民航用途。第二十二个机场:加拿大空军Rockcliffe基地
途经这个机场加油。起航当天飞到加拿大的渥太华。从堪萨斯城起飞,向东北方向飞,飞过芝加哥,再从密执安湖上空飞过,然后进入加拿大。飞过多伦多,最后在渥太华的加拿大空军基地—CFBRockcliffe落地。(摘自我的回忆录)年的基地鸟瞰图加拿大空军基地Rockcliffe(也叫CFBRockcliffe)是前加拿大空军基地,位于安大略省渥太华东部,现在用于渥太华/罗克利夫机场和加拿大航空航天博物馆。第二十三个机场:格陵兰岛美国Narsarsuaq空军基地
途经这个机场加油。下一站飞格陵兰岛。起飞后,飞向戴维斯海峡南端。进入北大西洋以后,气温变得特别冷。飞近海峡边后,就看见沿海的断断续续的冰山,连绵不断。这是我一生中在海上飞行时所见到的奇景。偏北飞越海峡,航行4个多小时,接近格陵兰岛的南站。落地前的30分钟,天气突变,云层低下。在六千多英尺的高度飞机进入云层。开始同机场联系,请求用无线电导航。在导航指引下,我们飞到格陵兰岛上的美国Narsarsuaq空军基地的上空。下降到一千多英尺高度时,飞机才飞出云层,见到机场。因为落地的飞机多,我们的飞机在空中盘旋了约20多分钟,才轮到我们落地。此时的气温已经是零下十几度,四周全是冰雪。推土机将冰雪从跑道上推开。由于气温太低,我们穿的高空飞行衣裤和鞋都不能脱,大家就穿着飞行衣裤下飞机,乘车去营房。进了室内才脱去飞行衣,用餐休息。因为等待天气的好转,我们在这个空军基地休息了二三天。因地处北极圈,夜间可以看见北极光。白色光划破夜晚的天空,光芒万丈。有条形的,有扁形的,绚丽多彩。有人认为,它是北极圈的冰雪在白天吸收储存阳光之后,夜晚释放出来的一种能量。白天我们爬上小山坡上玩,脚踏的地皮都是软软的。当地人说,因为人烟稀少,树叶年复一年的积压,形成了软绵绵的地面。树子都很矮小。由于全年寒冷的时间长,树枝上长时间堆积厚厚的冰雪,故树枝都成伞的形状,树枝下垂。河流已全部结冰。在没有结冰的海边,可以看见小鱼在海水里游弋。空军基地四周荒无人烟。(摘自我的回忆录) BluieWestOne机场,后来被称为Narsarsuaq空军基地和Narsarsuaq机场,建在现在格陵兰岛南端附近的Narsarsuaq村的冰川冰上。美国陆军于年6月开始建造。当美国于年12月11日与德国开战时,格陵兰岛成为交战国。与哥本哈根的保持联系中断,配给和夏令时开始实行,印有当地货币和邮票。年,美国陆军接管了伊维格特矿的保护,并开始从BluieWestOne开始进行战斗巡逻,后者成为海岸警卫队格陵兰巡逻队(现在直属美国海军)和美国陆军航空队部队(美国空军)格陵兰基地司令部。第二十四个机场:冰岛美国凯夫拉维克空军基地
途经这个机场加油。天气转晴后,我们飞往下一站:冰岛。航程多公里,全在海上飞行。飞行了4个多小时后,飞机安全抵达冰岛美国凯夫拉维克空军基地。飞抵时,天气很好,但气温非常的低。(摘自我的回忆录) 凯夫拉维克机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美军兴建,以供重型轰炸机升降及补给。当时机场属于美军基地,属军用机场,命名为MeeksField。战后北美洲与欧洲来往日趋频繁,大西洋航线需求有增无减,机场成为航机加油补给的其中一个选择。年美军撒走,机场重新命名为凯夫拉维克机场。因冰岛加入北约组织,并与美国签订防卫协议,美军于年再次进驻凯夫拉维克机场,机场由美国及冰岛双方共同管理,同时处理民航及军事运输。第二十五个机场:英国爱丁堡皇家空军基地
途经这个机场加油。次日,飞往英国苏格兰的爱丁堡皇家空军基地。多公里,也是全在海上飞行。天气不稳定,飞行高度在到英尺之间。飞行途中出现结冰情况,所以,一直都开着消冰开关,除冰,座舱里开着暖气。飞行5个多小时后,抵达空军基地。下来飞爱尔兰,降落在爱尔兰空军基地。次日,飞英国南部城市—普利茅斯。这里有一个英国皇家空军基地。(摘自我的回忆录)爱丁堡机场(英语:EdinburghAirport,低地苏格兰语:Port-adhairDhùnèideann,IATA代码:EDI;ICAO代码:EGPH)位于苏格兰首府爱丁堡格里斯顿,是苏格兰最繁忙的机场,亦是英国第6繁忙机场[2]。机场前身为特恩豪斯空军基地,在一战时为英国最北的空军基地;二战期间兴建三条跑道以供作战需要。在年前,洛锡安区并没有正式的军用机场,但皇家海军的飞机偶而会在特恩豪斯农地上升降。4月2日德军齐柏林飞船空袭爱丁堡[4],使军方把特恩豪斯农地改造成为一座军用机场。特恩豪斯机场是英国在一战时最北方的空军基地,由英国皇家飞行队驻守,机场旁边是爱丁堡-邓迪铁路,能快速运输军用物资[5]。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皇家空军接管了机场并兴建三条混凝土跑道取代干草跑道,其中13/31跑道长3,尺,以供喷火战斗机升降[6]。
二战后机场开始提供民航服务,年由英国机场管理局接管,现由全球基础建设合伙公司拥有,与伦敦城市机场和格域机场同一集团[3]。机场经过多次扩建后,现有两条跑道,年处理超过1,万名旅客和10万次航班。机场雇用了2,名员工,日以继夜地工作使机场24小时运作。
第二十六个机场:爱尔兰空军基地
途经这个机场加油。 该机场于年首次通航,并被皇家飞行队(即将成为皇家空军)使用。它是皇家空军爱尔兰司令部的总部和唯一的机场。该机场最初由皇家空军的两名飞行员管理。年4月12日,由容纳尔德,赫尔曼·科尔和詹姆斯·菲茨莫里斯上尉作为副驾驶员,驾驶一架容克W33型飞机在这个机场起飞,首次成功穿越东西大西洋。第一架AerLingus航班于年5月27日在该机场起飞。
年2月,Baldonnel更名为CasementAerodrome以纪念爱尔兰民族主义者RogerCasement.
第二十七个机场:英国普利茅斯皇家空军基地
在这个机场休息,准备长途飞行到北非。 英国空军部开始使用普利茅斯城市机场进行英国皇家空军,英国皇家海军和英国陆军之间的演习时,皇家空军罗伯勒空军基地(RAFRoborough)就启用了。英国皇家海军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使用该机场,并于年5月1日更名为RNASRoborough。该地点由英国皇家空军接管,主要供英国皇家空军海岸指挥部使用。现在已经永久停用。第二十八个机场:摩洛哥卡萨布兰卡空军基地
长途飞行,终于安全飞到摩纳哥。下一站要飞北非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空军基地,这一段飞行距离特长,有多公里,途中要避开法国海岸。由于当时的法国仍然是德国的占领区,德国的飞机时常在法国的海岸出击盟国的飞机。因此,英国空军基地指挥部特别重视这次航行,专门开会讨论飞行计划。指挥部请来基地的飞行情报人员和飞过此航线的飞行员,为我们讲解。起飞前一天,在炸弹舱加装十个大油桶,每个油桶灌满50加仑航油。然后,先在英吉利海峡试飞,测试飞机的性能,机械航行仪器。起飞前,机组人员到高级指挥部听令,告之航线,途中天气的变化,云层的利用。尤其在飞越法国海岸线时,最好在云层里盲目飞行,以避免德国飞机的奇袭,或在云层下面,仅靠云层下飞行,以避免敌机自云层上袭击。另外是无线电的联系。还记得,我们一早从普利茅斯基地起飞,偏西45度,先向西航行约一个多小时,远离法国海岸线多公里。然后再南下转入正航线。在近0公里的飞行途中,先用炸弹舱里油桶的油,在海上飞行了10多个小时。向西飞行的途中,我们的飞行高度在英尺以上,多在云层里飞行。有时云层淡的时候,我们就降低在云层下,靠云层下飞行。在这段时间,飞行是最困难的。担心敌机的袭击,故多次进入云层盲目飞行。向南直下,靠近葡萄牙海岸飞行,经过直布罗陀海峡。向南飞行时就比较安全了,因为,北非战场的战役已经接近尾声,意大利在北非失败,故这一区域是安全的。最后,终于在摩洛哥的首都卡萨布兰卡安发空军基地降落。盟军指挥部开车前来接洽,将我们送到空军招待所。安全抵达后,看到先后到达的战友们,大家都兴高采烈,相互道贺,共叙途中的情况,欢畅了一夜。(摘自我的回忆录)卡萨布兰卡安发机场是盟军进攻北非的火炬行动的主要目标之一,盟军在卡萨布兰卡地区最初的登陆时就占领了安发机场。之后,在接下来的整个战争期间它都是盟军的军用机场,支持美国军队在中北非战役,同时也可作为一个空军运输司令部,成为在北非航线的货运枢纽。年停用。
第二十九个机场:利比亚惠勒斯美国空军基地
在这个机场迫降,更换发动机。次日,起航飞埃及开罗。飞行途中,一台发动机发生故障,突然停车,靠单发动机继续飞行。因为我们的飞机是轻度航行,未载炸弹,故可以单发动机飞行,但不能长时间飞行。我们通知前方机场,英国在利比亚的一个空军基地,请求强迫降落。单发动机维持飞行了约半个多小时,飞机终于在的黎波里惠勒斯英国空军基地安全落地。经过检查,机械师判断是巨大温差飞行造成发动机烧坏。飞机从寒带零下几度的地方很快飞到零上三十几度的地方,温差太大。同时,前一天航程远,天气变化大,飞机的速度变化也大,所以,发动机烧坏。第二天,我们乘飞机飞到埃及首都开罗,那里有美国空军的供应基地。我们在开罗休息了一周多,等待从开罗运送新发动机到的黎波里机场。(摘自我的回忆录) 这个空军基地于年1月被英军第8集团军夺回。年1月,美国陆军空军开始使用梅拉哈作为基地。美国第12空军第轰炸机大队使用B-24重型轰炸机轰炸意大利和德国南部地区。
年4月15日,梅拉哈空军基地被美国空军的空中训练司令部接管。年5月17日,为了纪念当时在伊朗发生飞机失事事故中牺牲的美国空军理查惠勒斯中尉,它被重新命名为“惠勒斯陆军航空机场”。[维基百科]
惠勒斯基地曾经是美国在利比亚最大的空军基地,位于的黎波里以东。 由于利比亚在地中海的战略地位,早在利比亚独立后不久,美国就于年9月强使利比亚同美国签订了为期十七年的协定,占用惠勒斯基地。美国把该基地建成为美国在非洲最大的空军基地,耗资一亿美元,驻扎军事人员一万四千人。[维基百科]第三十个机场:埃及开罗佩恩机场
在这个机场等待更换发动机。替换了烧坏的发动机后,我们乘机又回到的黎波里基地。头一天试机,第二天飞埃及开罗的佩恩机场,这是美国陆军航空队修建的航空基地。飞到开罗附近,很远就看到尼罗河。开罗位于尼罗河的出海口。也同时看到沿尼罗河畔的金字塔,大大小小几十个。落地后乘车进城,住进空军招待所。还记得在开罗度过的那一周开心的日日夜夜。我们乘车观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当时就有所感:在那样的平原河岸,无一岩石,为何金字塔全是用巨大的石头堆积而成,数十米高,有几十个平方的面积。椰子树很多,热带风光确实独特。人们多讲英语和埃及语。多为阿拉伯人,肤色多为黑色和棕色,白种移民也不少。(摘自我的回忆录)二战期间,美国陆军航空队修建了佩恩机场以盟军服务,而不是接管现有的阿勒马扎机场,该机场距离开罗5公里。佩恩机场是一个主要的航空运输司令部,空运货物和客运枢纽。二战结束以后,美军离开这个机场。民航部门把机场改成国际民航机场。年改名为开罗国际机场。开罗国际机场与利比亚惠勒斯机场的位置第三十一个机场:巴林机场
途经这个机场加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该机场被美国陆军空军航空运输司令部中部非洲部队使用,被指定为13号航站。它在今天作为飞往阿巴丹机场,伊朗或沙迦机场的中转站,以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卡拉奇开罗航线上的中转站。从年直到年12月巴林独立后,皇家空军在这个机场保留了一个军事部门。现在是巴林国际机场。[维基百科]
开罗国际机场和巴林国际机场的位置第三十二个机场:巴基斯坦卡拉奇的马斯罗尔空军基地
在这个空军基地继续接受作战训练。接下来飞巴林机场。从开罗起飞,飞过苏伊士运河,红海,穿过沙特阿拉伯,最后在巴林的美国陆军航空基地降落。次日飞往印度的卡拉奇(现住是巴基斯坦的城市)。卡拉奇有个英国皇家马里尔(Malir)空军基地。这个机场也是英国海陆空大军营,有几千平方米宽大。营房编号有几十个区域。进大门都有指路地图以供使用。出门时要记住自己的区域,营房编号以及住房号,否则,你很容易迷路,回不去。从国内来的一些人外语差,迷路后走了几个小时,也找不到营房,在户外坐一宿的人都有。卡拉奇是一个海边城市,相当于中国的广州,上海,有很多华侨。(摘自我的回忆录) Mauripur空军基地在二战期间的-年间由英国(皇家印度空军,riaf)修建。在皇家巴基斯坦空军(rpaf)的成立时,该基地成为rpaf在Mauripur航空站。巴基斯坦空军Mauripur基地被更名为巴基斯坦空军马斯罗尔基地以纪念前基地指挥官,准将马斯罗尔·侯赛因,他死在年6月飞鸟对他的飞机的撞击。他设法把燃烧的飞机驶离人口密集的区域,而后机毁人亡。[维基百科]抵达卡拉奇后,我被编入刚刚组建的中美空军混合团第一轰炸机大队第三中队,并在这里又接受了六七个月的作战训练。这些训练与在美国的作战部队训练科目都差不多,大同小异,只强调陈纳德将军的战术。国内送来的领航员,通信员和射击员对B-25的使用不习惯,因此需要进行空中的配合训练。一次,我带大队长飞B-25轰炸机,他未飞过这种飞机。起飞后,飞机的起落架收起出问题。我马上再放下,就只能放下一个。查看飞行仪表,仪表显示起落架出现问题。再放下,再收起,都只能收放一个。这种飞机除了电动收放起落架外,还可以人工手摇,将轮子摇出去。我叫机械师用手摇。但此飞机是北非战场使用后转来卡拉奇作训练机使用的,年久失修,钢丝锈坏,故人工放架失败。我采用大角度转弯,想利用离心力将起落架甩出来,还是不行。采用各种方法,均告失败。我们只好向地面指挥求救。经领导下令,将航油飞完,在机场草坪上迫降。于是,我们在空中飞了好几个小时。在航油行将耗尽时,请求迫降。地面也做好准备,机场全部飞机停飞,救护车和消防车在草坪边待命。我们做好一切迫降准备:拉开紧急出口,打开座舱顶部的窗子。其他人员坐稳,扣紧安全带。我以正常的飞行操作着陆。飞机着陆很正常,向前猛冲。速度逐渐放慢,随着减速,机身开始向无起落架的一侧倾斜。突然,倾斜一侧的机翼触地,机身猛然旋转,尘土飞扬,灰尘灌入机舱,不能见人。飞机也瞬间停下。消防车迅速开过来,向飞机喷洒灭火液体。而我们迅速从窗口逃出。医务人员跑过来,将我们抱上救护车,医院。经过检查,我只是头部有轻微的碰伤,其余的人员均无大碍。每个人都受惊不小,心里又怕又喜,总算躲过一劫,真可谓福大命大。谢天谢地,老天保佑我在自己飞行生涯中的第二次迫降时,大难不死。(摘自我的回忆录)第三十三个机场:印度汀江空军基地
收复密支那的前线机场。在这个机场我第一次参加轰炸日军的作战行动。在卡拉奇的这六七个月的时间里,我还有一个任务:每日到空中对各种人员的进行培训和考核。考核合格后,一一交队上组成作战部队。混合团的第一轰炸大队的一,二,四个中队先后组合好,回国参战。等这三个中队回国后,我才加入最后组合好的第三中队,时间大概在年5月左右。这时正逢密支那战役打的最艰苦,最关键的阶段。密支那战役起始时间为年10月下旬,收复密支那的时间是在年8月3日。我们三中队奉命留在印度,参加中印缅战区收复密支那的战役。我队从卡拉奇起飞,至印度东北,靠近中国喜马拉雅山麓的汀江的空军机场。该机场是在原始深林中临时建成的,其跑道都是用钢板铺成,有1米长。有条公路通往汀江城。我们住的都是帐篷,没有营房,一切食物全都是罐头和面包,每天从加尔各答空运而来。生活很艰苦,无任何娱乐。深林里野兽也多。由于地下潮湿,蚂蟥很多,你一坐下就有蚂蟥爬上身的危险,因此,很多人受害。我也被蚂蟥吸食过一次。我在国内外受训多年,来到汀江前线机场,我终于有机会投入实战,向日本侵略者开火,内心是无比的兴奋。我第一次出任务是轰炸密支那湄公河上的铁路桥及附近的公路桥梁。俯冲低空投弹,亲眼目睹桥梁被炸断。我们每天都有出击任务,轰炸密支那周围的桥梁,船只,公路,铁路和仓库。有时配合英美空军轰炸并低空扫射密支那北部的机场和城区。我队在此作战了两个多月。期间,被日军地面炮火击中,损失了三架战机。一架受伤后迫降,机毁,机组人员只受了轻伤,返回基地。另一架是在低空扫射时被击中的。受伤的飞机迫降在敌我两阵地之间的一个平坝上,飞机受损,但机组人员安然无恙。这是一个由四个中国人和一个美国人组成的机组。他们离开飞机,正跑向自己的阵地。突然间,他们看见几十个日本军人朝他们的飞机冲过来。于是,他们又马上跑回飞机,准备战斗。等到敌人离飞机只有四五十米的时候,他们飞机上的打炮和机关炮一起开火。猛烈的射击把敌人打翻一地,死的死,伤的伤。见飞机上的火炮太猛烈,剩下的敌人不敢再前进,掉头逃命。乘敌人逃命时,他们赶紧离开飞机跑进深林,奔向基地。头二天还有干粮吃,靠采吃野果补充水分。到了第四天,饥寒交迫搞得大家已经是筋疲力尽。美国飞行员几乎是不能行走。到后来就无法相互照顾,个人按个人的想象的方向求生。到了第五天,陆军派出的搜寻队终于听到其中一个机组人员的呼救,找到了他。在他的指点下,最后,才一个一个地全都找到。第三架被击伤战机在返航途中在自己的阵地上空弃机,机组人员跳伞,机毁,人员获救。(摘自我的回忆录)印度汀江机场(DinjanAirfield)是二战时期著名的“驼峰航线”上的一座军用机场,机场位于印度阿萨姆邦查布亚东北部约7英里处。机场主要作用是保护从附近查布亚机场(现印度查布亚空军基地)飞往中国运送战略物资的飞机安全、支持盟军地面部队在缅甸作战,汀江机场后来成为了中国航空公司的专用机场。战争结束后汀江机场被荒废,从高空看机场,跑道依然清晰可见。机场目前仍然是印度军方的军事保护区域,作为战争备战机场,对中国、缅甸具有军事战略意义。[维基百科]卡拉奇机场与汀江机场的位置当地的印度工人在汀江美国空军基地修建营房。中美空军飞行员。汀江机场飞往密支那的距离.11英里。中国航空公司在汀江机场的平房。第三十四个机场:缅甸密支那机场
多次轰炸这个机场。密支那,原来叫“斯那公”又叫“三拉公”,为“绅士”的意思。在密支那这座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里,随处可见金碧辉煌的寺院和佛塔。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密支那曾被日军及缅甸共产党翁山将军占领。年5月,在中美联军史迪威将军及副指挥郑洞国策划下,中国远征军由印度发起反攻,新一军新三十八师、新二十二师、麦瑞尔突击队数千战士空降密支那机场,历经三个月围城血战,死伤数千战士,最后攻入城中心火车站,密城胜利光复。日军0多人几乎全数阵亡。美军0多人其中人阵亡,多人伤病残;中国远征军则伤亡达六千馀人,分别葬于城北和城南三处墓地。[维基百科]汀江机场与密支那机场的位置。一架飞机从密支那机场飞过,一具士兵的死尸俯卧在机场跑道上。二战期间中国远征军指挥官约瑟夫.W.史迪威中将。攻占密支那机场。B-25低空轰炸机轰炸密支那城。第三十五个机场:中国桂林秧塘空军基地
在这个机场参加桂林保卫战。年8月3日,陆军兄弟已把伊洛雅迪江对岸的日军全部消灭,而死守在密支那城的日军又受到美军B-24重型轰炸机的轰炸。美军采用了延期信管炸弹,这种炸弹落地后,钻入地下很深才爆炸。这样才把密支那城下的地下防御工事彻底破坏,陆军兄弟得以很快攻入城区,密支那升起了中美两国的国旗。时近年10月,国内桂林战役吃紧,我队奉命调回桂林参战。全队飞回桂林,驻扎在秧塘机场,当天就加入战斗。每日多次出击。我队的任务主要是轰炸敌前和敌后的桥梁,以阻止日军的攻势。频繁的出击,有几架战机机身中弹,人员受点轻伤。尽管空军奋力的支援,地面的陆军部队还是顶不住日军的攻势。我队参战仅一周多的时间,就奉命做好撤退的准备。先撤走物资,只留下作战人员。年11月4日,日军主力进抵桂林城郊。一日深夜,已闻敌人的炮声,我们得令起飞。升空后,先扫射不能起飞的飞机,炸毁仓库。轰炸自己的机场跑道和自己的飞机,真是痛心疾首。完成任务后,飞往平南的丹竹机场落地。次晨,飞重庆白市驿机场。11月11日,桂林陷落。日军攻占桂林后,乘胜进攻。12月2日攻至贵州独山县。后来我队曾飞到日军前沿,侦查寻机袭击。每次到目的地,都因系山区地带,不易分清敌我。沿途有逃难的难民,撤退的国军部队以及追赶的日军。由于分不清目标,很难扫射和投弹,故时常是带着炸弹返航。(摘自我的回忆录)
秧塘机场遗址,位于广西桂林西面13公里,距临桂县城2公里处有块方圆7公里的空旷地,年,秧塘机场在此兴建。在年至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活跃在中缅边境的美国驼峰航空运输队在驼峰航线上动用近千架飞机和上万名航空地勤人员来往运送了70多万吨物资和3万余人员,有力地支持了中国的抗战。[维基百科]在秧塘机场旧址上修建的美国飞虎队纪念馆。秧塘美国飞虎队纪念馆收藏。秧塘美国飞虎队纪念馆收藏。 中美空军混合团第一轰炸大队部分飞行员在秧塘空军基地的合影。我也在其中,大多数战友都是我在美国空军航校培训时的同班同学。[秧塘美国飞虎队纪念馆收藏。]我蹲在第二排左五的位置。引自桂林新闻。第三十六个机场:中国平南丹竹机场
撤离桂林秧塘机场后飞到这个机场加油。丹竹机场与桂林秧塘机场的位置。丹竹机场附近的机窝。年2月,中英美三国首脑在印度加尔各答军晤,确定召开三国军事会议,商讨对日战略反攻计划。三国军事会议决定,在中缅战场,从南北两方面反攻,打通滇缅路。计划用十个师从滇西攻占缅甸密基那,两个师由印度雷多向缅甸进击,以期会师于曼特勒。在太平洋战场,美国海军尽力捕捉歼灭日本海军主力,逐岛进攻,逼近日本本土,丹竹机场就是在这样军事形势下兴建的。[维基百科]平南丹竹机场,民国三十二年(年)3月,因军事需要修建丹竹机场,当年9月竣工。场址位于平南县丹竹镇东北1.5公里处。总面积.17公顷。民国33年9月日军侵入平南县前夕,驻军撤退时,埋上地雷炸毁机场。次年7月日军撤退时,又用原来的弹坑埋上炸弹,炸毁机场。[百度百科]第三十七个机场:重庆白市驿机场
撤离桂林后,在这个机场休整,准备再战。年底,我队撤离到重庆白市驿空军基地修整及补充修理飞机。但仍有少数任务。我曾出击河南,湖北宜昌,樊城,沿汉水流域。从重庆起飞,至梁山县(现重庆梁平区)前线机场—梁山机场。然后配合美国第五航空队出击轰炸郑州铁桥。年3月,我队调防到梁山机场。此时的日军为解除中国空军及豫西方面部队对平汉路南段的威胁,并配合河南方面的湘西作战,集中兵力,分3路向豫西和鄂北进攻。日军的战役的目标是排除湖北地区的空军威胁。因此,作战目标是从河南开封南下许昌,叶县,方城至湖北老河口。沿汉水西进至陕南安康。于是,豫西鄂北会战打响。在梁山机场,我们集中了空军力量,有美国第五航空队,中美空军混合团轰炸大队第二、三、四中队。飞机有驱逐机,B-25轻型轰炸机以及夜间战机—黑寡妇战机。黑寡妇(英语:NorthropP-61BlackWidow)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名机P-61的绰号。(摘自我的回忆录)
白市驿机场重庆白市驿机场位于中国重庆市九龙坡区白市驿镇,建成于年12月,最初隶属中华民国航空管理局,年开通重庆-河内,重庆-新加坡,重庆-香港的国际航班。是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投入使用的国际机场。于年改扩建,跑道扩展至1米,用于起降飞虎队之P-40歼击机,-年间,共起降飞机余架次,其中民用国际航班架次,战斗起飞0余架次。
抗战时期机场为美国驻华空军司令部驻地,并为建营房而征地.亩。抗战胜利后为军民合用机场。民国38年(年)6月12日,“两航”奉命开始整修白市驿机场,为尽量避免影响通航,工程分两步,先由中航和央航自行整修停机坪和滑行道,其中停机坪为英尺×英尺的水泥混凝土道面,整修后的水泥混凝土跑道可起降“空中行宫”和“空中霸王”等机型。现为军用机场[1]。[百度百科]
基地指挥中心第三十八个机场:中国梁山机场
在这个机场参加豫西会战。梁平机场,原名梁山机场,二战时期飞虎队主战基地,拱卫陪都重庆、轰炸日本东京,闻名海内外。梁山机场,坐落于重庆市梁平(原名梁山县)城区(梁山镇)北1公里处,年由当时主政四川的21军军长刘湘开始修建,以构建大西南的空中防线。
年抗战爆发后,梁山军用机场成为大后方离日军前哨最近的机场。国民政府正式设立空军梁山站,中国空军入驻梁山。10月,为完善军事工程,航空委员会决定在梁山机场附近修建高噪隐蔽地建筑射击场、轰炸场、轰炸了望台、机场校正靶、瞄准避弹室、机场石板暗沟涵洞、停机坪、场站房屋等,再次征调民工限定3个月完成,此次扩建了市亩地之多。梁山县政府奉命征调万余民工扩建梁山机场,11月1日开工,12月2日完成。
年6月,国民政府空军英雄周志开在日军空袭梁山机场之际,独身驾驶美军提供的P40战斗机迎头还击,以一敌八并击落日军3架飞机,成为当时第一位获得“青天白日勋章”的现役飞行员。
年初夏,中方应美军要求,为供美军的B-29远程轰炸机起降,紧急征召4万余民工对机场进行扩建,梁山机场成为当时在亚洲范围内最适合B-29起落的机场之一。[维基百科]
第三十九个机场:中国湖北恩施机场
豫西会战期间在这个机场集结。我们三中队的任务主要是远航轰炸敌后的交通,桥梁和仓库。很少飞到前线阵地,这是因为我们的陆军和日军都在运动,没有固定的阵地。我们重点是破坏日军的补给,以阻止日军的进攻。一次,我们奉命去轰炸襄樊市近郊的日军坦克部队。飞过大巴山,进入湖北襄樊市附近,我远远就看见前方地面尘土飞扬,明白敌人坦克见了我们的机群正在四散逃避。长机马上发令低空攻击。第一架俯冲,扫射,开炮再投弹,只见浓烟飞起千丈高。但同时,我发现飞机投弹后,其一侧发动机突然冒出浓烟,知道它已经中弹。第二架接着俯冲攻击。我是第三架俯冲下去的。俯冲前我看见在目标的一侧山上有高射炮正在向俯冲的友机开炮,我当即告之机背上的炮塔射击手对山上的高射炮扫射。与此同时,我加大马力俯冲下去,开始攻击,扫射,开炮,再投弹。完成攻击后,沿河面飞行转向返航。但我的机尾部中弹,机尾射击手的小腿中一弹。返回梁平基地后,一查看,我的机尾中弹十多处。如果飞行速度稍慢一点,就可能击中机头了。再打听发动机被击中的第一架战机情况,受伤的飞机沿河南下准备飞湖北的恩施的野战前线机场。但飞机无法续航飞到机场,只好弃机跳伞。结果,机毁,所幸机组五人均安全返回基地。还有一次是轰炸方城。方城是日军云集的城市。携带了12个炸弹架,每个炸弹架装有6个30磅重的小型炸弹。投下后,小炸弹自行从架上分散。12个炸弹架,共72个炸弹,可想杀伤面积非常之大。我队六架战机飞到目标上空后,变为一字队形,队形基本覆盖全城。接着俯冲低空投弹,一时间,全城浓烟四起。
(摘自我的回忆录)
恩施老机场位于北门外,即现在的机场路。老机场始建于年。那时,国民党湘鄂边区“剿总”徐源泉部驻防恩施,为解当时鄂赣边区尚无公路的燃眉,徐受命修建机场。它是由昔日之校场坝(旧时操练或比武的场地)拓展而成。开始调集民工0余人,人力开挖一年多,仅具雏形。
年8月,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南昌行营命令扩建恩施机场,延长并加宽了跑道,跑道长米,宽米,又修了停机库(俗称飞机壕),占地亩。年机场开始启用,仅能起降单引擎飞机。当时正处抗战期间,国民党省政府和六战区长官部驻施,恩施成为陪都重庆的屏障,也是对敌空战之前哨。
扩建后的机场,驻有中美混合飞行大队。这是由赫赫有名的“飞虎队”(原名第14航空队)创建人陈纳德统一指挥的空军部队,当时飞虎队即中美混合飞行联队分别驻防桂林、赣州、芷江、恩施、汉中等地。飞虎队屡立战功,敌人闻风丧胆。为了配合作战,恩施机场经常有美式歼击机、轰炸机或美式野马式大型轰炸机降落。重庆、梁山出征的飞机也来恩施机场加油。因此,恩施机场任务巨大,也成为敌机轰炸的重点目标。至年间,日机轰炸频繁,机场屡遭破坏,抢修队不畏艰险,随炸随修,不使我机起降受影响。年鄂西会战期间,每天起降飞机达多架次,有力地配合地面部队,取得了鄂西会战的胜利。
抗战胜利后,恩施飞机场闲置荒弃,年恢复通航,后因城市建设的需要和不利飞机起落安全等问题迁至城北许家坪,恩施飞机场发展为街区,其跑道命名为机场路,现改名施州大道。[恩施新闻网]
低空轰炸的B-25中型轰炸机
轰炸机的射手
轰炸机上的领航员
B-25轰炸机的炸弹舱
还有一次是轰炸武汉。这次是配合美国14航空队,美国第五航空队和中美空军混合团的第四大队的行动。战机分别从湖北的恩施机场,梁平机场和重庆白市驿机场起飞,空中集结后袭击武汉,轰炸汉阳日军的油库。三个歼击机大队共出动24架战机,机型有P-51和P-38。歼击机打头阵,我们中美空军混合团的三个轰炸机中队紧跟其后。歼击机机群飞抵武汉正遇日机起飞,机群随即开火,击落多架敌机。其余敌机不敢应战,逃离武汉。我们轰炸机机群安抵目标上空俯冲投弹攻击。豫西鄂北会战从年3月21日打响,持续了约两个多月。由于我军守势不利,节节后退。湖北老河口失守,最后陕西南部的安康均告失守。至年5月31日会战结束。此后,中日两军在西陕口以西及襄河两岸成对峙。会战期间,四中队一架战机夜袭敌后返航时,由于天气变坏,偏航飞越过梁山机场,飞到了贵州境内油尽跳伞。机组五人中,四人安全跳伞着陆。唯独飞行员赵圣题,我的12期同班同学,未能成功跳伞,壮烈殉国。可能是他最后跳伞,无人操作飞机,致使他跳伞不利,伞破落地。我们三中队也有一架战机也因为夜航出击轰炸后,返航时偏航。最后航油耗尽,不得不选择弃机跳伞。所幸,机组人员安全返回基地。我队一人牺牲,二人受伤,4架战机中弹,全毁战机三架。(摘自我的回忆录)
轰炸黄河铁桥
未完待续张义声二战期间中美空军混合团第一大队三中队飞行员。退休前工作单位:医院门诊部,任收费员。
文字编辑:晴空
责任编辑:在水一方
联系邮箱:yydhx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