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是markting
一)春晚
“论偷情节写文章是一件很苦瘪的事”
“论情人节写文章是一件很苦瘪的事”
“论除夕夜写文章是一件很苦瘪的事”
“论年初一写文章是一件很苦瘪的事”
“论年初二写文章是一件很苦瘪的事”
“论年初三写文章是一件很苦瘪的事”“苦你妹啊,再不写没有饭菜钱了”。
话说2.5过得浑浑噩噩。日夜颠倒迷糊。睡到3:00醒,再补一个三小时的午睡。眼睛睁开,就天黑了。
看春晚么,大概率是不看的。还不如刷微博。
昏睡到年初二再翻,果然又是春晚骂声一片。
翻翻知识星球,有人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
从Markting角度而言,这问题实在再有趣不过了。值得我们专题写一篇。
二)挨骂
第一个问题,春晚可以“不挨骂”么。
答案是:“不可能”。因为这违反了最基本的Markting原理。
从年开始,困扰了文科生小编无数年的“春晚挨骂悬案”。无论国家如何不惜工本地大制作,如何费尽心机地搞声光电场面。如何耗费人力花半年准备一年的戏。
早在年,演出服已高达50万元/件。而往往只穿一次。
小品,曲艺,歌曲,相声,上一个骂一个,再高的成本,都出不了精品。
“春晚挨骂之谜”,放到markting科学中,其实非常容易解释。
因为消费者分层了。
年的时候,中国人一个特色,是十亿人民一种颜色。
尼克松访华之际,曾经惊叹,全体中国人,无论男女老少,全部都穿卡其布劳动衫。千人一面都是靛青的。
这种效果,今天你可以看看北朝鲜拉拉队,体验极致。